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思政課質量,如何評價更科學

徐秦法 張肖

2021年12月14日08:19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思政課質量,如何評價更科學

   在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新圖景中,統籌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是其中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為了有效把脈各學段思政課建設的薄弱環節,及時在一體化系統的運行過程中“診斷反饋”“開方調節”,需要按照《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中“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的指示要求,打造與之相配套的“評價套餐”,整體性提升各學段思政課建設的育人效果。

  基礎套餐:針對“教育要素”改進結果評價

   傳統的結果評價以教育實施一段時間后的效果呈現作為評價重心,關注教育目標的完成度,卻忽視對目標、內容、方法等教育要素本身設置的合理性檢測。針對“教育要素”而開展的思政課一體化評價致力於改進結果評價,為結果評價提供一種更加具有說服力的檢驗標准。在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視域下,針對教育要素而開展的一體化評價處於基礎性評價地位,屬於相對靜態的評價系統,旨在於思政課程實施以前,對各教育要素設置的科學性、合理性、可行性進行客觀評估,為后續的結果評價提供前提性檢驗。

   “教育要素”一體化評價的實質是檢測教育要素存在的規范性問題。“規范”描述的是一種約定俗成的尺規、標准,“規范性”揭示了符合這種既定規約准則的內生性質。教育要素存在的規范性問題具體體現在教育要素設置的科學性、合理性與可行性層面。我們將規范性問題的具象表現投射到各類要素本身。首先,“目標要素”的規范性表現為目標設置的政治性與方向性是否正確,價值導向是否鮮明,不同學段的教育目標之間是否具有銜接貫通性與層次遞進性,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特征﹔其次,“內容要素”的規范性表現為教育內容設置是否充分依據教育目標的要求進行全面深化與展開,是否彰顯出時代性特征,展現出各學段教育內容的漸進性與銜接性﹔再次,“方法要素”的評價是一種前提監測,其規范性表現為方法要素的設置是否具有學段針對性、時代的綜合性以及恰當的主題引導性作用﹔最后,“主體要素”的規范性表現為主體選擇是否有效把好了“政治觀、師德觀、專業觀”。

  核心套餐:針對“教育過程”強化過程評價

   “唯分數”“唯升學”的錯誤價值導向使得傳統的思政課評價偏重於對結果評價的使用,過程評價的邊緣化趨向不僅導致評價結果本身的信效度弱化,而且使得“人本”評價的價值初衷向“績本”評價過度偏移。《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的出台與實施開啟了教育評價“指揮棒”的全面轉向,立足“人”的全面發展,強化過程評價,成為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評價的重要導向。其中,針對“教育過程”而開展的一體化評價是強化過程評價的系統典范,它充分體現了大中小學思政課評價的動態發展趨勢。

   “教育過程”一體化評價主要是對各學段思政課的開展過程進行實時、動態的系統評估,具體針對“教師教學過程”和“學生學習過程”進行雙維反饋,以便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增強教育實效。一方面,針對“教師教學過程”開展的一體化評價要注重橫向維度中課前、課中、課后的考評項目設定。例如在課前,對各學段教師參與跨學段集體備課、教學研討的量化與質性評價,教學方案制定的全面性、合理性與漸進性考查﹔在課中,針對教師對教學內容的安排情況、教學環節的搭配情況、教學方法的使用情況、滿足學生的需求情況、促進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客觀評價﹔在課后,檢驗教師對課堂內容的總結情況、隨堂測試的設置情況以及作業的布置與批改情況。由此,通過課前、課中、課后的系統監測完整呈現各學段思政課教師教學的過程性質量。另一方面,針對“學生學習過程”開展的一體化評價同樣要貫通課前、課中、課后的過程考核視角。在課前,注重對不同學段學生的預習情況、學習動機、認知能力水平進行系統評價﹔在課中,針對學生的課堂參與情況、學生思維狀態、學習達成狀態進行質性評價﹔在課后,集中考查學生對於課堂內容總結、隨堂測試表現以及課后作業完成質量。

  主打套餐:針對“教育效果”探索增值評價

   以單一固化的分數標准來衡量教育效果是一種機械化、短視化的評價模式,這種單純強調結果的教育評價多用於甄別選拔,很少能真正促進教育對象的現實發展。為了充分發揮評價的引導改進和診斷激勵功能,針對教育效果而開展的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評價要將點狀式的結果性評價轉換為線性式的形成性評價,在學生思想道德形成的過程中積極探索增值評價。

   “教育效果”的一體化評價就是追蹤學生在大中小學學段內思想道德、學業成就的變化情況。通過在“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法治意識”“道德修養”“文化修養”五大橫向維度創設一體貫通的評價指標,動態把控教育整體的漸進發展與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增值走向,實現大中小學各學段教育效果評價的層級式遞進、螺旋式上升。首先,在“政治認同”層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掌握情況為主線,形成從小學階段的“初步了解”到中學階段“情感認同”,再到大學階段“實際踐行”的增值評價目標。其次,在“家國情懷”層面,堅持以“四史”學習掌握情況為主線,形成從小學階段的“故事性了解”到中學階段“家國意識培養”,再到大學階段“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知信行漸進目標。再次,在“法治意識”層面,強調法律意識和法治精神的培養主線,小學階段集中檢驗法律常識的基本儲備,中學階段側重法治意識與守法觀念的培養,大學階段重點考查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的行動踐行。

   (作者:徐秦法,系廣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教育部重大問題攻關項目“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研究”首席專家﹔張肖,系廣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責編:萬鵬、代曉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