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在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殷玉平

2022年05月16日08:17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在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緊緊抓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引導各族群眾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把支持民族地區加快經濟社會發展作為一項基本方針,發揮民族地區特殊優勢,加大各方面支持力度,提高自我發展能力,釋放發展潛力,激發市場活力和全社會創新創造熱情。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必須在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中持續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增進認同,推動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不斷夯實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文化價值基礎。

  在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中增強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共同創造美好生活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指出:“加大對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結構調整支持力度,優化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不斷增強各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強調:“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必須依靠各民族共存共榮、共建共享。隻有各民族共享發展成果,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真正增強了,歸屬感認同感才能真正增強。

   從歷史上看,美好生活、和諧社會一直是中華民族孜孜追求的願景。“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富上而足下,此聖王之至事也”“獨貴獨富,君子恥之”“上下俱富,交無所藏之,是知國計之極也”“不富無以養民情,不教無以理民性”,這些“小康”“大同”的社會理想無不體現著中華民族對幸福安康的渴望。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遭受壓迫欺凌和剝削奴役的黑暗時刻,各族人民深刻體會到中華民族是一榮俱榮、休戚相關的命運共同體,並在中國共產黨帶領下勠力同心、艱苦奮斗,共同書寫了抵御外來侵略、推翻反動統治、建設人民國家、推進改革開放的英雄史詩,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各族人民的共同體意識不斷增強。

   進入新時代,我國在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已經到了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歷史階段。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一個民族都不能少的共同富裕。中國共產黨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致力於民生建設,在充分考慮民族差異、區域差異的情況下,時刻瞄准切實解決各族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尤其是教育、醫療、住房等切身利益問題,綜合運用多元治理、對口幫扶支援、興邊富民、脫貧攻堅等科學有力舉措,幫助各民族在扎扎實實的發展中享受實實在在的成果,共享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環境的全方位、高質量發展。在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不斷增強中,各族群眾的交往交流交融不斷增強,各族人民作為中華民族共同體一員的滿足感、榮譽感、歸屬感不斷提升,共同體意識融入血脈,團結奮斗,互幫互助,互相帶動,共同創造美好生活。

  在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中增強吸引力向心力凝聚力,共同建設偉大祖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使各民族人心歸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團結奮進的強大精神紐帶。”《決議》強調:“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必須更好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從歷史上看,“位卑未敢忘憂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這種家國同構、德行教化的思想充分反映了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是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根底。回首黨的百年風雨歷程,我們可以深刻感悟到:黨作為中華民族的主心骨,在增強中華民族的吸引力向心力凝聚力的過程中,建設共有的物質家園和建設共有的精神家園並重,在實現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富裕的同時,也特別重視精神生活富裕。

   立足新時代,共同富裕涵蓋了各族人民的多元化需求,凝聚了全國各族人民最深切的期盼,但共同富裕也是一個需要各族人民長期奮斗的過程,具有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的特點。特別是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嚴峻,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發展不協調、不持續的問題依然較為突出,加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正處於“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關鍵時期和吃勁階段,國際形勢依舊錯綜復雜,這些都需要在黨的領導下,牢固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民族觀、文化觀、歷史觀、宗教觀,鍛造各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牢固精神紐帶,鞏固發展新時代愛國統一戰線,在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中增進各族人民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認同,促進各族人民更加同心同德,同向同行,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共同建設偉大祖國。

  在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中增強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共同實現民族復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隻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才能有效應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過程中民族領域可能發生的風險挑戰,才能為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証。”《決議》指出,新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必須調動各族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更好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隻有激活各族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匯聚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共同團結奮斗,才能使中華民族成為牢不可破的共同體。

   從歷史上看,中華民族始終是一個各民族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大家庭,在數千年的中華民族文明史中,無論是維護中華民族的強盛還是推動中華民族的復興,各民族一貫在民族危機、共御外侮中團結求存,也為謀求豐衣足食、安居樂業而和衷共濟,各民族的具體利益與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整體利益早已渾然一體,民族復興是各民族共同的責任使命和前途命運。“厚愛利足以親之,明智禮足以教之”“以眾勇無畏乎孟賁矣,以眾力無畏乎烏獲矣,以眾視無畏乎離婁矣,以眾知無畏乎堯、舜矣。夫以眾者,此君人之大寶也”,這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經典觀點也表明,要認識到民眾的集體力量,通過愛民、利民等充分調動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黨的百年光輝歷程中,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從勝利走向勝利,關鍵在於把建立最廣泛的統一戰線作為克敵制勝、執政興國的重要法寶,始終堅持大團結大聯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奮斗的力量。

   進入新時代,實現共同富裕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一環,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程度竭力凝聚各個民族,使得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了更明確的實踐方式。為此,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通過促進共同富裕,更好地激活各族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共商共建共享中進一步煥發參與熱情和創造活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等多個方面的共同復興,也是“一個民族也不能少”的各個民族共同的復興。因而,促進各個民族在物質和精神層面共同富裕,就顯得尤為重要。隨著各族群眾在物質和精神層面的雙富裕,“五個認同”將不斷深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能擁有更堅韌的精神連接,更好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現實當中,以促進共同富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緊緊圍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一步引導各族群眾共同建設偉大祖國,共同創造美好生活,共同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

   (作者:殷玉平,系山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共山東省委黨校〔山東行政學院〕副校〔院〕長)

(責編:劉圓圓、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