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千島之國”的文化名片(多彩非遺)

高詩源

2022年06月12日07:5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一塊塊質地細密的白色棉布上,已畫好印度尼西亞爪哇傳統紋案線稿,黃銅內膽電熱鍋裡的蜂蠟歡快地冒著氣泡,大肚尖嘴銅畫筆也准備就緒,制作印尼傳統蠟染巴迪克的准備工作已經完成。這是一次別開生面的跨國“巴迪克工作坊”活動:來自中國、俄羅斯等25個國家和地區的高校師生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與印尼日惹主會場的青年一同制作巴迪克。跨越空間阻隔的青年們和點染著真摯祝福的巴迪克作品一起,將“2021印尼日惹國際巴迪克雙年展”活動推向高潮。

  蠟染:傳統藝術的世界之路

  巴迪克是印尼的傳統蠟染技藝。“batik”一詞源自爪哇語“amba”(寬布)和“titik”(點)——意指在寬幅的織物上點染圖案,如今也泛指由這種工藝染成的花布或由其制成的服飾。2009年10月2日,巴迪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個日子隨后被印尼政府定為“國家巴迪克日”,以彰顯其保護人類文化遺產、振興民族傳統藝術的決心。於是,除了“千島之國”的美譽,印尼又增添了“蠟染工藝大國”的美稱。

  如果你有機會走進日惹的某家手工蠟染作坊,便可親自體驗如何制作手工巴迪克:用蠟油滴覆線稿正反兩面,覆蓋所有手繪線條,蠟液干透后清洗一次,再浸入染料池中著色,晾干后用熱水煮去布上的蠟,再次晾干后就制成最簡單的巴迪克了。這時,原本被蠟蓋住的地方依然保留了白布的本色,其他部分則吸滿了染料的顏色,靛藍、黃色和褐色最為常見。如果需要在一匹巴迪克上呈現多種顏色,則需要多次重復前面的工序,這一過程堪稱繁復,熟手工匠要完成一件手繪巴迪克,有時需要10天甚至更久時間。

  巴迪克擁有悠久的歷史:公元5世紀達魯瑪納卡拉王國時期,當地人用染料制作的服裝被認為是巴迪克的雛形,而繪制、穿著巴迪克起初則是爪哇皇室和貴族家庭的傳統。后來蠟染工藝逐漸流入民間,14世紀的《爪哇史頌》和17世紀的《列王傳》均提及巴迪克在爪哇廣為人知。盡管巴迪克的發展深受爪哇文化影響,其發展卻並不局限於此一地。自古以來,巴迪克便在馬來群島地區廣為流傳,人們很早就有意識地通過貿易活動引入產自印度的優質織物以提升蠟染質量。

  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審專家團對巴迪克進行了長達數月、足跡遍布印尼全國的考察,發現這門歷史悠久的傳統蠟染技藝在當代印尼社會依然廣泛傳承,保持著與傳統儀式的重要聯系,與人民生活高度相關,技術水平高超,且與現代產業結合緊密。而巴迪克在口頭傳統的繼承、傳統習俗的延續和傳統手工藝的傳承三方面,更集中體現了非物質文化的寶貴價值,對印尼民族文化身份的建構起到關鍵性作用。

  紋案:人生哲學與文化意涵

  巴迪克的制造工藝一般分為手繪和機器印染兩類,幾乎每種紋案都具象征意義,背后蘊含著豐富多元的印尼民族文化。關於紋案的數量眾說紛紜,萬隆一家研究所經過研究調查,提供了可能的答案:印尼全國有超過5800種巴迪克紋案。

  巴迪克的紋案千變萬化,歷經歲月洗禮,在民俗儀式中承擔著重要作用:嬰兒出生后,母親會用一塊巴迪克背巾將其背在身上﹔當孩子的小腳第一次踏上土地,會踩在潔淨的巴迪克上,寓意人生平順﹔舉辦傳統婚禮時,新娘新郎的禮服必定包含巴迪克元素,婚慶紋案寓意幸福美滿﹔參加正式活動,巴迪克的紋案和質地須盡可能庄重典雅……可以說,巴迪克陪伴了普通印尼人的一生。

  巴迪克風格各異的紋案和主題融入了豐富的本地文化元素,有的源於印尼傳統歌舞,有的源自神話傳說,每一筆都蘊含深刻的人生哲學,是印尼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也是人類文明交流互鑒下涌動著不竭生命力的寶貴文化遺產。

  時尚:展現與時俱進的巧思

  “申遺”成功后,巴迪克日益成為印尼人的衣著時尚。巴迪克連鎖店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新式巴迪克服飾不斷推出,融入巴迪克元素的鞋包配飾和手工藝品受到國內外消費者的青睞,展現印尼設計師繼承傳統的初心和與時俱進的巧思。無論是顏色的選取、成本的控制,還是新紋樣、新款式的增加,從業者都精心考量、大膽嘗試,並通過巴迪克嘉年華、巴迪克展覽等活動向青年一代普及相關知識。

  在印尼的國家慶典、大型國事活動中,巴迪克經常承載著重要的文化功能。印尼政府承辦國際會議時,常為出席會議的各國領導人量身制作巴迪克,並將巴迪克制成的手工藝品作為會議禮物,贈送給參會人員和媒體。在政府的不懈推廣下,當地人也以穿巴迪克為榮。每周五,人們不再穿著西裝制服出勤求學,而是改穿色彩明艷的巴迪克,這在凝聚民心、構筑認同感方面起到催化作用。在印尼工作、學習的外國人士都會購置幾件巴迪克,用於出席正式活動時穿著,往往能迅速拉近與當地人的距離。

  現代印染技術無疑加快了巴迪克走進“尋常百姓家”的腳步,也不可避免地給傳統手工巴迪克帶來沖擊。印尼從業者們普遍認為,傳統手工巴迪克文化價值高,機器印制的巴迪克普及范圍廣,巴迪克想要在時代變化中存續下去,應將保護、創新與推廣融為一體。近年來,印尼各地逐步將巴迪克行業的發展與本地區的減貧實踐相結合:推進技術人才培養,定期舉辦比賽、展會和公益講座,提升從業者綜合素質﹔通過助力中小企業,推動巴迪克行業新增就業崗位等。印尼以“文化扶貧”的方式解決貧困人口就業,做出了積極嘗試,也為巴迪克這門傳統技藝注入了新的發展力量。

  巴迪克繁復的工藝與千變萬化的紋案中浸染著人與自然、人與人,以及人對物的情感,是印尼民族精神的寄托。一件巴迪克服飾,是穿著者與當地文化最直接的接觸,它在印尼人心中劃出了存放情感與認同的空間,也因此成為印尼的文化名片,在傳承與發揚中走向世界。


  《 人民日報 》( 2022年06月12日 07 版)

(責編:萬鵬、吳楠)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