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恆龍
2021年11月15日08:32 來源:光明日報
當前,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使得本就存在的貧富差距、發展鴻溝等全球性問題變得更為突出,成為擺在各國政府面前的緊迫任務。面對這些發展赤字、治理赤字,各國必須以統籌疫情防控和復蘇經濟為第一要務,推動實現更加強勁、綠色、健康的全球發展,共同推動全球發展邁向平衡協調包容新階段。日前,習近平主席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並提出了全球發展倡議,強調堅持普惠包容,著力解決國家間和各國內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習近平主席近日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主旨演講中進一步闡述了全球發展倡議的深刻內涵,呼吁關注發展中國家發展需求,保障他們的發展空間,並表示中國願繼續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推動加強全球減貧、糧食安全、發展籌資等領域合作,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構建全球發展命運共同體。這些重要論述為后疫情時代的各國共同發展、共建美好世界描繪了藍圖,指明了路徑。
普惠包容發展刻不容緩
顯而易見的是,疫情引發全球經濟嚴重衰退,但是各國經濟復蘇的步伐並不一致,甚至分化嚴重。面對疫情沖擊,各國紛紛推出了各種復蘇政策,全球經濟在一定程度上迎來了恢復性增長,早前各家權威機構也對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作出了樂觀的預期。然而,這種復蘇是不穩固的、不均衡的。受制於疫情反復、產業鏈供應鏈遭受沖擊等多種因素影響,近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水平由之前預測的6%下調為5.9%。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其中,IMF預估發達經濟體的2021年人均GDP將升至5.211萬美元,而發展中經濟體的人均GDP僅約為5850美元,前者是后者的8.9倍。這是因為發展中國家採取的各種刺激經濟復蘇措施所能整合到的資源遠遠低於發達國家,而且很多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低收入國家,不僅要面對全球貨幣超發帶來的通貨膨脹壓力,還因為無法獲取足夠的新冠疫苗導致疫情防控不力,嚴重阻礙了經濟復蘇。可見,在全球經濟復蘇進程中,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之間分化嚴重,南北發展差距面臨進一步擴大甚至固化的風險。
不僅如此,疫情還改變了全球財富流動走向,導致一些國家內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更加凸顯,加劇了貧富差距。盡管多年來各國致力於縮小貧富差距,但是疫情嚴重沖擊了世界上最脆弱的貧困群體,甚至使貧窮人口陷入更極端的赤貧,結果是2020年世界各國的基尼系數普遍上升。據瑞士信貸發布的《2021全球財富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百萬富翁人數增加了520萬人,總數達到5610萬人,佔據全球總財富的45.8%﹔處於財富金字塔底層55%的人群所擁有的財富僅佔全球財富的1.3%﹔而最富有的10%人群卻擁有全球82%的財富,其中,最富有的1%人群就擁有45.8%的財富。
以共同發展破解發展赤字
當前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保護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全球市場萎縮,疫情已從一場全球公共衛生危機演變為世界經濟危機。世界經濟要想行穩致遠,需要主要經濟體充分發揮火車頭的帶動作用,更離不開各國經濟的復蘇增長。發展是和平的基石,也是生存和尊嚴的前提。中國四十多年改革開放的實踐証明了發展是硬道理,世界經濟發展的歷程也表明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各國隻有通過走共同發展之路,才能為應對危機創造更雄厚的物質基礎和社會基礎。
唯有開放合作,順應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經濟全球化發展大勢,才能讓各國共同發展之路越走越順。有關研究表明,10年來“世界開放指數”不斷下滑,全球開放共識弱化,這值得高度關注。在經濟全球化的歷史潮流下,各國日益緊密相連,人類命運休戚與共,以鄰為壑、隔岸觀火的行徑不得人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意識才是正道。各國要通過堅定不移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維護以世界貿易組織為基石的多邊貿易體制,旗幟鮮明反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有效推進全球經濟復蘇,為縮小貧富差距,跨越發展鴻溝,從根本上解決人類社會長期存在的重大挑戰創造堅實的基礎。
唯有推動既平衡又充分的發展,才能使發展成果公平地惠及不同國家不同階層不同人群。一個國家的發展不能建立在少數人越來越富裕、多數人相對貧困的基礎上。人類社會也應該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從受援國到援助國,從擺脫貧困到全面小康,中國的發展成就舉世矚目。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中共十八大以來的中國發展經驗表明,堅持普惠包容,從而實現充分而平衡的發展,才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當前,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如何處理好政府和市場、公平和效率、增長和分配、技術和就業的關系,關系到能否實現經濟持續增長,能否使得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體人民。為此,一方面要深切關注發展中國家特殊需求,通過緩債、發展援助等方式支持發展中國家尤其是困難特別大的脆弱國家,真正做到在復蘇的道路上不讓任何國家、任何人掉隊﹔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世界主要經濟體的引領作用,加強各大國之間的政策協調,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構建更加平等均衡的全球發展伙伴關系,推動多邊發展合作進程協同增效。
唯有建立公平合理的疫苗分配機制,確保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才能為共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疫情防控關乎各國人民的安危,在抗擊疫情的全球防線上,任何一道缺口的存在都會導致功虧一簣。疫苗是戰勝疫情的利器。全球疫情還將持續多久,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疫苗的研發與分配能否跟得上病毒傳播與變異的速度。不盡合理的疫苗分配機制導致廣大發展中國家疫苗接種率普遍偏低,從而制約其經濟復蘇和全球疫情防控。將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是中國對世界的承諾,也是中國對人民至上的堅守。中國將努力實現全年對外提供20億劑疫苗,在向“新冠疫苗實施計劃”捐贈1億美元的基礎上,今年內再向發展中國家無償捐贈1億劑疫苗,展現出負責任大國擔當。當然,應對全球疫情,僅靠一國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國際社會應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採取切實措施,促進疫苗更加公平合理的分配,著力提高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努力避免發展中國家因為疫情防控不力而陷入發展鴻溝。
(作者:張恆龍,系上海大學上海合作組織公共外交研究院副院長、教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