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黨和國家事業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

2022年06月10日08:1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全黨全國人民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新局面。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決議》指出:“黨不斷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黨和國家事業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踏上新征程、一起向未來,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持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各項任務落實,持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走過不平凡的歷程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改革正確方向,突出問題導向,推動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走深走實。全面深化改革走過不平凡的歷程,為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提供了根本動力。

開創我國改革開放新局面。面對改革攻堅期和深水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氣、強烈的責任擔當,團結帶領全黨全國人民沖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真刀真槍全面深化改革,實現了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圍到系統集成、全面深化的轉變。全面深化改革堅持系統觀念,堅持問題導向,有效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推動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為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奠定了堅實基礎。

激發黨和國家事業新的生機活力。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加強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提供有力制度保障。經濟體制改革聚焦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不竭動力。政治體制改革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越性得到更好發揮,生動活潑、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得到鞏固和發展。文化體制改革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社會體制改革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進一步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永續發展。國防和軍隊改革重構了人民軍隊領導指揮體制、現代軍事力量體系、軍事政策制度。黨的建設制度改革使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顯著增強。

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強大生命力。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適應國家現代化總進程,深刻把握我國發展要求和時代潮流,把制度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續深化各領域各方面體制機制改革,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不斷構建新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持續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推動各方面制度體系更加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面對世紀疫情考驗,我國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同時,我國以自身穩定發展為世界經濟復蘇繁榮提供重大機遇和強大動力,為人類和平進步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現出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

全面深化改革的變革性實踐和突破性進展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確立,很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制度優勢進一步彰顯。加強和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不斷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推動黨的領導方式更加科學,使全黨在思想上更加統一、政治上更加團結、行動上更加一致。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推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穩步發展。深化依法治國實踐和改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不斷健全,法治中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引領和政治保障作用充分發揮,黨的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顯著增強,為我國戰勝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証。

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推動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在社會分配中體現人民至上,中等收入群體規模不斷擴大。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產權保護、公平競爭等基礎制度不斷完善,為各類資本發展營造更加有利的市場環境和法治環境﹔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全面實施,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取得積極進展﹔高標准市場體系建設穩步推進,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加快形成,全國統一大市場規模效應持續顯現,市場一體化軟硬件基礎不斷夯實。經濟體制改革有力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進程。2012—2021年,我國經濟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位居前列,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貢獻國﹔經濟總量從53.9萬億元增至114.4萬億元,佔世界經濟比重由11.4%上升到18%以上﹔科技自立自強成果持續涌現,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城鄉融合發展和區域協調發展的體制機制不斷健全。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截至2021年底,各類市場主體數量超過1.5億戶,其中個體工商戶突破1億戶,發展活力競相迸發、充分涌流。

建立健全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升。共建“一帶一路”深入人心、成果豐碩,中歐班列持續發揮國際鐵路聯運獨特優勢。外商投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全面實行,面向全球的貿易、投融資、生產、服務網絡加快構建,規則、規制、管理、標准等制度型開放加快推進,2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蓬勃展開。我國貨物貿易穩居全球第一,服務貿易躍居全球第二。2021年實際使用外資突破1萬億元,對外直接投資9366.9億元,位居世界前列。我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全面開放新格局加速形成。

深化社會體制改革,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打贏脫貧攻堅戰,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如期實現。在收入分配、就業、教育、社會保障、養老托育、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等領域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取得長足進展。2012—2021年,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由7.9億增加到10億,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由5.4億增加到13.6億,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做到“不落一戶、不落一人”,建成世界最大的社會保障網。

建立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取得重要成效,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統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積極參與和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向世界作出“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庄嚴承諾,建立健全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邁出新步伐。

同時,文化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開展新中國成立以來最為廣泛、最為深刻的國防和軍隊改革,國防實力和經濟實力同步提升,為國家改革發展穩定提供堅強可靠的安全保障。

全面深化改革創造和積累寶貴經驗

全面深化改革的變革性實踐,創造和積累了許多彌足珍貴的歷史經驗。

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中國共產黨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運所系。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是全面深化改革乘風破浪、奮勇向前的根本保証。要深刻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定不移把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推進。

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當代中國大踏步趕上世界、引領時代發展的康庄大道,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推進改革的根本方向。正是因為始終保持志不改、道不變的堅定,我們才能把全面深化改革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避免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確保全面深化改革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全面深化改革要始終站穩人民立場,以人民為中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價值取向。正是因為堅持把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才能提出並實施正確的改革方案,並從人民實踐創造和發展要求中獲得深化改革開放的動力。

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正是因為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毫不動搖堅持發展是硬道理,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才能全面增強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不斷解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雄厚物質基礎。

堅持以開放促改革。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既是順應國際發展環境復雜深刻變化作出的戰略選擇,更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的內在要求。正是因為我們始終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打開大門搞建設、辦事業,才能為我國改革發展創造良好環境、拓展廣闊空間,不斷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

《 人民日報 》( 2022年06月10日 09 版)

(責編:代曉靈、萬鵬)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