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萍
2021年12月17日08:17 來源:光明日報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不斷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黨和國家事業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這一論述深刻闡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的重要地位。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深厚底蘊,對於新時代進一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以更加昂揚的斗志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百年奮斗的重大成就
“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經過長期奮斗、接力探索取得的重大成就。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經過二十八年浴血奮斗,黨領導人民,在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積極合作下,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為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型國家制度積累了寶貴經驗。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領導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領導人民不斷完善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制度,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歷史性轉變,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証。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加完備、更加成熟的制度保証。
回望百年奮斗路,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開創者,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中國共產黨是堅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初心使命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謀私利者才能謀根本、謀大利。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才能從黨的性質宗旨和人民根本利益出發,堅定不移地帶領人民不斷探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並在這一歷史進程中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提供堅實的制度保証。其中,具有統領地位的是黨的領導制度。百年艱辛奮斗一再証明,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隻有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將黨的初心使命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血脈,才能在新的歷史階段不斷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從馬克思主義真理中孕育而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創造性地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制度理論,蘊含著強大的真理偉力。制度是由一系列制度安排構成的有機整體。通過批判資本主義制度,馬克思恩格斯從理論上提出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巴黎公社運動在創建無產階級國家制度方面進行了早期探索,列寧則成功地將馬克思主義國家理論推向了實踐。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中,經過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探索,形成了一套由黨的領導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軍事等各方面制度構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這套制度體系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征賦予了鮮明的中國特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追求,是對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學說的踐行。人民立場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立場,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深刻蘊含著“人民性”這一鮮明特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不斷創造美好生活的制度體系,是中國人民發揚首創精神、長期探索發展起來的制度體系,是堅持發展成果由中國人民共享的制度體系。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從孕育、發展到成熟,每一步都離不開人民群眾的集體智慧和共同努力,每一步都離不開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和奮斗精神。堅持14億多人一條心、全國上下一盤棋,形成發展的強大合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獨有的力量。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深厚的中華文化根基,借鑒了人類制度文明的優秀成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植根中國大地,蘊含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積澱,具有深厚的中華文化根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隻有扎根本國土壤、汲取充沛養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在五千多年的歷史演進中,中華民族創造了包括朝廷制度、郡縣制度、土地制度、稅賦制度、科舉制度、監察制度、軍事制度等在內的一整套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形成了包括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家國同構的政治思想、天下大同的社會理想、與鄰為善的外交思想等在內的一系列國家治理思想。這些制度和思想中的精華為中國共產黨管黨治黨、治國理政提供了豐富滋養,並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得到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借鑒了人類制度文明的優秀成果,是人類制度文明史上的偉大創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開放包容的品格,它合理借鑒了其他國家制度建設的優秀成果,在文明互鑒中博採眾長,實現自身的豐富和發展﹔同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始終堅持獨立自主,它從來不簡單照搬西方經驗,而是以我為主,立足本國實際批判性借鑒吸收,形成了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制度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從制度形態上推動科學社會主義的創新和發展。比如,把社會主義制度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既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注重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成熟和定型,創造了人類制度文明的新形態,為人類探索更好社會制度貢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了中國方案。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經過實踐檢驗的科學制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效破解了“改革、發展與穩定”的世界難題,是被實踐証明了的科學制度體系。我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進程,實現了從生產力相對落后的狀況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突破,經濟邁上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之路,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奇跡。與此同時,逐步構建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社會治理網絡,形成科學完善的人民內部矛盾化解機制、公共安全機制,確保社會安全隱患及時有效消除,使我國成為國際社會公認的最有安全感的國家之一,創造了社會長期穩定奇跡。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除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外,沒有任何一種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能夠在這樣短的歷史時期內創造出我國取得的經濟快速發展、社會長期穩定這樣的奇跡”。“兩大奇跡”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強大生命力和發展活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巨大成功,展現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具有整體性、全面性和持久性,貫穿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方面、全過程。經濟上,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發展質量和水平,不斷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政治上,積極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切實保障人民當家作主﹔文化上,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方向,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致力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國際權威民調機構數據顯示,與西方一些國家人民對政府超低滿意度不同,中國民眾對政府的滿意度連年超過90%。“中國之制”持續有效轉化為“中國之治”,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在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孕育、開創和鍛造的,具有深厚的歷史、理論和文化底蘊,在經受實踐檢驗的同時不斷發展,成為黨和國家事業前進的有力保障。新時代新征程,要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深厚底蘊中汲取力量,堅定制度自信,攻堅克難、開拓奮進,推動制度優勢持續轉化為治理效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曹萍,系四川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兼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本文系教育部高校思政課教師研究專項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教育貫穿高校思政課教學全過程研究”〔20SZK10610003〕階段性成果)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