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對現代西方環境理論的超越(學苑論衡)

王鵬偉  賀蘭英

2021年10月18日08:2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明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科學回答了新時代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據、途徑和價值等重要問題,超越了現代西方環境理論,為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引領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觀點對新時代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行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從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等多個維度超越了現代西方環境理論,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全球環境治理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武器。

“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重要理念對現代西方環境理論的超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重要理念,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重要理念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人與自然關系的思想,從本體論層面超越了現代西方環境理論。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靠自然界生活”,人類善待自然,自然也會饋贈人類,但“如果說人靠科學和創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麼自然力也對人進行報復”。“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重要理念,堅持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科學運用系統科學理論看待和分析生態環境保護問題。這一重要理念表明,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林和草,這個生命共同體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生態是統一的自然系統,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系的有機鏈條,人類是在同自然的互動中生產、生活、發展的。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不能隻講索取不講投入、隻講發展不講保護、隻講利用不講修復,必須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重要理念,科學揭示了人與自然之間、自然物之間的辯証統一關系,從本體論層面回答了新時代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據和價值等重要問題,實現了對現代西方環境理論的超越。

現代西方環境理論流派眾多,對人與自然關系的解讀觀點紛雜。比如,人類中心論者強調人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主體地位,提出為了人類自身利益,人類應該保護大自然。但其理論大都過於強調人的利益,保護自然僅僅是服務於人的需要,未能從理論層面深刻揭示人與自然的內在有機聯系。再如,自然中心論者試圖從生態科學和系統科學等角度解釋自然界不同物種之間的相互聯系,但又片面強調自然生態系統中不同物種的平等權利,忽視了人在保護自然生態中的主體作用,甚至將人類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割裂開來、對立起來。總體而言,現代西方環境理論在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必要性問題上能夠形成基本共識,但未能從本體論層面揭示人與自然的內在聯系,也未能從歷史和現實相結合的角度闡明為什麼要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生態文明的問題,進而指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道。這導致其往往囿於學術層面的爭論,難以在理論與實踐互動中有效保護生態環境,真正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對現代西方環境理論的超越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不僅從本體論層面深刻揭示了人與自然的關系,講清楚了為什麼要保護生態環境的問題,而且從認識論、方法論層面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闡明了怎樣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問題,指明了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路徑和方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馬克思主義認為,自然資源作為勞動資料,是構成生產力的基本要素。在社會生產中,人和自然是同時起作用的,沒有自然界、沒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就什麼也不能創造。在認識論層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表明,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矛盾對立的關系,而是辯証統一的關系。良好生態環境既是自然財富,也是經濟財富,關系經濟社會發展潛力和后勁。經濟發展不是對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竭澤而漁,生態環境保護也不應是舍棄經濟發展的緣木求魚。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自然價值和增值自然資本,就是保護經濟社會發展的潛力和后勁。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對於人的生存和發展來說,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在方法論層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要求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堅定不移保護綠水青山這個“金飯碗”,利用自然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在山水上做文章、在生態上下功夫,壯大“美麗經濟”。通過改革創新,讓土地、勞動力、資產、自然風光等資源要素活起來,把綠水青山蘊含的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為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深刻揭示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道理,指明了發展和保護協同共生的新路徑。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從認識論、方法論層面超越了現代西方環境理論。受本體論層面缺陷的影響,現代西方環境理論在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保護自然和利用自然等方面大多持非此即彼、二元對立的觀點。比如,自然中心論者認為自然具有與人類平等的道德地位和道德權利,應當受到人類平等對待,差別對待自然與差別對待人類成員一樣,是不道德的行為。他們認為,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不可避免會造成生態環境問題,因而把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看作不可兼得的“魚”與“熊掌”。在自然中心論者看來,人類沒有權利干預和利用自然,也不能干預和利用自然,從而也就無法保護自然。更有極端的觀點認為,人類應當通過“讓位”給自然“回歸”自然,想要保護生態環境就必須放棄發展,退回原始的“自然”狀態。按照這種觀點,如果不放棄發展,就意味著生態環境問題無解。再如,持技術中心論的西方學者認為,既然生態環境問題源於人類對自然不當的開發和利用,那麼生態環境問題就是一個方式方法層面的技術問題﹔隨著現代科學技術手段的發展,生態環境問題就會迎刃而解。這種觀點只是從技術層面,而沒有從認識論的高度正確看待和分析發展與保護的關系,其主張單純靠技術發展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在實踐中隻能是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理念對現代西方環境理論的超越

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順應自然、保護生態,建設綠色家園是各國人民的共同夢想,也是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大勢所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站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提出生態文明建設關乎人類未來,建設綠色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需要世界各國同舟共濟、共同努力,任何一國都無法置身事外、獨善其身。這從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治理的維度超越了現代西方環境理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際社會要加強合作,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面對生態環境挑戰,我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堅決維護多邊主義,建設性參與全球環境治理,主張加快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將生態文明領域合作作為共建“一帶一路”重點內容,發起一系列綠色行動倡議,採取綠色基建、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綠色金融等一系列舉措,推動共同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共同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從非洲的氣候遙感衛星,到東南亞的低碳示范區,再到小島國的節能燈,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成果看得見、摸得著、有實效。我國宣布將力爭於2030年前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意味著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將完成全球最大碳排放強度降幅,用全球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承諾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時間遠遠短於發達國家,充分體現了我國對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的責任擔當。

一些西方國家奉行單邊主義,在全球生態環境建設中有利則合、無利則棄,在節能減排等問題上避重就輕,在資金、技術上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缺斤少兩”、口惠而實不至,動輒以“退群”“甩鍋”推卸責任。一些西方環境生態學者出於本國利益,片面強調“平等”而忽視公平,為個別發達國家推卸對氣候變化應負的歷史責任提供辯護。當然,也有一些西方環境生態學者意識到全球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性,呼吁加強各國在全球生態環境治理中的合作,加強對發展中國家在技術和資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但受種種因素制約,這部分學者的意見難以轉化為具有操作性和實際影響力的全球生態環境治理行動方案。

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在理論與實踐的良性互動中,我國堅持生態優先,走綠色低碳的發展道路,積極主動承擔同自身國情相符的國際責任,在推進自身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同時,不斷推動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國際合作,在全球氣候治理中著力發揮建設性作用,為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這些努力和成就充分表明,我國是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

(作者單位:廣東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人民日報 》( 2021年10月18日 09 版)

(責編:代曉靈、萬鵬)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