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價值維度

廖小平

2022年05月16日08:21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價值維度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是揭示自然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理論,也是指引和規范生態文明理論創新和建設實踐的價值體系,是馬克思主義科學性和價值性的高度統一。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及其價值屬性,確立了生態文明在人類文明進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生態文明體系構建中的價值地位,具有十分豐富的價值內涵和深厚的價值底蘊,是建立以生態價值觀念為准則的生態文化體系的根本遵循。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科學性和價值性的高度統一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一個內涵豐富、邏輯嚴密、系統完整的理論體系,是一個由相輔相成的科學體系和價值體系構成的有機整體,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科學性和價值性的高度統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是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性,在於其作為揭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客觀規律的科學體系,以深刻的科學理性和科學思維,揭示了自然界的客觀演化進程和規律、人與自然的相互關系及其歷史演變的規律、人類基於自然資源和社會關系的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辯証運動及其規律等,彰顯了思想之“真”。習近平總書記所反復強調的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就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科學性的集中表達。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價值性,體現在其作為符合人類、國家、民族和人民需要及時代要求的價值體系,以鮮明的價值理性和價值思維,表明了馬克思主義對待客觀自然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基本態度和價值立場、在人與自然的矛盾運動中人應秉持的價值觀念和選擇的價值行為,彰顯了思想之“善”。習近平總書記所反復強調的要建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系,就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價值性的鮮明表現。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性和價值性是高度統一的,在實踐中表現為生態文明建設實然與應然的高度統一。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科學性和價值性的高度統一,實現了生態文明理論在世界觀、價值觀和方法論上的高度統一。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世界觀,是把世界看作是一個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復雜系統和有機整體的辯証唯物主義世界觀﹔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價值觀,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馬克思主義生態價值觀和生態文明觀﹔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方法論,是深刻揭示了歷史和現實中人與自然對立統一關系及其螺旋式上升運動的唯物辯証法。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科學性和價值性的高度統一,揭示了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個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統一的過程。合規律性和合目的性是評價人類歷史的兩大尺度,也是人類活動必須遵循的兩大基本原則。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體,是有意識、有目的、有價值追求的現實中的人,必然根據主體合目的的內在尺度,即人的尺度,追求自身需要的滿足,實現自身的價值追求。而自然界及其運動是有客觀規律的,這個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因此,生態文明建設又必須受自然界的外在尺度即物的尺度約束,要遵從而不能違背自然規律,按照自然規律和自然法則辦事。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對生態文明及其建設的價值定位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一系列戰略部署,賦予了生態文明及其建設應有的地位,凸顯了對生態文明及其建設的價值定位。

   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新形態。習近平總書記從人類文明演進和發展的高度,深刻指出:“生態文明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重大成果。人類經歷了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生態文明是工業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要求。”任何文明都內生了與其相適應的自然價值觀念,原始文明的自然價值觀是“依附和崇拜自然”,農業文明的自然價值觀是“利用和敬畏自然”、工業文明的自然價值觀是“征服和支配自然”。生態文明既是人類文明演進發展的成果,也是對工業文明科學揚棄和價值反思的結果,其自然價值觀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生態文明建設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的重要一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經歷了從“兩個文明”到“三位一體”“四位一體”再到“五位一體”的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這是中國共產黨的重大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帶來了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的深刻變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生態文明建設是其中一位,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其中一條基本方略,在新發展理念中綠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堅戰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堅戰。這充分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不僅如此,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生態文明建設要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之中,切實把生態文明的理念、原則、目標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貫徹落實到各級各類規劃和各項工作中。一方面,各項建設都要以生態文明作為重要價值規范﹔另一方面,其建設質量和成效要接受生態文明的價值檢驗和考核。從這個意義而言,生態文明建設不僅是生態文明本身的問題,同時也是經濟問題、政治問題、文化問題和社會問題。

