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彰顯制度特色、發展特色、實踐特色

在民法學創新中展現中國特色(學苑論衡)

於  飛

2021年09月13日08:1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源於我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是適合我國國情的法治道路。法學學術創新不能一味沿襲國外的法學話語,而要立足中國法治實踐,努力作出新的理論概括和話語提煉。法學學術創新應著眼於使法治建設更加符合中國實際需要,解決中國法治建設中的現實問題。中國民法學研究理應體現民法實踐的中國特色,在回應本國民法問題的過程中作出原創性貢獻,實現中國民法學創新發展。

  我國的民事法律制度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民法典中創設了一些其他國家民法體系中沒有的新內容,體現了中國民法學的獨特智慧。例如,國家所有權、集體所有權相關規定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的法律體現。民法典物權編第五章集中規定了國家所有權和集體所有權,明確了國家對礦藏、水流、海域、無居民海島、城市土地、部分自然資源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等具有所有權,國有財產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所有權。明確了集體所有權的財產范圍,代表集體行使所有權的集體組織以及集體成員的權利。民法典物權編第十一章規定了土地承包經營權,這是在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的前提下,保障集體成員對集體土地實際利用權利的制度安排。富有中國特色的民事法律制度的創設和運行,是中國民法學創新發展的學術富礦。廣大民法學者可以從中國法治實踐中繼續挖掘富有中國特色的內容,回答好當代中國民法學研究面臨的問題。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我國在一些領域日益呈現出獨特發展優勢和特色,這大大推動了法律實踐創新,也促進了民法學理論發展。比如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領域,我國在推動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的同時,也成為這些領域民事法律規則及其背后民法理論的探索者。例如,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七條規定:“法律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這為數據法律關系的民法規范預留了空間。未來,在數據權屬、數據交易、數據保護上,我國民法學可以為全球數據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又如,民法典人格權編第六章開創性地規定了個人信息保護制度,明確個人信息保護的范圍、處理個人信息的個人同意原則、處理個人信息免責事由、信息處理者的信息安全保障義務等。這些規定都體現了中國民法學立足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踐形成的研究成果,也體現出互聯網時代民法的鮮明特色。

  民法學理論不是一套飄在空中、不接地氣的抽象邏輯,而是與特定時代、特定地域中特定人群的具體需求緊密相連。經過長期歷史積澱,我國民法學理論已經自成體系。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法學研究與時俱進,積極回應實踐要求,不斷迎接新挑戰、解決新問題,著力滿足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需要,在這一過程中獲得長足進步。日益豐富的法治實踐,為民法學研究提供了廣闊舞台。例如,保障集體土地所有權和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確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充分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土地集約經營、規模經營需求進一步凸顯。民法典充分體現中央關於農村土地“三權分置”的頂層設計,豐富了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內涵,允許土地承包經營權人自主決定依法採取出租、入股或者其他方式向他人流轉土地經營權,為培育和建設土地經營權市場,促進農業規模化、集約化、標准化、綠色化發展創造制度條件。再如,面對生態環保問題,民法典侵權責任編第七章規定了“生態破壞責任”,更加積極主動地促進生態環境保護,貫徹綠色原則。生動的法治實踐為中國民法學創新發展提供源頭活水。中國民法學必將在體現中國特色、解決中國問題、滿足中國需求的過程中不斷繁榮發展。

  (作者為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教授)


  《 人民日報 》( 2021年09月13日 10 版)

(責編:萬鵬、劉圓圓)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