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新時代中國文化軟實力具有獨特優勢

張國祚

2021年10月15日08:10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新時代中國文化軟實力具有獨特優勢

【光明論壇·奮進新征程·建設文化強國系列談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了2035年的文化發展目標——建成文化強國,這既是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大舉措,也是實現民族復興偉大夢想的重要步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體現一個國家綜合實力最核心的、最高層的,還是文化軟實力,這事關一個民族精氣神的凝聚。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的精氣神越來越蓬勃盎然,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越來越強,國家形象越來越好,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能力更加凸顯,威望與日俱增。所有這些,首先得益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正確指引,得益於新時代中國文化軟實力所具有的獨特優勢。

人類文明總是在各民族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織、相互借鑒、相互吸收中向前發展的。“軟實力”的概念要追溯到美國學者約瑟夫·奈。他雖然提出了“軟實力”概念,但並沒有給出“軟實力”清晰明確的界定。我們從唯物史觀的觀點來看,“文化軟實力”是相對於“物質硬實力”而言的。“物質硬實力”是指一切看得見摸得著、可以量化的,表現為物質性、實體性、可發揮剛性作用的力量,如經濟產值、科技水平、軍事裝備等﹔“文化軟實力”則是一切看不見、摸不著、難以計量,表現為精神、情感、智慧、情操、品格,可以發揮柔性親和作用的力量,如文化的吸引力、語言的說服力、理想的感召力、精神的鼓舞力、智慧的創造力、道德的教化力、理論的指導力、輿論的引導力、藝術的感染征服力等,都屬於文化軟實力。

中國文化軟實力既有對外功能,更有對內功能。對外,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闡明中國立場、樹立中國形象、擴大中國朋友圈,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提高中國的國際話語權,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對內,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提高理論的說服力、預見力、指導力,提高新聞輿論的引導力、傳播力、影響力、公信力,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國家的真正崛起需要強大的國家文化軟實力。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文化越來越成為國際競爭的重要影響因素,文化軟實力在國家綜合國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這都要求我們把文化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下大力氣增強文化軟實力,為文化強國建設提供強大動力和根基。

首先,堅定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即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社會主義文化。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始終把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和話語權牢牢掌握在黨的手裡,不斷提高意識形態工作的引領力和凝聚力。這是做強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根本。

其次,要牢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建設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關鍵和核心,要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廣大人民日常生活的價值遵循,並在知行合一、日用不覺的實踐中成為價值引領的精神旗幟,內化為中國人民普遍遵循的集體文化心理和精神追求,成為完善民族人格的重要內核,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

再次,要樹立好“大國形象”。要以講好中國故事為著力點,以創新的手段進行文化的對外傳播,在對外文化交流中獲得更多更大的主動權和話語權,在世界塑造中國的良好形象,也讓世界在與中國的溝通互動中增進對中國歷史文化和政治制度的認識和理解,傳遞出“歷史底蘊深厚、各民族多元一體、文化多樣和諧的文明大國形象,政治清明、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社會穩定、人民團結、山河秀美的東方大國形象,堅持和平發展、促進共同發展、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為人類作出貢獻的負責任大國形象,對外更加開放、更加具有親和力、充滿希望、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大國形象”。

最后,要深化好“文化體制改革”。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但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要按照政企分開、政事分開原則,推動政府部門由辦文化向管文化轉變,黨委和政府實行管人管事管資產管導向相統一。要健全基礎管理、內容管理、行業管理以及網絡違法犯罪防范和打擊等工作聯動機制,要佔領網絡文化傳播的制高點,形成正面引導和依法管理相結合的網絡輿論工作格局。這是為中國文化軟實力發展疏通渠道、擴大平台、提高效率、增強正向影響的必要舉措。

(作者:張國祚,系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名譽院長)

(責編:萬鵬、劉圓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