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彝族文化遺產與鄉村振興

王富慧 黃 誠

2021年04月09日08:15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彝族文化遺產與鄉村振興

  彝族文化遺產是展示彝族文化多樣性的載體,是人類文化創造力的彰顯,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和寶貴的精神資源。新時代如何運用彝族文化遺產來助推鄉村振興,如何發揮彝族文化遺產傳承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不僅是重要的理論問題,而且是重大的實踐問題。

  

  人是一切社會關系要素中最重要、最活躍的元素,是推動國家、地方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動能。作為溝通人與人、文化與社會關系的彝族文化遺產傳承人,肩負文化使命,勇擔社會責任,成為彝族文化的繼承者、守望者、傳播者和創造者,在傳承彝族文化和推動地方社會發展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彝族文化遺產傳承人進行的彝族文化傳承活動,是在特定的時間與空間中展開的。鄉村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空間,是彝族文化遺產踐履的時空場域﹔人是文化空間的靈魂性要素,彝族文化遺產傳承人在彝族區域性的一切社會文化活動,具有地域生機和生活意義,並以其鮮活的文化載體和獨有的身心感知狀態,深刻、形象地詮釋了彝族文化的民族性地域特色。

  在民間鄉土社會或鄉村社會,鄉民或村民是構成鄉村社會的主體性單元或細胞,社會結構和系統中既有鄉土精英又有一般民眾,社會關系具有多樣性、復雜性和動態性,而文化性的鄉土觀念能成為凝心聚氣、連接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精神紐帶,亦離不開民族文化遺產傳承人運用具體的地方性文化習俗和本土性禮儀實踐來維系和調節文化生態。如家支的頭人或族長,著書立說、傳播知識文化禮俗的教化師布摩(勸善、論忠孝、通神靈),尤其是彝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等參與各類鄉村文化活動,繁榮鄉村文化,穩定鄉土社會,並在弘揚傳播民族優秀文化、協調民族內部社會秩序、安排鄉民精神生活內容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鄉村振興戰略實踐的參與人與踐行人。

  彝族先民對大自然特殊的理解、天體觀測、季節變化交替,對故土家園的印記、對祖先的崇拜、對自然的敬畏,形成了獨有的自然崇拜和審美情趣,並將這些符號理念記錄在書籍或服飾上世襲傳承﹔他們在遷徙路上所遇事物見聞形成了今天各自的部落族群風格——多姿多彩,風格獨具,形態近百。西南四省區彝族服飾區別明顯,樣式各異,均帶有濃厚的地域色彩。如傳統的彝族男性服飾,胸襟的六條粗細不等大小顏色不同的線條,象征著彝族人文祖先阿普篤慕的六個后裔,古彝文文獻載有“六祖分支(分封)”:六條線緊密圍繞首腦,最裡的線條間鑲嵌的無數公羊頭圖案,以示對祖先虔誠的崇拜。彝族服飾於2014年11月11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經過彝族非物質文化傳承人技藝的傳承與現代性創新后,不僅是彝族在民眾生活世界中精神性文化藝術的直接表達,而且也將逐漸成為新時代彝族鄉村社會重要的文創產品,凸顯了文化遺產的經濟性價值。

  

  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文化助推鄉村振興方面,彝族文化遺產起著重要作用。一方面,可以通過彝族文化遺產這一特殊載體,以文化交流、思想互鑒與溝通闡釋的方式,在互聯互通中展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和而不同的文化特征和精神向心力,大力促進民族文化的融合、發展與繁榮。以彝族的文化生活物品為例,彝族服飾和器皿上具有豐富的圖案並具有文化的意象,如彝族對顏色的理解和運用就有青、白、紅、黃、黑五種元素並具有不同的文化內涵:青、白象征了自然,並具有生生不息之意的自然氣息﹔主色調紅黃黑三色,對應著光、火、土,即紅色代表著太陽,寓意太陽的光照是人類、物種的生命之源,孕育了生命的存在,為宇宙萬物生長提供了存在條件﹔黃色代表火,它不僅可以給人類驅寒或帶來溫暖,還可以用來為人們烹飪食物和提供美味﹔黑色(彝族傳統色)象征著土地,意涵著大地土壤直接承載著人類,乃是人類生活的必要基礎。彝族以青、白、紅、黃、黑五種朴素的顏色來表達對宇宙與人類生活世界的認知,不僅體現了文化生態的系統性特點,即天地人是一個整體、宇宙生命是一個系統,這表明彝族文化是可以通過文化詮釋方式實現與各個民族的溝通融合,即彝族文化的內涵同樣可在漢文化元素中找到同源性思想內涵,能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上發揮重要的文化作用﹔另一方面,在文化振興鄉村的格局與態勢下,應加強對民族文化遺產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如對彝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所擁有的特別性文化技藝或特殊性文化技能進行保護性開發與綜合利用,深入挖掘彝族文化遺產精神內涵,重視將彝族文化資源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實現經濟效益。

  彝族文化遺產傳承人在鄉村振興中為鄉村的文化發展繁榮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我們要積極推動民族文化產品的高質量發展,助力民族文化創意產品特色性和品牌性形成,努力提升鄉土文化產品的附加值,從而進一步助推鄉村經濟發展和鄉村文化繁榮。

   (作者:王富慧、黃 誠,分別系貴州民族大學教授,貴州大學教授)

(責編:劉圓圓、趙晶)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