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鑫炎 劉 陽
2021年11月01日08:1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山西也是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地方,是八路軍總部所在地,是抗日戰爭主戰場之一,建立了晉綏、晉察冀、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等聞名中外,太行精神、呂梁精神是我們黨寶貴的精神財富。這些都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以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紅色文化資源為山西發展提供精神力量。
——摘自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5月在山西考察時的重要講話
“我們在太行山上,我們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強馬又壯!敵人從哪裡進攻,我們就要它在哪裡滅亡!敵人從哪裡進攻,我們就要它在哪裡滅亡!”
七七事變爆發后,詞作家桂濤聲隨游擊隊轉戰於太行山的“千山萬壑”,見証了中國軍民以血肉之軀筑就銅牆鐵壁,創作了這首《在太行山上》,並由冼星海譜曲,在中華大地廣為傳唱,傳遞出抗戰必勝的堅定信念。
在民族存亡的關鍵時刻,中國共產黨以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為己任,八路軍東渡黃河、挺進太行、發動群眾,領導敵后抗日軍民建立了晉綏、晉察冀、晉冀魯豫等抗日根據地,和英雄的太行兒女團結一心、同甘共苦,不怕犧牲、浴血奮戰,有力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熱情,為全國的抗戰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
在這場救亡圖存的偉大斗爭中,中國共產黨領導千百萬太行兒女用鮮血和生命在人民心中樹立起一座不朽的豐碑,更鑄就了光耀千古的偉大太行精神。
2020年5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指出,山西也是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地方,是八路軍總部所在地,是抗日戰爭主戰場之一,建立了晉綏、晉察冀、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等聞名中外,太行精神、呂梁精神是我們黨寶貴的精神財富。這些都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以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紅色文化資源為山西發展提供精神力量。
不懼流血犧牲
投身抗戰洪流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左權將軍在山西洪洞給母親寫下一封家書:“日寇不僅要亡我之國,並要滅我之種,亡國滅種慘禍,已臨到每一個中國人民的頭上……我全軍將士,都有一個決心,為了民族國家的利益,過去沒有一個銅板,現在仍然是沒有一個銅板,准備將來也不要一個銅板,過去吃過草,准備還吃草。”
當時,裝備精良的日本侵略者來勢洶洶,狂言“一個月拿下山西,三個月滅亡中國”。在這民族危亡時刻,面對力量對比懸殊的強敵、艱苦卓絕的斗爭環境,中國共產黨人的選擇不是畏懼、不是退縮,而是主動出擊,直擊來犯之敵。左權將軍的家書道出了中國共產黨人抗擊日寇、保家衛國的堅定決心和堅強意志。
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第115師主力在平型關設伏,與日本號稱“鋼軍”的第5師團第21旅團一部及輜重車隊激烈戰斗,殲滅日寇1000余人,首戰即告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中國共產黨領導太行抗日軍民進行的“百團大戰”,大小戰斗1800余次,斃傷日、偽軍2.5萬余人,俘日軍281人、偽軍1.8萬余人,給日偽軍沉重打擊,嚴厲打擊了來犯日寇的囂張氣焰。
1941年11月的黃崖洞保衛戰,面對5000多裝備精良的日軍的瘋狂進攻,近1500人的總部特務團,毫不畏懼,迎頭痛擊,與之戰斗了八天八夜,以6︰1的戰績,開創了“敵我傷亡對比空前未有之紀錄”。
“黃崖洞保衛戰,我們打出了八路軍‘小米加步槍’的威風,特務團受到表彰,延安《解放日報》以《黃崖洞大捷》為題報道了這則消息。”參加過戰斗的郝維烈老人自豪地說。
1942年5月,為掩護機關突圍,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將軍不幸壯烈殉國。太行軍民為永遠緬懷和紀念左權將軍,將他的犧牲地遼縣改名為左權縣,從此左權縣的名字便永遠地鐫刻在中國版圖上。
據不完全統計,抗戰期間,八路軍晉綏軍區指戰員犧牲1.3萬多人,晉察冀軍區指戰員犧牲7.1萬多人,晉冀魯豫的太行區和太岳區將士犧牲1.3萬多人。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太行軍民,不怕犧牲、不畏艱險,百折不撓、艱苦奮斗,萬眾一心、敢於勝利,英勇奮斗、無私奉獻,堅決與來犯的日寇斗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重大勝利,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偉大太行精神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至今仍閃耀著璀璨的光輝,增強了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
軍民勠力同心
共筑鋼鐵長城
山西晉中市太古區馬定夫村,是為紀念太行抗日英雄馬定夫改設的。1943年,日偽軍對楓子嶺村發動襲擊。八路軍新編第10旅第30團政委馬定夫下達命令:“有我們就有群眾。我們決不能讓群眾受到鬼子的傷害!”馬定夫帶領部隊頑強地抵抗敵人的進攻,使1000多名干部和群眾得以安全轉移。馬定夫卻因傷重不治犧牲。楓子嶺村也改名為“馬定夫村”。
