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構建中國特色的考古學理論體系

陳偉駒

2021年10月29日08:22    來源:光明日報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歷史和考古工作的重要講話和賀信,對歷史和考古工作取得的成就給予了充分肯定,同時也提出了殷切希望,為未來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深入進行理論探索,增強中國考古學在國際考古學界的影響力、話語權”。建設中國特色的考古學理論體系是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增強中國考古學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

在充分肯定中國考古學在百年歷程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同時,也要充分認識目前我國考古學理論構建的不足。長期以來,由於理論建設工作的滯后,我國的考古學研究在一些重大問題上還存在著照搬西方理論模式和概念的現象。在具體的研究過程中,不少考古學者發現,很多西方的理論和概念不僅不能很好地反映中國考古材料的實際,有時還會阻礙相關問題研究的推進。比如,在中國新舊石器時代過渡或新石器時代文化起源的問題上,中國考古學者長期套用西方中石器時代、前陶新石器時代、有陶新石器時代等概念對相關遺存進行斷代和構建分期體系。這些模式和概念是在西方的考古實踐中歸納和發展而來的,反映的是西方考古材料的實際,與中國新舊石器時代過渡模式並不相符。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點是,西方的中石器時代、前陶新石器時代始於全新世初期(距今12000年),有陶新石器時代的開始即陶器出現的年代不早於距今9000年,而中國最早的陶器在東北和華北北部都出現在距今15000年以前,而在華南地區更是早至距今20000年。再如,在西方的文明或國家起源的模式中,文字和金屬工具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因素,而在現在公認的中華五千年文明的代表——良渚文明中,文字和金屬工具並未出現,玉器反而成為其文明非常突出的因素。這些例子說明,中國新石器文化起源、中華文明的起源等,都與西方有著很大的差異,這種獨特性需要我們客觀地進行分析、解釋,進而構建中國特色的考古學理論體系。

如何建設中國特色的考古學理論體系?借鑒現有考古學理論形成途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索。

第一,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從實踐出發,實事求是,採用科學的發掘方法、科學的檢測手段、科學的分析方法,在正確的研究結論和可靠的知識體系基礎上進行理論歸納﹔堅持從實踐到理論的正確途徑,而不應事先機械套用西方的模式和概念,對中國的考古材料進行削足適履。

第二,要充分地從中國古代文獻、文獻史學研究中吸收營養,結合考古實踐,提煉出中國特色的考古學理論概念和術語。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所提出的古文化—古城—古國的文明發展途徑、古國—方國—帝國的國家演進道路等理論就屬於此類。

第三,要積極與其他反映中國歷史與現實實際的人文、哲學與社會乃至自然學科合作與互動,吸取這些學科的優秀理論成果。例如,著名社會學、民族學家費孝通先生曾基於考古學所揭示的中國史前文化多元起源與交流融合現象,提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理論。此后,“多元一體”又反過來成為考古學界認識中國文化、中華文明和早期中國等重大問題的核心概念,“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等術語正是反映中國歷史實際的理論概括,成為學界的共識。

(作者:陳偉駒,系中央民族大學講師)

(責編:代曉靈、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