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充分發揮優勢

更好推動新時代中國史學發展(學苑論衡)

曹文澤

2022年02月07日08:2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加快構建中國特色歷史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以下簡稱“三大體系”),是新時代我國歷史研究工作者的職責和使命,對於更好推動新時代中國史學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三大體系各有側重,又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輔相成的,是有機統一的整體。新時代,構建中國特色歷史學“三大體系”,要在深刻總結我國史學研究成就、充分發揮我國史學研究優勢的基礎上,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歷史科學的重要論述為指引。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歷史科學的重要論述,貫通學史、治史、用史的方方面面,涵蓋黨史國史、中華民族史、世界史各個領域,體現著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對歷史和歷史科學的深刻把握,彰顯著高度的歷史自覺和歷史意識、寬廣的歷史視野和大歷史觀、強烈的文化自信和歷史擔當,是新時代中國史學研究的重要指針和基本遵循,是構建中國特色歷史學“三大體系”的科學指引。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歷史科學的重要論述精神,准確把握其重大意義、豐富內涵、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用以指導構建中國特色歷史學“三大體系”。

  堅持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恩格斯創立了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實現了社會科學的偉大革命。歷史唯物主義為我們形成正確的歷史思維、樹立科學歷史精神、推動史學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方法指導,使史學研究成為一項科學事業。比如,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同時社會意識對於社會存在、生產關系對於生產力、上層建筑對於經濟基礎又產生反作用﹔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變革社會的決定力量﹔人類社會的發展是客觀歷史過程,和自然界一樣有自身發展規律﹔等等。歷史唯物主義注重探尋歷史規律,關注人類生存狀態和未來走向,為史學研究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構建中國特色歷史學“三大體系”,必須堅持歷史唯物主義,揭示歷史規律、把握歷史趨勢,加強實証分析、注重比較研究,在實踐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

  立足中華文明5000多年的歷史發展。“源浚者流長,根深者葉茂。”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發展至今的文明,綿延不絕、經久不衰。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給我們的文化自信打下了最深厚的歷史根基,也為我們正確看待歷史發展、深入推進史學研究、牢牢掌握歷史主動提供了最堅實的基礎、最深厚的滋養。在中華文明500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家國情懷、“動兮靜所伏,靜兮動所倚”的辯証思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先人而后己”的價值理念等,都對我國歷史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構建中國特色歷史學“三大體系”,要從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中汲取智慧,充分彰顯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堅持交流互鑒。毛澤東同志1944年在同英國記者斯坦因談話時指出:“我們的態度是批判地接受我們自己的歷史遺產和外國的思想。我們既反對盲目接受任何思想也反對盲目抵制任何思想。我們中國人必須用我們自己的頭腦進行思考,並決定什麼東西能在我們自己的土壤裡生長起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堅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融通各種資源,不斷推進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提出要“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中華文明之所以綿延不絕,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堅持兼收並蓄、交流互鑒。構建中國特色歷史學“三大體系”,要在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深厚悠久的史學傳統基礎上,胸懷天下,拓展國際視野,加強與國際史學界交流互動,不斷增強我國史學在國際史學界的話語權。

  (作者為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長)


  《 人民日報 》( 2022年02月07日 07 版)

(責編:劉圓圓、萬鵬)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