   以生態價值觀念為准則的生態文化體系是生態文明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2018年5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發表重要講話,明確提出要“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並提出了構建生態文明體系的五個方面,即“建立健全以生態價值觀念為准則的生態文化體系,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的目標責任體系,以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保障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以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和環境風險有效防控為重點的生態安全體系”。生態文化體系是生態文明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態文化和生態價值觀念作為生態文明體系的價值內核,在生態文明體系和生態文明建設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深厚價值底蘊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既是對生態文明的科學認識和事實判斷,也是對生態文明的價值認識、價值判斷和價值評價﹔既深刻揭示了生態文明本身的價值內涵,也集中展現了深厚的價值底蘊。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的價值反思。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評價中華民族把自然生態與人類文明聯系起來的生態文化,通過對人類文明史上生態與文明既相生相長、又相克相害的價值反思,基於生態環境衰退特別是嚴重的土地荒漠化導致古代埃及、古代巴比倫衰落,古代一度輝煌的樓蘭文明被埋藏在萬頃流沙之下等深刻歷史教訓,指出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根基,生態環境變化直接影響文明興衰演替,由此作出“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的價值判斷。這是對人類文明發展經驗教訓的深刻反思和歷史總結,體現了對生態與文明關系的深刻思考,彰顯了高度的生態自覺、文明自覺和價值自覺。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價值理念。改革開放以來,基於特定的國情,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客觀上經歷了經濟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由矛盾到逐步統一的過程。不庸諱言,在一段時期裡,我們曾走過一些彎路。在對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不斷深化認識的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這一理念是正確處理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關系的指導思想和價值取向,真正把保護環境和發展經濟、滿足人民對物質生活和生態環境需求統一了起來,樹立起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價值理念。

   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我們要實現的發展,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發展是為了人,人是發展的目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經濟是為了民生,保護生態環境同樣也是為了民生。”“要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這鮮明表明了生態文明的價值取向與經濟發展的目的一樣,都是以人民為中心。隻有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和發展理念,才能真正化解經濟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的矛盾,克服經濟價值與生態價值的背離。

   共商共建共享的價值實踐。生態文明建設是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既要以人民為中心,也要以人民群眾為主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文明是人民群眾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事業,要把建設美麗中國轉化為全體人民自覺行動。”每個人都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沒有哪個人是旁觀者、局外人、批評家,誰也不能隻說不做、置身事外。要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培育生態道德和行為准則,開展全民綠色行動,動員全社會都以實際行動減少能源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為生態環境保護作出貢獻。

   命運共同體的價值情懷。2013年3月23日,習近平主席在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發表重要演講,明確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2021年4月22日,習近平主席出席領導人氣候峰會,在《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重要講話中,明確提出“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生命共同體”“命運共同體”有著極具包容性的價值內涵,其中之一就是,共同體成員都是互為主客體且相互需要的,而價值正是客體滿足主體需要的一種屬性。因此,互為主客體的共同體成員,在實現他者價值時實現自身價值。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中的“命運共同體”價值情懷,必然激發共同體成員相互滿足需要的認同感和價值感。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構建生態文化價值體系的根本遵循

   以生態價值觀念為准則的生態文化體系是生態文明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體系構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從價值觀上深刻回答了“為什麼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麼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是建立健全以生態價值觀念為准則的生態文化體系的根本遵循,為從價值觀念、價值關系、價值實現三個維度構建生態文化價值體系提供了方向指引。

   首先,在生態文明建設中,要充分認識生態價值觀念變革的重要性。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場涉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革命性全局性變革。現代化本質上是人的現代化,生態文明本質上也是人類文明程度的標志,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之一就是人的生態價值觀念的確立。生態文化價值體系是生態文明其他體系的價值基礎,並為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化解價值沖突、實現價值平衡提供價值依據。因此,要構建生態文化價值體系,必須實現生態價值觀和文明價值觀的歷史性變革,並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生共融。

   其次,在生態文明建設中,要處理好人與自然、人與人、當代人與后代人之間的價值關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與自然之間客觀上既存在互利的關系,也存在互害的關系,而人與自然建立和諧共生的關系應成為人類共同的價值取向和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性。站在為子孫后代負責的高度,在滿足當代人生態環境需要時,不能以犧牲后代人的利益和發展為代價,不能“吃了祖宗飯,斷了子孫路”,這體現了代際公平的價值原則。

   最后,在生態文明建設中,要推動生態環境資源的價值實現。這是觀念性價值向實體性價值的轉換。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財富就是價值。要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使綠水青山持續發揮生態效益和社會經濟效益,使生態價值保值增值,為建立健全以生態價值觀念為准則的生態文化體系提供物質基礎,以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從根本上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落在實處。

   (作者:廖小平,系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校長、湖南綠色發展研究院院長、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編:劉圓圓、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