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法治意蘊

康天軍

2021年04月02日08:39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法治意蘊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內容。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依法治國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是人民,必須堅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要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願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各領域全過程,保証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証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深入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就要深刻理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法治意蘊,在全面依法治國實踐進程中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民主體地位彰顯於法治建設全過程。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無論是“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還是“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都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

  在全面依法治國這項系統工程中,科學立法要求立法活動和立法效果充分反映民意,立良善之法。實踐中,人民群眾參與立法的路徑和渠道不斷拓展,立法規劃、論証、評估等環節公眾參與度顯著提升,立法科學化、民主化水平不斷提高。執法活動是人們對法治實施感受最為直觀的場域。實現嚴格執法,既要加強憲法和法律實施,增強針對性、有效性,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尊嚴、權威,還應注重對執法方式的規范,善於結合具體執法環境和案件特點,切實尊重和維護執法對象的合法權益,對法律和人民群眾負責。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在司法領域主要體現為,提升司法公信力,使人民群眾能夠通過司法程序保証合法權利,解開“心結”﹔堅持司法為民,改進司法工作作風,切實解決打官司難等問題,加大對困難群眾的法律援助﹔等等。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全民守法是法治中國的基石。普法工作應在針對性和實效性上下功夫,使人民群眾認識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權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增強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為全面依法治國凝聚價值共識。

  公平正義價值訴求貫穿法治建設各環節。公平正義是良性社會的基本標准,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重要價值取向,也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方面。隨著我國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的要求日益增長。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就要系統研究謀劃和解決法治領域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法律制度、每一個執法決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並對公正司法作出系統論述。他深刻指出,“公正是司法的靈魂和生命”,“如果不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人民群眾就不會相信政法機關,從而也不會相信黨和政府”,“要懂得‘100-1=0’的道理,一個錯案的負面影響足以摧毀九十九個公正裁判積累起來的良好形象。執法司法中萬分之一的失誤,對當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傷害”。這些重要論述,闡明了公平正義的價值取向與法治的人民性是辯証統一的。實現社會公平正義,離不開制度特別是法律制度的堅實保障。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要深化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加強司法制約監督,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實踐中,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和錯案責任倒查問責制,以具體、明確、嚴厲的責任制度和責任承擔方式,為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實現公平正義和維護法律尊嚴提供了明確制度依據。

  法治實施的過程和效果由人民監督評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司法體制改革必須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司法體制改革成效如何,說一千道一萬,要由人民來評判,歸根到底要看司法公信力是不是提高了”。人民性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屬性,我國法律是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法治實施的過程和效果要由人民監督和評判。

  早在1945年,毛澤東同志在與黃炎培的談話中就講道:“隻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隻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成功經驗和深刻教訓,認識到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治,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將立法執法司法全方面全過程納入嚴密制度監督之下,對人民公開、受人民監督。黨的十八大以來,以規范和約束公權力為重點,黨統一指揮、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逐步形成,黨內監督同國家機關監督、民主監督、司法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有機貫通、形成合力,人民監督員制度日益完善,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正在加快形成。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增強主動公開、主動接受監督的意識,完善機制、創新方式、暢通渠道,依法及時公開執法司法依據、程序、流程、結果和裁判文書。對公眾關注的案件,要提高透明度,讓暗箱操作沒有空間,讓司法腐敗無法藏身。”在推進監督工作規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的同時,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立法公開、執法公開、司法公開全面推進,公開范圍逐步擴大,公開服務水平顯著提升,法治運行各環節主動接受新聞媒體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確保全面依法治國各項任務真正落到實處。

  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推動全面依法治國邁上新台階,必須深刻理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法治意蘊,進一步強化系統觀念、法治思維,以實際行動兌現“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承諾,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作者:康天軍,系西安交通大學立法與黨內法規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編:劉圓圓、趙晶)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