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白劍峰
2021年09月09日08:3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做好非典的預防、治療和控制工作,直接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直接關系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直接關系國家利益和我國國際形象。
——摘自2020年6月15日人民日報《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心裡——習近平同志2003年領導浙江省抗擊非典斗爭紀事》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矗立著該院主任醫師丁秀蘭的半身銅像,“精神永存”4個大字金光閃閃。
歷史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丁秀蘭是在抗擊非典中犧牲的無數優秀醫務工作者之一。在那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廣大白衣戰士用血肉之軀筑起了一道鋼鐵長城,維護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2003年2月中下旬,非典疫情在廣東局部地區流行,3月上旬在華北地區傳播和蔓延,4月中下旬波及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在抗擊非典的關鍵時刻,黨中央提出“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團結互助、和衷共濟,迎難而上、敢於勝利”的抗擊非典精神。
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筑起一道道聯防聯控的銅牆鐵壁
面對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黨中央、國務院堅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及時作出堅持一手抓防治非典工作這件大事不放鬆,一手抓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動搖,齊心協力奪取抗擊非典和促進發展雙勝利的重大決策。
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全黨全國人民同心同德、齊心協力,步調一致、聽從指揮,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形成抗擊疫情的強大合力。
大疫如大考。黨中央、國務院出台一系列重大舉措,推動全國防治工作科學有序地深入展開,一張防控非典的網絡迅速在全國張開——
成立全國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揮部,設立總額20億元的非典型肺炎防治基金,專題部署農村防治工作,將非典納入法定傳染病﹔每天公布疫情,指導各地防治工作,發布公眾預防非典指導原則,公布推薦治療方案﹔中小學停課,高校封閉式管理,公共場合定期消毒,疫情場所整體隔離……
最初,北京確定6家專門收治非典患者的定點醫院。隨后,定點醫院增加到11家。2003年5月1日,僅用7天7夜建成的全國最大的非典定點醫院——小湯山醫院正式啟用。5月7日,改造后的三級甲等醫院宣武醫院開始運轉。至此,北京抗擊非典的醫療資源發生了決定性的轉變,非典病床增至3600張。5月7日24時,北京所有確診非典患者全部轉移到16所定點醫院,實現了“確保收治、隨診隨收、集中治療”。
從城市到鄉村,從機關到企業,從社區到學校,從地方到部隊,全國上下緊急行動,全民動員,全社會參與,形成了嚴密有序的群防群控、聯防聯控體系,筑起一道道牢固的“抗疫大堤”。
團結互助、和衷共濟,譜寫一曲民族精神的恢弘樂章
面對肆虐的非典疫情,全社會廣泛動員、積極響應,團結一致、共同行動,互相幫助、互相關心,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全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共同應對疫情的挑戰。
你的心,我的心,萬眾一心﹔你的力,我的力,千鈞之力。2003年的春天,中國人民攜手鑄就了抗擊非典的英雄群像,同心譜寫了民族精神的恢弘樂章。
“隔離是為了早日歡聚!”在北京首個隔離區域——北大人民醫院宿舍隔離帶外的一排楊樹上,挂滿了五顏六色的中國結、黃絲帶、千紙鶴和心形卡片。面對隔離措施,廣大群眾識大體、顧大局,積極配合,密切合作。隔離區外的人們主動關心、幫助被隔離者,處處真情涌動。
抗擊非典,使全國人民的心緊緊凝聚在一起。困難之時,他們沒有怨天尤人,而是相互支持、相互鼓勵,從自身做起,以不同的方式投身抗擊非典的斗爭。
2003年4月20日,北京向上海緊急求購1萬箱特效除菌皂,足足75萬塊,相當於上海制皂廠往常近一年的內銷量。非常時刻,上海制皂廠立即停產所有其他訂單產品,連夜改造生產線,緊急轉產特效除菌皂。近百名管理人員不約而同來到生產車間,一齊上陣,突擊包裝。任務終於如期完成。
2003年4月23日,北京首次向山東發出特急用血求援函。此時,山東省血液中心血庫隻有平時一天的用量。山東省血液中心向菏澤、濟寧、青島等地緊急發出指令。短短3天時間,全省迅速調集大量全血發往北京。
北京非典定點醫院的第一名志願者王蘭,穿上印有“佑安醫院”字樣的工作服,為醫務人員臨時休息的公寓打掃衛生。這名平時幾乎不做家務的珠寶店經營者主動請纓,謝絕了每天50元的報酬,進行了一個月的義務保潔工作。
一名居民看到北京電視台演播的“萬眾一心,共抗非典”大型義演后,立刻騎著自行車,趕到北京電視台,捐贈了自己辛辛苦苦積攢的1000元。
團結的力量無堅不摧,互助的精神感天動地。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從黨政機關到工礦企業,從黨員干部到普通群眾,無論男女老少,都付出了無私的大愛。
迎難而上、敢於勝利,交出一份生命至上的中國答卷
“2003年非典的時候你們保護了我們,今天輪到我們來保護你們了。”在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斗爭中,醫務人員中近一半的90后、00后用這句話感動了中國。
抗擊非典時期,廣大醫護人員、科研人員挺身而出,站在抗擊非典的最前線,臨危不懼、勇挑重擔,把疫情當敵情,把病房當戰場,把患者當親人,交出一份生命至上的中國答卷,展現了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
“醫院就是戰場,作為戰士,我們不沖上去誰上去?”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呼吸病研究所所長鐘南山舍生忘死,晝夜堅守在最前沿。
“這裡危險,讓我來!”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醫院急診科護士長葉欣爭分奪秒搶救病人,不幸感染病毒犧牲。
“戰斗已經打響,我怎能離開?”山西省人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梁世奎犧牲時還挂著聽診器。
“選擇了從醫,就選擇了奉獻。”北大人民醫院主任醫師丁秀蘭以身殉職,用生命實踐了自己的誓言。
迎難而上、敢於勝利,既是一種昂揚的精神狀態,也是一種求實的科學態度。中國科學院和軍事醫學科學院的科研人員爭分奪秒,36小時完成非典病毒的基因測序,16天開發出新一代紅外測溫儀,為戰勝非典提供了有力武器。
沒有特效藥,沒有疫苗,中西醫結合成為防治非典的重要經驗。當年87歲的鄧鐵濤力挺中醫參與抗疫,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讓中醫挑大梁,取得“零轉院”“零死亡”“零感染”的成績。
經過不懈努力,我國有效控制住了非典疫情。2003年6月24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解除對北京的旅行警告。至此,我國抗擊非典取得階段性重大勝利。
抗擊非典的勝利,充分顯示出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從全國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揮部成立,到世衛組織宣布解除對北京的旅行警告,同時將北京從非典疫區名單中排除,我們僅僅用了兩個月時間。這一速度,超乎預期。中國攻堅克難的能力,再次讓世界驚嘆!
《 人民日報 》( 2021年09月09日 06 版)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