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思斯
2021年06月15日08:08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江西省蘆溪縣紀委監委在黨史學習教育中,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大接訪活動,組織紀委監委干部深入全縣9個鄉鎮零距離聯系群眾,收集、處理群眾訴求,推動解決群眾所需所盼所想,以實際行動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架起干群連心橋。鄧建萍 攝
把中國人民組織起來,是中國共產黨的最大成就之一
記者:如何理解“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汪建新:中國共產黨風雨兼程,已經走過百年。這一百年的奮斗,事實上都是在回答三個問題: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找到答案,便可以探究出中國共產黨為什麼出發,為什麼能夠戰勝千難萬險,為什麼能夠創造一個又一個驚天動地的傳奇。
關於舊中國,大家聽到最多的一個詞叫作“一盤散沙”,這是舊中國最大的特征。廣大農村長期以來都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分散、孤立、封閉,多數農民隻關心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所以自我組織能力非常匱乏。“一盤散沙”的局面使中國大規模工業化舉步維艱,根本抵擋不住西方列強發動的一場又一場戰爭,最終陷入了任人宰割的悲慘境地。
當時很多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國之道,而要找到出路,首先要解決“一盤散沙”的問題。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馬克思主義認為佔人口絕大多數的勞動人民可以推翻壓在他們頭上的反動統治者。中國的仁人志士意識到中國人民可以通過共產黨組織起來,從而擺脫西方列強的奴役,獲得民族獨立。
毛澤東在思考和回答我們黨為什麼能取得勝利的時候,曾經說過,“站在最大多數勞動人民的一面”“拜人民為師,這就靈了”。這兩句話,講清了中國共產黨成功的秘訣,就是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中國共產黨從誕生的那天起,就對自己的初心使命有著清醒的認知。在紅船上通過的第一個黨綱,擁有鮮明的人民立場。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沒有一種根基,比扎根於人民更堅實﹔沒有一種力量,比從群眾中汲取更強大。中國共產黨的最大成就之一就是把中國人民組織起來,特別是在最基層把最廣大的農民組織起來,解決了長期困擾中國的“一盤散沙”問題,為中國走向現代國家奠定了基礎。
中國最基層社會組織起來之后,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后,即使國家還是一窮二白,依然贏得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中國的面貌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短短70多年,綜合國力全面躍升,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新冠疫情期間,我們能夠打贏一場抗疫的人民戰爭,動員起全社會的力量,這是很多西方國家做不到的。實際上,如今一些西方國家出現這麼多亂象,根本原因就是政治權力嚴重脫離本國民眾,也嚴重脫離世界人民。
“中國共產黨並不曾使用什麼魔術,他們隻不過知道人民所渴望的改變,而他們擁護這些改變。”
記者:中國共產黨能夠得到中國人民信賴和支持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汪建新:我們常說,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這不是一句空話。中國共產黨成立前后,曾有300多個政黨和政治團體先后登上過中國的政治舞台,每個黨派都按照自己的信念在奮斗,甚至流血、犧牲。然而,半個世紀的大浪淘沙,中國共產黨脫穎而出,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取得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勝利,這個過程既展示了歷史的必然性,也展示了歷史的合理性。
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革命戰爭年代,我們黨領導人民打土豪、分田地,開展抗日戰爭、趕走日本侵略者,推翻蔣家王朝、建立新中國,是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爭﹔在和平建設年代,我們黨領導人民開展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變一窮二白的國家面貌,實行改革開放、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是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爭﹔在新時代,我們黨領導人民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包括決戰脫貧攻堅,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同樣是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爭。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努力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有理論、路線、方針和政策為指導,有國家治理體系作保障,有堅持不懈的行動作支撐。
中國共產黨始終保持與群眾的血肉聯系。毛澤東說:“我們共產黨人好比種子,人民好比土地。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就要同那裡的人民結合起來,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黨在自己的工作中實行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朱德在王家峪村口種下了“紅星楊”,劉少奇在漳河邊和老鄉們一起割谷子,谷文昌卷起褲腿與百姓一起犁田,楊善洲以當“草帽書記”為榮耀……一件件瑣事真實生動地記錄下一個政黨和她所根植土地間的那種同甘共苦、生死相依、不可分離。
中國共產黨始終以高尚的人格力量和良好的紀律作風凝聚民心。早在井岡山斗爭時期,毛澤東就向紅軍戰士提出了“三大紀律六項注意”﹔1956年,在黨的八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說:“錦州那個地方出蘋果,遼西戰役的時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裡很多蘋果,我們戰士一個都不去拿……因為這是人民的蘋果。”正是這些細節道出了中國共產黨迥異於別的政治組織的特質——嚴明的紀律和優良的作風,讓人民看到了國家民族的希望。
任何政黨的興衰存亡,歸根結底取決於它在推動歷史前進中的作用,取決於人民群眾對這種作用的認可程度。“中國共產黨並不曾使用什麼魔術,他們隻不過知道人民所渴望的改變,而他們擁護這些改變。”歷史和人民之所以選擇了中國共產黨,就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始終是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實代表,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主心骨﹔就是因為中國共產黨人以行動表明自己是最忠誠、最熱烈、最徹底的愛國者,是中華民族利益最堅定的捍衛者。
守住人民的心,必須思想和行動同時自覺、同時努力
記者:新時代,黨員干部如何繼續守住、守好人民的心?
汪建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是中國共產黨取得成功的最重要歷史經驗,也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國共產黨繼續前行的力量源泉。
守住人民的心,必須思想和行動同時自覺、同時努力。所謂思想自覺,不只是在理論認識上悟深悟透“人民就是江山”的豐富內涵和極端重要性,還要聯系自己,經常問問有沒有一心一意在為群眾做事情?經常想想群眾在我們心目中佔據什麼位置?我們在群眾中是什麼形象?經常檢查是不是按黨章黨規的要求去做了?人們說“工作上要艱苦,思想上更要艱苦”。這樣的思想自覺看起來簡單,真正做到卻不那麼容易,需要對自己的思想時刻形成一種警示、壓力甚至“折磨”。如果不能做到時刻聯系自己、拷問自己,去聽意見、查問題、改作風,就談不上真正把道理悟深悟透。
思想自覺要落實到行動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對於中國共產黨而言,政治理念與社會實踐密不可分,說到做到。隻有在身體力行為人民做事、為人民服務的實踐中,才能真正體會到“人民就是江山”的真諦,才能通過優良作風把人民群眾凝聚起來,發揮好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
守住人民的心,說到底是一個感情問題。依靠人民、造福人民、植根人民,都要求和群眾處出感情來。不處,就難以及時准確地了解群眾所思、所盼、所憂、所急﹔感情是在實踐中干出來的,不干,就難以把群眾工作做實、做深、做細、做透。處了,干了,感情油然而生,就會自覺地把轉變工作作風和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結合起來,自覺多做一些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的事情。
守住人民的心,還需要時刻增強本領。要理解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新內涵、新訴求,並不斷滿足群眾的新期待。(本報記者 郝思斯)
相關專題 |
· 汪建新專欄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