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善用“大思政課”為黨育新人為國育大才

邱勇

2022年06月16日11:00    來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原標題:善用“大思政課”為黨育新人為國育大才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是用黨的創新理論培根鑄魂、啟智潤心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在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對新時代思政課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為高校履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提供了重要遵循。

  “大思政課”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重要特征和顯著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大思政課”既具有思政課的本質屬性和核心功能,也是立足“兩個大局”、進入新發展階段對思政課內容形式的豐富與拓展。

  善用“大思政課”,擦亮馬克思主義這個中國大學最鮮亮的底色。當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國際局勢復雜動蕩,錯誤思潮暗流涌動。外部形勢越是嚴峻復雜,高校越應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教育青年,講清楚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等基本道理,引導學生系統掌握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這一銳利思想武器,感悟思想偉力、廓清理論迷霧、品嘗“真理味道”,進而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把穩人生航船之舵,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鑄入思想、深入心靈、融入行動。

  善用“大思政課”,創造性地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思政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當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高等教育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高校肩負著特殊而艱巨的歷史使命,必須心懷“國之大者”、堅持“四為”方針,始終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源源不斷培養出堪當重任的時代新人、勇挑重擔的棟梁之材。當代中國青年的心態和思想發生了很大改變,他們是伴隨互聯網成長起來的“原住民”,思想活躍而多樣,價值包容而多元﹔他們是可以平視這個世界的“Z世代”,自信且敢於質疑,自強且勇於挑戰。世情國情黨情民情之變,青年思想理念行為之變,必然呼喚思政教育模式之變。相比於傳統思政課,“大思政課”具有更鮮明的政治功能、時代特征和實踐導向,有利於推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增效,有利於推動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善用“大思政課”,彰顯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具有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和全國一盤棋的顯著優勢。隻有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才能有效匯聚高校內部和社會各方的育人合力,才能講好用好“大思政課”。高校要踐行“三全育人”理念,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集合多元主體、整合多樣資源、聚合多維場域,把黨的全面領導優勢特別是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大思政課”建設優勢。講好“大思政課”,必須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構建緊密銜接、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思政課體系。高校要主動發揮學科和人才優勢,加強與中小學思政課共建,打造更多思政教學“金課”。講好“大思政課”,必須發揮學校、家庭、社會的協同作用。動員全黨全社會關心支持思政教育,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同向發力、同頻共振,讓“大思政課”成為社會主義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和亮點特色。

  “大思政課”體現了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新的前進方向和基本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高度重視思政課的實踐性,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當前,思政課教學中存在理論和實際聯系不緊甚至脫節的現象,對復雜理論議題、重大時代課題、現實矛盾問題、學生思想困惑的關切和回答不夠及時到位,講得不深、不透、不活、不實,學生感覺不“解渴”、不“管用”、不“盡興”,導致“到課率”“抬頭率”“點頭率”打折扣,影響了思政課教學成效。“大思政課”要求堅持問題導向、關注社會現實、倡導實踐檢驗,積極回答中國之問、時代之問、學生之問,是科學理論和具體實際的緊密結合、思政教育和專業教育的互相滲透、“有字之書”和“無字之書”的有機融合,與思政課的改革方向具有邏輯一致性和內在統一性。我們必須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堅持“八個相統一”基本原則,推動思政課因時而進、守正創新,不斷增強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

  豐富思政課教學內容,用好思政大教材。“大思政課”之“大”,在於把歷史長河、時代大潮、全球風雲、社會萬象中的生動素材融入思政課,幫助學生打開視野、樹立格局、涵育情懷、激勵擔當。要把歷史變遷融入大教材,讓學生走進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和中華文明史的深處,觸摸歷史記憶、賡續紅色血脈,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理解,堅定遠大理想和共同理想,增強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和決心。要把世界變化融入大教材,結合當今世界綜合國力“東升西降”、國家治理“中治西亂”等趨勢,向學生講清楚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講清楚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世界意義。要把時代變革融入大教材,緊密結合黨領導人民創造的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緊密結合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緊密結合脫貧攻堅、全面小康、抗擊疫情等鮮活素材,讓學生在感應時代脈搏中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兩個維護”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拓展思政課教學場域,打造思政大課堂。教學場域是思政課的基本載體和關鍵要素,具有獨特的教育功能。“大思政課”之“大”,在於打破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網上網下等界限,把思政課置於更廣闊的物理空間、社會空間、虛擬空間,把機械灌輸式、空洞說教式教學變成現場體驗式、問題啟發式、互動研討式教學,增強課程的時代感和學生的獲得感。要建設社會大課堂,打造“大思政課”教學實踐基地,讓學生近距離洞察社會、觀照時代,在祖國大地上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在火熱實踐中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把所見所聞和所思所想統一起來,把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統一起來,做到以行求知、以知促行、知行合一。要建設活動大課堂,緊抓重大事件、重大節點契機,發揮大黨大國典禮和盛會的育人作用。近年來,清華大學廣泛動員學生積極參加國慶70周年、建黨100周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等服務保障工作,利用重大活動形成的大場域,因勢利導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讓學生在親身參與中厚植愛國之情、堅定強國之志、砥礪報國之行。要建設智慧大課堂,充分運用各種新媒體新技術,以立體化、可視化教學方式使思政課活起來,使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成為思政課改革的最大增量。

