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中國特色考古學的主要內容

韓建業

2021年10月29日08:24    來源:光明日報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百年中國考古學具有鮮明特點,並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前人認識的基礎上,可將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歸納為以下內容。

第一,中國考古學有著鮮明的歷史學目標。中國考古學自始至終承擔著強烈的歷史學使命,這與作為人類學的考古學的定位,或者同時作為歷史學、人類學和科學的考古學的定位,有著明顯差別。究其原因,與中國強大的歷史學傳統和中國人對中華文明悠久歷史的自信有直接關系。在清末以來中華民族備受西方列強欺凌、古史體系深受懷疑否定的歷史背景下,新誕生的考古學尤其是新石器至商周時期的考古學自然就被賦予了重建或復原中國上古史的重任。

中國考古學盡管也依靠多種多樣的科技手段來獲取信息,也結合人類學、民族學等以尋求解釋,具有濃厚的自然科學屬性和交叉學科特點,但歸根結底是為了解決歷史學問題。自1921年仰韶遺址發掘以來,幾代考古學家對中國考古學文化譜系脈絡的梳理、對中華文明起源和早期發展的探究,都以解決中國上古史問題為主要目標。

中國考古學有結合文獻記載以証史、釋古的傳統。文獻記載直指古代社會,結合文獻記載進行的直接歷史比較,其對考古材料的闡釋價值遠非來自人類學、民族學的間接啟示可比。就夏商考古來說,1928年開始的對安陽殷墟遺址的發掘,實証了晚商歷史,否定了“東周以上無信史”的謬論。以后的研究將中國信史年代提前到商代早期甚至夏代。我們還在新石器時代考古和三皇五帝的對証研究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初步成績。

第二,以考古學文化譜系梳理方法揭示中華文明發展脈絡始終是考古學研究的主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幾代考古人篳路藍縷、不懈努力,取得一系列重大考古發現,展現了中華文明起源、發展脈絡、燦爛成就和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為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發揮了重要作用。”“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裡有什麼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麼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斷將考古學的重大社會政治意義闡釋得十分深刻清晰。以考古學文化譜系梳理方法揭示中華文明發展脈絡,始終是中國考古學尤其是新石器時代和夏商周考古學的主流。整體視野下的中國考古學文化譜系梳理,目的是試圖厘清中華民族與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譜系、脈絡和結構。蘇秉琦等提出考古學文化的區系類型學說、嚴文明的史前中國“重瓣花朵”理論等對有中心有主體的多元一體的早期中華文明的探究,都以考古學文化譜系梳理方法為基本前提。

第三,始終以馬克思主義作為考古學研究的指導思想。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始終以馬克思主義作為考古學研究的基本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辯証唯物論、唯物史觀,馬克思主義關於普遍聯系的觀點,關於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認識,關於私有制和國家起源的理論等,對從事具體的考古學研究,進行考古學理論和方法建設,辨析眾多的考古學理論和考古學流派,都有著重要的理論指導作用。“區系類型”“重瓣花朵”學說等所體現的對整體與局部、主要和次要方面等辯証關系的認識,國家起源和文明起源研究方面對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關系、階級斗爭作用等的認識,也都深受馬克思主義特別是唯物史觀的影響。中國考古學特別重視從考古材料的實際出發來研究古代社會歷史,始終具有實事求是的學風,這也符合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

(作者:韓建業,系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責編:代曉靈、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