1941年至1942年,日寇連續大“掃蕩”,加上自然災害,太行根據地群眾缺衣少食,生活十分艱苦。八路軍將士勒緊褲帶,把自己從牙縫裡省出來的糧食拿出來救濟群眾,甚至冒著生命危險,把糧食送給最需要的老人和兒童。
據不完全統計,太行抗日根據地軍隊共節約物資折合小米141.4萬余斤,全部用於救濟根據地人民群眾,有效緩解了群眾的困難。
共產黨人的為民情懷,深深感染了太行人民。“母親叫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場”“村村像軍營,人人都是兵”“抗日根據地,一片練武聲”“忍飢挨餓送軍糧”,太行人民以各種形式積極投身到抗擊日寇的偉大戰斗中。
當時僅14萬人的武鄉縣,就有9萬多人參加各種抗日救亡組織,1.4萬多人參軍參戰,2萬多人為國捐軀,“山山埋忠骨、嶺嶺皆豐碑,村村住過八路軍、戶戶出過子弟兵”成為真實寫照。
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緊緊依靠群眾、團結群眾、發動群眾、武裝群眾,與太行人民同甘苦、共患難,結下了濃濃的魚水深情,踐行了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
賡續太行精神
邁上新的征程
2009年5月,習近平同志在山西考察期間,專程瞻仰了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在看望八路軍老戰士代表時,習近平同志飽含深情地說,革命前輩為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和新中國的建立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黨和人民永遠不會忘記。習近平同志強調,要結合新的實際與時俱進地大力弘揚太行精神,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始終保持對黨對人民對事業的忠誠﹔堅持執政為民的政治立場,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錘煉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品格,始終保持知難而進、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堅守黨的政治本色,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為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偉大的太行精神在新中國成立后的各個歷史時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為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在太行山深處的平順縣西溝村,1951年成立了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申紀蘭發動、組織婦女下地勞動,讓男女同工同酬在這個太行山腳下的小山村裡率先實現,並倡導推動其寫入憲法。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申紀蘭一生踐行著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2019年,申紀蘭被授予“共和國勛章”。
陵川縣錫崖溝村,地處晉豫兩省交界太行山腹地,高山深谷,懸崖峭壁,困不住錫崖溝人走出去的渴望。從1962年起,幾代錫崖溝人不易其志,靠自己勤勞的雙手,自力更生、艱苦奮斗30年,用錘子、钎子,在懸崖峭壁上“摳”出一條長達7.5公裡長的“挂壁公路”,錫崖溝人從此走出了大山。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太行兒女傳承太行精神,賦予太行精神新的時代內涵,讓太行精神在實踐中豐富、發展和升華。
地處晉西北的右玉縣,常年肆虐的風沙嚴重影響著群眾的生產生活。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右玉歷任縣委書記帶領廣大干部群眾,迎難而上、艱苦奮斗,累計種樹1.3億多棵。
目前,全縣林木綠化率已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不到0.3%增至56%,從“不適合人類居住”到“宜居宜業宜游”,昔日的“不毛之地”變成如今的“綠水青山”“金山銀山”。
“村西濕澤村東干,村南村北鹼荒灘。春天返鹼白茫茫,夏天雨澇水汪汪。”呂梁山東麓的汾陽市賈家庄,曾經是遠近聞名的窮村,村裡的4083畝耕地中,有2800多畝鹽鹼地。
新中國成立后,賈家庄人開始了長達23年的治水改鹼工程,靠著自己的苦干、實干把鹽鹼地變成了適宜機械化耕作的沃土良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賈家庄發展起水泥廠、焦化廠等20多家村辦工業企業,集體經濟快速壯大。
近幾年來,賈家庄發展再升級,成為集工業文化創意、鄉村民俗旅游、康體養老休閑於一體的文化生態旅游村,賈家庄生態園也成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生態脆弱的呂梁山區,曾是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作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嵐縣,以扶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為抓手,讓貧困戶參與到呂梁山的生態建設中,山青了,水綠了,百姓的口袋也富了。
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太行精神,太行人民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上闊步前行。
本版統籌:劉 陽
版式設計:張芳曼
《 人民日報 》( 2021年11月01日 06 版)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