  重塑思政課教學范式,構建思政大課群。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簡單拼圖,也不是搭積木。隻有把各類思政元素和教育力量有機融為一體,才能形成整體育人優勢。“大思政課”之“大”,在於超越傳統思政課的“單打獨斗”,強調課程體系的“大兵團作戰”,建設同向同行、協同育人的良好生態。要加強思政課體系內的統籌,增強思政課教學內容的連貫性、系統性、整體性,拓展建好思政實踐課、選修課、慕課等多頻譜課程,靈活採用“翻轉課堂”、案例式教學、分眾式教學等方式,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其中國化創新理論成果講全面、講深入、講透徹,達到綱舉目張、觸類旁通的效果。要加強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的協同,堅持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統一,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科規律,探索課程思政“一院一策”“一課一策”,形成“課程好+思政巧”的百花齊放局面。要加強第二課堂和第一課堂的聯動,把思政內容融入專業學習,把思政功能嵌入課外活動,推動思想政治工作貫通人才培養體系,增強運用一切場合、一切載體、一切方式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識和能力,守好筑牢思想政治工作這條生命線。

  “大思政課”凸顯了高素質教師隊伍的基礎地位和關鍵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相較於傳統思政課,“大思政課”對教師隊伍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要著力加強高素質思政教師隊伍建設,引導教師成為講好思政課的大先生、履行課程思政責任的大先生、做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大先生。

  持續加強專職教師隊伍建設。思政課教師是開展“大思政課”的直接主體和專職力量,必須在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等方面發揮示范作用。要讓信仰堅定的人講信仰。思政課是一門信仰課,“大思政課”更是兼具理論和實踐的信仰課。教師隻有深信不疑、身體力行,才能用情感和力量感染學生、打動學生,才能讓信仰在學生心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要讓學識淵博的人講道理。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要把道理講深講透,要有“一潭水”的知識積累。思政課涉及多學科多領域,加之知識更新速度越來越快,教師必須終身學習、及時充電,能夠把抽象概念具象化、把深奧理論淺顯化、把學理語言通俗化,使學生醍醐灌頂、入腦入心。要讓師德高尚的人講德行。思政課是有言之教和無言之教的統一。思政課教師作為思想和真理的傳播者,應該首先成為優秀的道德示范者,堅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樹立更高標准,踐行更嚴要求,在言傳身教、潛移默化中傳遞價值理念和道德情操。

  統籌用好各方面師資力量。“大思政課”不僅是思政課教師的職責,也是全體教師干部的共同責任。高校黨委書記、校長要踐行社會主義政治家、教育家要求,經常性進課堂、上講台,結合開學畢業典禮、新生第一課等活動,講好教育方針、形勢政策“大思政課”,並帶頭聯系思政課教師,支持“大思政課”建設。要堅持全校一盤棋,努力提高專業課教師開展課程思政、研究生導師開展導學思政、班主任輔導員開展日常思政、干部職工開展管理服務思政的意識和水平,讓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成為全體教育工作者的自覺行動。高校要積極邀請校外領導干部、改革先鋒、優秀校友、模范人物等參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使課內和課外相互支撐、理論和實踐相互印証,實現知、信、行統一。

  健全教師隊伍管理評價體系。管理評價體系是“大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指揮棒。“大思政課”是一項新事業,需要建立鼓勵探索的制度機制,充分激發全體教師的能動力和創造力,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在改革中煥發蓬勃生機、在創新中迸發無限活力。“大思政課”評價什麼、誰來評價、怎麼評價等問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一個新課題。高校要嚴把政治關、師德關、業務關,建立重育人成效、重師德師風、重質量貢獻的價值體系,堅持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校園評價和社會評價、短期評價和長期評價相結合,摒棄功利主義傾向,克服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等弊端,引導教師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書育人上,共同描繪出靜心教書、傾心育人的校園風景。

       (作者系清華大學黨委書記)

(責編:劉圓圓、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