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深刻認識和把握大歷史觀的哲學意蘊(學苑論衡)

韓  震

2022年02月21日08:1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大歷史觀是正確看待和推動歷史發展的科學歷史觀。堅持大歷史觀是准確把握歷史發展主題主線、主流本質的內在要求,能夠為分析歷史演變機理、探究歷史發展規律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和最好的教科書。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教育引導全黨胸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樹立大歷史觀,從歷史長河、時代大潮、全球風雲中分析演變機理、探究歷史規律,提出因應的戰略策略,增強工作的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大歷史觀是正確看待歷史發展的科學歷史觀,是准確把握歷史發展趨勢的科學思想方法,有著深刻哲學意蘊。深刻認識和把握大歷史觀的哲學意蘊,有助於保持歷史清醒、強化歷史自覺、增加歷史自信,以歷史主動精神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和當今世界發展大勢。

  大歷史觀是正確看待和推動歷史發展的科學歷史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用具體歷史的、客觀全面的、聯系發展的觀點來看待黨的歷史。”大歷史觀堅持用唯物史觀理解歷史,堅持用唯物辯証法看待歷史,堅持用歷史主動精神推動歷史發展進步,是正確看待和推動歷史發展的科學歷史觀。

  用唯物史觀理解歷史。唯物史觀為理解人類歷史進程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基礎。哲學史上,有人將歷史視為個別杰出人物主導的進程,有人則把歷史進步看作是“普遍理性”的產物,還有人訴諸純粹的偶然性,等等。這些都屬於唯心史觀,難以透過歷史現象把握歷史本質,也就無法從根本上理解歷史。馬克思指出:“整個所謂世界歷史不外是人通過人的勞動而誕生的過程,是自然界對人來說的生成過程”。恩格斯在致瓦·博爾吉烏斯的信中指出:“人們自己創造著自己的歷史,但他們是在制約著他們的一定環境中,是在既有的現實關系的基礎上進行創造的,在這些現實關系中,盡管其他的條件——政治的和思想的——對於經濟條件有很大的影響,但經濟條件歸根到底還是具有決定意義的,它構成一條貫穿於全部發展進程並唯一能使我們理解這個發展進程的紅線”。唯物史觀認為,無論歷史看起來多麼雜亂無章,但在本質上無非是人類實踐活動的產物,歷史發展規律就存在於人類勞動實踐能力的提升過程之中。堅持唯物史觀,就能夠從本質上理解人類歷史,從大歷史觀的高度把握歷史進程。

  用唯物辯証法看待歷史。堅持大歷史觀,需要用唯物辯証的觀點看待歷史。一是用具體歷史的觀點看待歷史。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指出:“各個相互影響的活動范圍在這個發展進程中越是擴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閉狀態由於日益完善的生產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間的分工消滅得越是徹底,歷史也就越是成為世界歷史。”正是基於對當今時代特征的科學把握,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思想。二是用客觀全面的觀點看待歷史。通過深入研究和比較鑒別史料,深入探究歷史矛盾運動的規律。三是用聯系發展的觀點看待歷史。堅持發展地而不是靜止地、辯証地而不是形而上學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統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聯系地而不是單一孤立地觀察和把握歷史現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系統觀念”、“總體國家安全觀”以及“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等重要思想,都是運用大歷史觀觀察事物和把握問題的典范,深刻體現了唯物辯証法的內在要求。

  用歷史主動精神推動歷史發展進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發展有其規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極被動的。隻要把握住歷史發展規律和大勢,抓住歷史變革時機,順勢而為,奮發有為,我們就能夠更好前進。”大歷史觀不僅為正確看待和理解歷史提供了科學指導,而且彰顯了把握歷史發展大勢、引領時代進步潮流的歷史主動精神,為推動歷史發展進步提供強大精神力量。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面對前所未有的劫難,中國共產黨秉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順應時代進步潮流、把握歷史發展大勢,不斷增強歷史主動精神,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經過百年艱苦卓絕的奮斗,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充分彰顯了大歷史觀和歷史主動精神的實踐偉力。

