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更好擔當紡織考古新使命

王亞蓉

2021年10月29日08:23    來源:光明日報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考古不僅要解決“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解決中華文化傳承與發展的大問題。就紡織考古領域而言,我們的研究發展就是要通過發掘、整理、研究不同歷史時期紡織文物及相關資料,揭示悠久的中華服飾文化,推動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考古學的發展。服飾是一個民族服飾文化的載體,通過紡織考古的研究,可以為研究不同朝代服飾工藝的傳承發展提供實証,推動中國服飾工藝的“古為今用”和傳承發展。

紡織考古發展史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72年主持發掘的長沙馬王堆漢墓中的絲織品堪稱裡程碑式的大發現。三座大墓中共發現文物四千余件,待修復的文物包含殘片近萬件,出土了著名服飾素紗禪衣和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女尸,各類絲繡文物多次赴世界各地展出,舉世聞名。

1982年,湖北馬山楚墓出土了一批兩千多年前的戰國紡織品,打開了“戰國的絲綢寶庫”。我們用了五年多的時間對一件戰國服飾開展了實驗考古學研究,取得了關於戰國楚時“深衣”“錦繡”從制度層面到各類紡織工藝技術的許多突破性成果,在傳播中國傳統服飾文化方面取得了重要成績。

1995年中日聯合考古隊共同在塔克拉瑪干沙漠發現8座漢墓,M8號墓是古代精絕王夫婦合葬墓。出土了許多具有東漢特色的文物,包括“王侯合昏千秋萬歲宜子孫”文字錦被和國寶級織物“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膊,此外還有幾十件靴履、覆面、衣裝。各種工藝技術使紡織考古研究成果大大豐富,又一次彰顯了中華服飾文化的博大精深。

2012年成都老官山漢墓出土的隨葬4部竹木制織機模型也是在我國考古歷史上的首次發現。等比例縮小的幾種漢代織機,填補了中國乃至世界紡織史上沒有實物出世的缺憾。此次織機的發現,可以証明成都就是歷史上南絲綢之路的起點,對研究中國乃至世界絲綢紡織技術的起源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作為中國考古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紡織考古在發掘、修復、復織、研究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新時代考古工作指明了發展方向。2016年,中國社科院正式將“紡織考古”列為絕學學科。習近平總書記致仰韶文化發現和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的賀信,既讓我們深受鼓舞,同時也感到責任重大,激勵著我們鼓足干勁完成新時代紡織考古的新使命。

紡織考古盡管取得了豐碩成果,但在發掘、保護、復原、研究等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對新時代紡織考古來說,最重要的是建立起專業的紡織考古團隊,培養更多的紡織考古專業人才,嘗試創立紡織考古學科,推出更多紡織文物保護、修復、復原、實驗研究、服飾文化研究、展覽展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逐步實現科學發掘、科學保護、科學復原、科學研究,更好展示中華服飾文化。

(作者:王亞蓉,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責編:代曉靈、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