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

李煜成 顏旭

2022年09月07日08:31    來源:解放軍報

  文化是民族的靈魂和精神標識,也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收錄的多篇關於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講話和賀信,深刻回答了新時代為什麼要建設文化強國、怎樣建設文化強國等重大課題,既體現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高度的文化自覺、堅定的文化自信和濃厚的文化情懷,也為新時代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提供了科學指南。

  一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收錄的《展示中國文藝新氣象,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開篇指出:“文化興則國家興,文化強則民族強。”習主席反復強調的這個論斷,科學揭示了文化發展進步與國家發展進步的內在關系,為我們全面認識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提供了基本遵循。

  中國共產黨一以貫之的文化追求。中國共產黨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覺的馬克思主義政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建設文化強國作為自己的歷史使命。早在1940年,毛澤東就提出:“我們不但要把一個政治上受壓迫、經濟上受剝削的中國,變為一個政治上自由和經濟上繁榮的中國,而且要把一個被舊文化統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國,變為一個被新文化統治因而文明先進的中國。”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我們黨順應時代發展大勢,提出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戰略思想,強調我們在建設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也要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有力地推動了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發展。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僅把文化建設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高度,更是明確提出到2035年要建成文化強國的發展目標。正是在這一目標的引領下,我國文化建設不斷邁上新台階,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精神和智力支持。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內在要求。在《把文化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一文中,習主席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偉大事業,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文化是重要內容﹔在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的今天,文化是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求特別是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因素﹔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的特征更加明顯的今天,文化是我們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的重要力量源泉。實踐已經充分表明,文化建設絕不是現代化建設的點綴裝飾,而是現代化建設的固本之舉。

  掌握思想文化領域斗爭主動權的客觀需要。今天,伴隨著國家戰略格局的深度調整、國際力量的分化組合,大國關系進入全方位角力新階段,東西方圍繞意識形態、發展道路、民族精神、國家形象的思想文化領域斗爭日趨激烈。能否在這場斗爭中佔據主動地位,不僅關系我國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而且關系我國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關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就此而言,建設文化強國,不僅是一個事關文化繁榮發展的文化命題,也是一個事關世界變局走向的戰略命題。我們要在這個既充滿希望又充滿挑戰的世界變局中把握先機、佔據主動,就必須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

  二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發展目標。目標引領行動,行動成就目標。伴隨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開啟,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任務也前所未有地擺在我們面前。

  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的高度。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物質財富需要極大豐富,精神財富也要極大豐富。在《把文化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一文中,習主席指出:“文明是現代化國家的顯著標志。要把提高社會文明程度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任務,堅持重在建設、以立為本,堅持久久為功、持之以恆,努力推動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為規范。”要通過深化黨的創新理論學習、強化理想信念教育、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等有效舉措,推動全社會形成知是非、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社會風尚和扶正祛邪、揚善懲惡的社會風氣,促進人民群眾在堅定“四個自信”的基礎上不斷提高思想道德修養、科學教育水平,強化民主法治觀念、文明行為意識。

  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集中體現了一個國家基於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意味著應具有較強的國際價值理念建構能力,即我國不僅是先進國際價值理念的追隨者、擁護者,也應是先進國際價值理念的提出者、倡導者﹔意味著應具有較強的國家形象塑造能力,即通過努力在國際社會牢固樹立起我國的文明大國形象、東方大國形象、負責任大國形象、社會主義大國形象﹔意味著應具有較強的文化競爭力,即在全球文化產業競爭中我國文化產業能夠居於優勢地位,在世界文化知識體系中佔有一席之地,世界不僅知道“舌尖上的中國”,也知道“理論中的中國”“學術中的中國”。

  中華文化影響更加廣泛深入。文化交流是靈魂的交流,文化影響是最深層的影響,對於增強國際話語權、塑造國家形象、營造友好氛圍、降低交往成本具有積極作用。建設影響更加廣泛深入的中華文化,意味著崇德向善、講信修睦、協和萬邦的中華文化在國際社會具有更高的感召力和吸引力,了解學習中華文化正成為一種文化自覺﹔意味著中華文化能夠在世界“落地”“入心”,並成為其他民族進行文化創新、進行文化整合的“有益借鑒”﹔意味著“西強東弱”的世界文化格局、“失語挨罵”的國際輿論困境得到根本改變,並成為國際輿論的重要引導者。

  三

  目標已經明確,關鍵在於落實。面對已經擘畫好的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藍圖,必須在遵循文化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堅定文化自信,堅持正確方向,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朝著預定的目標邁進。

  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我們所進行的文化強國建設,是在世界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人們思想觀念更加多元多向的時代背景下進行的,堅持正確的發展方向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保証文化強國建設不偏航、不迷航,就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文化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解決文化改革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努力在紛繁復雜的文化生態中辨析主流與支流、區分先進與落后、劃清積極與消極﹔就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夯實全民族全社會休戚與共、團結奮進的思想道德基礎。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社會主義文化是人民大眾的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就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定維護廣大人民的文化權益。在《展示中國文藝新氣象,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一文中,習主席深刻指出:“源於人民、為了人民、屬於人民,是社會主義文藝的根本立場,也是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的動力所在。”“源於人民”,要求我們充分尊重人民群眾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地位,讓人民的文化創造潛能得到充分表現,人民的文化創造成果得到廣泛認同。“為了人民”,要求我們在文化發展的過程中,堅持反映人民群眾的生活,傾聽人民群眾的呼聲,始終把人民群眾是否滿意作為衡量文化工作成敗的根本標准。“屬於人民”,要求我們把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化發展的根本動力,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努力讓文化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堅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深厚基礎,是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支撐。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就要堅持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同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結合起來,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優秀傳統文化不斷煥發新活力,成為鼓舞人民前進的精神力量﹔就要以對民族、歷史、后人高度負責的精神,不斷挖掘和保護民族文化遺產,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堅持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以更自信的文化心態、更寬廣的文化胸懷,深入參與世界文化交流合作,積極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在內容上,既要積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也要積極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當代中國價值觀念走出去,讓各國人民既了解歷史中國,也了解現實中國。在方式上,要深入開展各種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動,推動我國同各國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同時,要推進國際傳播創新,堅持貼近中國實際、貼近國際關切、貼近國外受眾,多運用對方聽得懂、易接受的話語體系和表述方式,搭建起中國人民同各國人民有效互動交流的橋梁,讓世界更好讀懂中國。

  (作者單位:國防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責編:代曉靈、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