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持續改善民生

給群眾穩穩的幸福(專題深思)

廉  思

2022年01月10日08:3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1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堅持穩中求進,把持續改善民生作為做好2022年經濟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新的一年,我們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線,統籌推進經濟發展和民生保障,加快補齊民生領域短板,努力實現經濟穩、人心穩、大局穩,給群眾穩穩的幸福。

兜住兜牢民生底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扎實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實實在在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兜住民生底線”。民生穩,社會穩。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位置,就是要讓人民過上好日子,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經濟復蘇艱難曲折。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經濟發展前景向好,但也面臨著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所帶來的困難和挑戰。堅持穩中求進,持續改善民生,必須牢固樹立底線思維,兜住兜牢民生底線,在教育、就業、醫療、養老、住房等方面提供基本保障,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取得新進展。兜住兜牢民生底線,一個重要方面在於注重深化調查研究,堅持系統觀念,運用整體思維,及時把實踐中的好做法好經驗上升為制度機制,著眼長遠提出兜住兜牢民生底線的重要立法事項、重點改革任務、重大支撐平台,著力破除制約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體制機制障礙,讓群眾得到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統籌推進經濟發展和民生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工作,沒有終點站,隻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要實現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環。”經濟發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物質基礎,沒有民生保障,經濟發展也難以行穩致遠、提質增效。在穩中求進中持續改善民生,必須不斷增強辯証思維能力,將推進經濟發展和民生保障有機統一起來,實現良性循環。堅持改善民生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持續改善居民收入狀況,不斷優化收入分配結構,調動人人參與共建的積極性,將民生保障水平的提高建立在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之上。同時,民生的持續改善又能穩定社會預期,拉動居民消費,釋放潛在需求,增強發展動力,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優化,不斷提高勞動者綜合素質和全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人力資源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為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注入充沛動能。實現經濟發展與民生保障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必須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悟透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正確政績觀,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慎重決策、慎重用權。

加快補齊民生領域短板。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謀劃‘十四五’時期發展,要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在推動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辦好各項民生事業、補齊民生領域短板。”進入新時代,我們黨聚焦民生領域短板弱項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緊盯人民群眾普遍關心關注的民生問題,採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一件一件抓落實,一年接著一年干,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就業規模持續擴大,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當前,我國民生需求呈現新的特征,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時,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人民群眾基本生活需求方面還存在一些亟待補齊的短板,看病難、上學難、就業難、住房難等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依然存在,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還需不斷付出努力。堅持穩中求進,持續改善民生,必須進一步強化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從最困難的群眾入手、最突出的問題抓起、最現實的利益出發,採取更加精准有效的措施,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通過靶向發力、精准施策,加快補齊民生領域短板,在更高水平上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作者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

《 人民日報 》( 2022年01月10日 09 版)

(責編:代曉靈、萬鵬)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