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充分利用短視頻傳播北京紅色文化

程美東 李 娜

2022年06月06日08:29    來源:光明日報

當前,人們對於文化信息消費需求由原來的以文字為代表的單一的形象符號逐漸向以聲像、文字等疊加的多元化形象符號轉變。第4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32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3.0%,其中,即時通信、網絡視頻、短視頻用戶使用率分別為97.5%、94.5%和90.5%,用戶規模分別達10.07億、9.75億和9.34億。短視頻短小精悍、內容多元,創作門檻低、傳播速度快,契合碎片化的閱讀習慣,迅速進入大眾生活,成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傳播形式。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短視頻來拓寬紅色文化傳播渠道、擴大紅色文化社會影響力、繁榮和發展北京紅色文化,從更寬、更深、更廣的角度不斷挖掘北京紅色資源的文化價值。

北京紅色資源豐富,大多分布在環境優美、具有深厚歷史底蘊的文化場所。截至2021年,北京有166家市級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15個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居全國之首。同時,北京具有人口規模龐大、文化娛樂消費需求較多、文化產業密布、精英人才集聚等特點。近年來,已經初步形成頗具地域特色的紅色文化產業、紅色智庫、紅色社區等紅色文化發展路徑,這為紅色短視頻的深入開發和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長期以來,首都以及全國的文藝界推出了很多展現紅色文化的優秀作品,這些作品總體上在不同程度上推動了北京紅色文化深入社會、深入群眾、深入人心,但是這些文藝作品受特定的藝術表現形式的限制、受眾的時空限制、受眾欣賞偏好的限制等,傳播的時空范圍有限,潛在的傳播效應需要不斷加以挖掘。如果我們把這些文藝作品通過短視頻的方式不斷地在各種平台上有針對性地反復呈現,就會大大發揮其潛在的社會功效。事實上,北京在紅色文化的通俗化多樣化傳播方面已經作了各種有益探索。廣播劇《中共中央在香山》、舞台劇《香山之夜》、電視劇《香山葉正紅》《覺醒年代》、紀錄片《共和國1949——中共中央在香山》、電影《開國大典》、京劇《李大釗》等都是在挖掘北京紅色資源的文化價值基礎上創作出來的優秀文藝作品,也充分說明了北京具有紅色文化大眾化傳播的社會基礎和優良傳統。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好這些作品的潛在育人價值,把它們的精彩內容以短視頻等形式進行再創作、再加工,擴大傳播效應。

北京紅色文化體現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價值遵循、精神境界,見証著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奮斗歷程。以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反帝反封建、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主要內容的北京紅色文化自誕生起就具有鮮明的人民性,許多紅色文藝作品以工農為題材,以大革命斗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新中國的建設和改革為主線,對於加強黨史學習教育、傳承紅色基因等都具有重要作用。不少高校制作了一批反映這些歷史的短視頻,如《踏尋北京紅色印記之長辛店二七紀念館》等,把北京紅色資源中蘊含的革命精神與文化價值,例如偉大建黨精神、五四精神、抗戰精神、改革開放精神等生動地傳遞給了大眾,有力地推動北京紅色文化的推廣、普及,有效地發揮了紅色短視頻推動紅色文化傳播的作用。

用短視頻傳播北京紅色文化既需要大力挖掘北京豐富的黨史資源,邀請黨史專家嚴格把關,保証視頻內容的准確性與權威性,又需要大膽創新,充分利用科技、市場手段,用作品說話,在短視頻內容的選取、拍攝技巧的運用、語言文字風格的確立、制作團隊的形成、推廣平台的選擇等方面都需要精心設計、大膽探索,隻有這樣才有可能打造出高水平的紅色文化短視頻。

推進紅色短視頻制作團隊的市場化、青年化、專業化發展。由於短視頻的制作內容分工較細,有腳本撰寫、聲音錄制、攝影攝像、后期剪輯、作品市場推廣等,推動短視頻團隊建設是快速提升紅色短視頻質量的有效舉措。要以文化創意產業為定位,瞄准市場定位,促進市場化競爭,提高公益文化服務水平,同步提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促進短視頻團隊的健康發展。現在很多高質量的紅色短視頻大多出自於百強企業的青年文創團隊。他們一般都是經過嚴格的競標篩選,經歷過幾輪角逐,才能最終拿下項目。要源源不斷地吸引優秀的青年人才加入短視頻創作團隊。同時,還要注意項目行政管理、文化制度、財政資金等方面的常態化建設,這也是提升紅色短視頻的質量和數量的有力保証。

深入挖掘革命遺跡、革命文物的文化價值,豐富紅色短視頻的文化內涵。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革命遺跡、革命文物是歷史最好的見証,中國共產黨百年波瀾壯闊的歷程中,有太多故事值得銘記。深度挖掘革命遺跡、革命文物背后的紅色基因、歷史細節,就能使得它們蘊含的紅色文化價值得到生動而全面的展示。短視頻具有簡短高效、畫面感強、善於整理呈現碎片化文化信息的優勢,可以把各種革命文物的文化信息進行高效整合,從多角度、多渠道傳播方式切入,生動再現文物背后的故事與精神。這種方式可以突破紅色文化傳播的時空局限,增加人們對革命事件的現場視覺體驗感,增加受眾對於這些革命事件的認知興趣,延長受眾記憶時長、深化受眾關於紅色文化內容的感知,使受眾在不知不覺中足不出戶深度參與紅色文化實踐,接受黨史教育、經受精神洗禮。

充分吸收多樣化紅色藝術作品養分,為紅色短視頻提供優秀素材與形式借鑒。紅色短視頻要想獲得有持續生長點的內容,就必須不斷從紅色文藝作品中汲取養分,而好的紅色文藝作品有賴於藝術形式、敘事形式等方面的創新,有賴於傳統與現代、宏觀與微觀、史實與現實的結合。同時要善於運用京劇、話劇、皮影劇、芭蕾舞等不同的藝術形式來展現紅色故事、傳遞紅色價值觀﹔充分吸收電影、電視劇、動漫等呈現手段來豐富短視頻的形式與手法﹔綜合運用水墨畫、沙畫、素描、油畫、雕塑等藝術形式生動表現北京紅色歷史的場景,營造更加生動的時空情境,增加人們對於歷史感知的空間感、現場感,增加人們如臨其境的體驗感。

(作者:程美東、李娜﹔分別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發展研究基地負責人兼首席專家,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副教授)

(責編:代曉靈、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