  堅持大歷史觀是准確把握歷史發展主題主線、主流本質的內在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總是在矛盾運動中發展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矛盾運動會經歷許多反反復復的此消彼長,呈現否定之否定的規律,因而歷史發展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進的。惟有堅持大歷史觀,才能准確把握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

  堅持大歷史觀,才能科學把握歷史發展中偶然性與必然性的辯証關系。歷史發展的曲折性,源於歷史發展的必然性往往會通過無數的偶然性為自己開辟道路。偶然性與必然性的辯証關系,決定了人類歷史發展具有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二重性質。一方面,人類力求在不確定的歷史境遇中追尋確定的發展目標﹔另一方面,人類對確定目標的追求活動,也會受到種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秉持大歷史觀認識和把握歷史發展大勢,既從歷史長周期比較分析中進行思考,又從細微處洞察事物的變化,就能更好把握歷史發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從而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場變局不限於一時一事、一國一域,而是深刻而宏闊的時代之變。時代之變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人類發展進步大潮滾滾向前,世界經濟時有波折起伏,但各國走向開放、走向融合的大趨勢沒有改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集中體現了對歷史發展中偶然性與必然性辯証關系的科學把握,集中體現了從歷史長周期比較分析和從細微處洞察事物變化的辯証統一,彰顯了堅持大歷史觀正確認識和把握世界大勢的高度歷史清醒和歷史自覺。

  堅持大歷史觀,才能科學把握歷史發展中認識與實踐的辯証關系。人類實踐活動是一個主觀見之於客觀的過程,人的認識能力必須通過反復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逐漸接近客觀真理。人類對客觀世界的實踐和認識越深入,就越接近對必然性的把握,這是一個向著“自由王國”不斷邁進的過程。歷史日益從區域史、國別史發展為世界歷史,經濟全球化成為時代發展的大勢所趨、潮流所向,這是我們黨堅持運用大歷史觀分析把握當今時代得出的科學認識和結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江奔騰向海,總會遇到逆流,但任何逆流都阻擋不了大江東去。動力助其前行,阻力促其強大。盡管出現了很多逆流、險灘,但經濟全球化方向從未改變、也不會改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才是人間正道。”正是基於對時代發展進程的科學把握,習近平總書記倡導世界各國要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堅持拆牆而不筑牆、開放而不隔絕、融合而不脫鉤,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為民族復興、人類進步指明了正確航向。

  堅持大歷史觀是分析歷史演變機理、探究歷史規律的內在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從哪裡來?我們走向何方?中國到了今天,我無時無刻不提醒自己,要有這樣一種歷史感。”用大歷史觀考察歷史,可以看成敗、鑒得失、知興替。堅持大歷史觀,能夠為分析歷史演變機理、探究歷史發展規律提供方法論指導。

  堅持大歷史觀,有助於從歷史邏輯、實踐邏輯、理論邏輯相結合的高度科學揭示歷史規律、把握歷史趨勢、引領歷史潮流。從大歷史觀的高度看待黨在前進道路上經歷的失誤和曲折,就能實事求是看待黨史中的一些重大問題,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既不因為成就而回避失誤和曲折,也不因為探索中的失誤和曲折而否定成就,在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中增長智慧、增進團結、增加信心、增強斗志。以大歷史觀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就能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頑強奮斗,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從落后時代、跟上時代再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對於中華民族發展史、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人類社會發展史的重大意義,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戰略上判斷得准確,戰略上謀劃得科學,戰略上贏得主動,黨和人民事業就大有希望。”百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取得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成就,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我們黨堅持用大歷史觀從戰略上把握面臨的重大歷史課題,分析歷史演變機理、探究歷史發展規律,為解決現實問題、規劃未來發展擘畫科學戰略規劃。新的征程上,作出准確戰略判斷和科學戰略謀劃,必須堅持大歷史觀,從歷史長河、時代大潮、全球風雲中分析演變機理、探究歷史規律,分清主流與支流,深刻洞察時與勢、危與機、利與弊,在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始終掌握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歷史主動。

  (作者為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 人民日報 》( 2022年02月21日 07 版)

(責編:劉圓圓、萬鵬)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