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致廣大而盡精微

王海英

2022年01月07日08:24    來源:光明日報

習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二年新年賀詞中強調:“我們要常懷遠慮、居安思危,保持戰略定力和耐心,‘致廣大而盡精微’。”“致廣大而盡精微”出自《禮記·中庸》:“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君子恭奉德性、學思致知,於廣大處和精微處體會道之顯現,以中庸的方式表達道之高明。“致廣大而盡精微”體現了儒家既尊奉道體之大,又窮盡道體之細,既從廣大處著眼,又從精微處入手,從而於平實中達到高明的中庸智慧。

朱熹把《中庸》看作孔門的傳授心法,稱其“始言一理,中散為萬事,末復合為一理”。此散為萬事又復合為一的“理”便是“中庸”。“中”有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之意,“庸”兼有“常”和“用”之意。中庸是以中道為常道的立場和方法。朱熹言中庸之理“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中庸可充塞於宇宙,又可顯現於隱微,實具“致廣大而盡精微”的特質。但中庸之理極難把握,孔子曾感慨“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中庸之難,在於它要求把握事物恰當合宜的真實狀態,還要求按此真實原則恰如其分地應事接物。

把握世間的中道之理,最為宏觀的是理解宇宙萬物和人自身的真實狀態。《周易·系辭上》有言:“生生之謂易。”包括人在內的萬事萬物都處於生生不息的大化流行中,這是宇宙間最基本的事實。萬物化生蘊含特定規律,人也秉承這一規律,所以《詩經·烝民》講“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彝,好是懿德”。進一步探究,“生生之易”不僅是事物的真實狀態,它還指向價值判斷。《周易·系辭下》言:“天地之大德曰生”。這個表述把事實與價值統一起來,符合事物本性的實然也是事物是其所是的應然。人作為萬物之一,既是天地大德的結果,又在體驗和體現天地之德。這就是《中庸》講的君子以真誠之心體會自身本性,進而將本性之真推擴開來,遵循規律助推他人和萬物各成其所是。君子因此參贊萬物化育,與天地鼎足。

秉承天地德性並要証成天地德性,這要求人不斷自我提升,涵養道德人格。中華文化主流強調道德內在於人,有著鮮明的“尊德性”的傳統。這一傳統極其高明,高明不僅表現在真理與價值相統一而具有理論的徹底性,更表現在對人的肯定和提升,表現在對社會發展的合理引領和為人類未來提供的堅定信心。《中庸》把人提升至可與天地並列的地位,這是對人最大的肯定。而且相比物質積累、科技進步,人的自我提升對於人類未來發展更為關鍵。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指出,當今人類科技飛速發展,但倫理水平卻毫無提升,二者之間的鴻溝“不僅是可恥的,甚至也是致命的”。其可恥和致命的地方在於,人類文明的成果變成人的異己力量,使人深處資本邏輯和工具理性的統治下,使人類處於貧富分化、能源危機、恐怖主義的威脅中。這說明缺乏合理價值引導的社會沒有未來可言。與此不同,道德教化則可使民眾保有對天地蒼生的仁愛,對宇宙萬物的責任。隻有在“民吾同胞,物吾與也”的價值立場中,人類才不會自戕。探究中華民族5000多年生生不息的根由,“尊德性”乃是其中一個關鍵因素,這也是我們可以走向未來的合理價值取向。對宇宙萬物中道合宜的把握,正是我們可以保持戰略定力、堅定理想信念的根基所在。

從較為中觀的社會發展的視角來看,今日社會的“恰當合宜”可有多層次體現:全體人民自強不息創造美好生活,共產黨人帶領中華兒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華民族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等。這些都是以民族或人類整體利益為著眼點,不僅是“國之大者”,而且也是“德之大者”。《道德經·六十三章》言:“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高遠的立意需要輔之以切實的方法,應事接物既需要從廣大處著眼,更要求從精微處入手。“致廣大”必要有“盡精微”協同,方能彰顯中庸的高明之處。

中庸作為在把握事物本質的基礎上,恰如其分地應對事物的方法,內含“分寸”和“尺度”之義,要求因時因地隨機應物,這就是“時中”。把握事物本質需要明察秋毫地分析研判,根據本質和原則確定合理的應對之策更需要精微得當的辯証權衡。尺度的精當衡量、分寸的細微把握,非盡精微不可得。中庸的“時中”內涵要求無論處理大事小情,都必須把原則性與靈活性結合起來,既要有對原則的堅定執守,還要根據不同情況創新應變。在此過程中,要避免固守形式的教條主義,避免主觀任意的經驗主義,唯此才能通權達變,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中庸“致廣大而盡精微”的特質提示我們,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要小大兼顧、統籌安排。必須堅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使命,牢記“國之大者”,保持戰略定力。同時,要根據自身情況和局勢變化靈活應物,常懷遠慮、居安思危,增強研判預判能力,謹慎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論語》有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我們的事業關乎中華民族的未來發展,甚至關乎整個人類的共同命運,必須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團結全國各族人民發揚釘釘子精神,不懈奮斗,一起創造美好未來!

(作者:王海英,系北京體育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編:代曉靈、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