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統籌推進基礎設施現代化

魏際剛

2022年08月03日08:08    來源: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統籌推進基礎設施現代化

  基礎設施建設是國民經濟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引領性產業。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統籌發展和安全,優化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發展模式,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打下堅實基礎。這為新發展階段統籌推進基礎設施現代化提供了重要遵循。建設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不僅有利於拉動有效投資、挖掘內需潛力、促進產業升級,而且有利於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增加就業、增強可持續發展和安全發展的能力。

  整體水平跨越式提升

  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70余年的持續發展,我國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基礎設施規模擴大、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綜合效益持續顯現,長期存在的供需矛盾得到緩解,許多領域的瓶頸制約得到消除。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重大科技設施、水利工程、交通樞紐、信息基礎設施、國家戰略儲備等方面取得了一批世界領先的成果,基礎設施整體水平實現跨越式提升。

  一方面,實現了規模化、網絡化發展。我國“十縱十橫”綜合運輸大通道基本貫通,“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加快建設,“首都連接省會、省會彼此相通,連接主要地市、覆蓋重要縣市”的國家高速公路網絡、“兩橫一縱兩網十八線”為主體的內河航道體系加快形成,現代化國家綜合機場體系加快構建。截至2021年年底,全國公路總裡程約528萬公裡,公路密度約55公裡/百平方公裡﹔我國鐵路運營裡程突破15萬公裡,其中高鐵運營裡程超4萬公裡,佔世界高鐵運營裡程的三分之二以上﹔內河航道通航裡程達到12.8萬公裡﹔境內運輸機場達到248個。同時,我國現代信息通信體系逐漸完備,能源領域和水利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也日趨完善。

  另一方面,服務能力與水平持續增強。我國鐵路客運周轉量、貨運發送量、貨運周轉量、運輸密度均居世界第一位。以國家高速公路為主體的高速公路網絡已經覆蓋了98.8%的城區人口20萬以上城市及地級行政中心,連接了全國約88%的縣級行政區和約95%的人口。航空服務網絡覆蓋全國92%的地級行政單元、88%的人口、93%的經濟總量。2021年,我國平均每天有超過6.9萬艘次船舶進出港,飛機起降2.68萬架次,快件處理接近3億件。

  與此同時,我國基礎設施領域的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創新成果,在一批關鍵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部分領域發展水平躍居世界前列。

  新形勢提出新要求

  我國已經進入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安全都對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需要看到,我國基礎設施同國家發展和安全保障需要相比還不適應,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有待解決,進一步補短板、強弱項還面臨不少挑戰。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在傳統基礎設施建設上還有“欠賬”,無論從量上看,還是從質上看,我們與發達國家都存在差距。基礎設施發展總體上比較粗放,系統性、聯通性、協同性還不夠強,綜合程度較低,各類基礎設施之間尚未形成統一規劃、分工銜接與功能互補的良性關系。基礎設施建設結構尚不合理,過剩與短缺並存,重硬件輕軟件、重干輕支、重客輕貨等現象依然存在。空間布局尚不平衡,中西部地區、農村地區和邊遠地區基礎設施的可獲得性和服務均等化有待加強。一些重要基礎設施的服務保障能力不足,精細化、系統性管理能力有待提升,國際競爭力也有待增強。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發展,我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任重道遠。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加速創新,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產業互聯網等方面的新型基礎設施競爭已經成為國際競爭的焦點之一,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緊迫性日益凸顯。

  還要看到,隨著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加快推進,我國發展的內外部環境也發生了深刻復雜變化,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不斷積累,綠色低碳發展趨勢要求進一步提升基礎設施的綠色發展水平,人口結構變化、消費趨勢變化等促使多元化、個性化服務需求不斷增加。這些都對我國基礎設施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

  對此,我們需統籌發展和安全,系統謀劃、整體協同,精准補短板、強弱項,優化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發展模式,調動全社會力量,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安全效益相統一,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加強支撐保障能力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增強基礎設施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支撐保障能力,在基礎設施規劃、設計、施工和運行全過程體現人民訴求、滿足人民需要,讓人民充分享受到基礎設施發展的成果。

  一是要科學規劃、適度超前。在科學規劃方面,要貫徹新發展理念,立足全生命周期,統籌增量和存量、傳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基礎設施空間布局、功能配置、規模結構,創新規劃、設計、建設、運營、維護、更新等各環節。在適度超前方面,要布局有利於引領產業發展和維護國家安全的基礎設施,同時把握好超前建設的度,實現互聯互通、共建共享、協調聯動。

  二是要完善體系、優化結構。需統籌點線面網、城市農村、東中西、沿海內地、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國內與國際等,既要避免重復建設導致的結構失衡,又要聚焦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精准補短板,著力提高基礎設施的供給質量和運行效率,更好發揮基礎設施的協同效應。特別是要加強運用新科技、滿足新需求、促進新消費、創造新模式、形成新動能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三是要促進協同、融合發展。要實現多輪驅動,發揮政府和市場、中央和地方、國有資本和社會資本等多方面作用,分層分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要充分發揮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牽引作用,推動新型基礎設施與傳統基礎設施融合發展,正確處理基礎設施之間的替代、互補、協調關系,強化資源共享、空間共用、互聯互通。要注重效益,既要算經濟賬,又要算綜合賬,切實提高基礎設施全生命周期綜合效益。

  四是要實現綠色智能、安全可靠。需加強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基礎設施領域的應用,加快形成適應智能經濟發展需要的基礎設施體系﹔統籌協調各領域、各地區基礎設施規劃和建設,強化用地、用海、用能等資源要素保障,同時推動基礎設施節能降耗、綠色低碳發展。需堅持創新驅動,加大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提升基礎設施領域的技術自主可控水平。需牢固樹立底線思維,加強重大風險預測預警能力,推出切實管用的應對預案及具體可操作的務實舉措,提升基礎設施保障國家安全、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以及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

(責編:萬鵬、劉圓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