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考古學有什麼用,怎麼建設?

2021年03月23日12:43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言之有理工作室

認識歷史離不開考古學。今年是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中國考古學作出了哪些重大貢獻?如何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圍繞這些問題,言之有理工作室對話吉林大學考古學院院長趙賓福、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國祥、遼寧師范大學歷史文化旅游學院教授徐昭峰、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卜工。

言之有理:今年是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中國考古學都有哪些重大貢獻?

趙賓福:100年來,中國考古學不僅在展示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歷史脈絡、展示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展示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重大貢獻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在解讀文化標識、服務人民群眾等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中國考古事業的發展,使我們能夠用事實駁斥對中華民族歷史的各種歪曲,堅定文化自信。

劉國祥:以“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為例,通過對不同區域一系列遺址開展田野考古發掘工作,充分發揮自然科學技術手段在考古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組建多學科綜合研究團隊,取得了豐碩成果,浙江良渚、湖北石家河、安徽凌家灘、河南新砦和二裡頭、山西陶寺、陝西石峁等遺址的考古成果尤為顯著,實証了中華5000多年文明和中華文明起源的多元一體過程。

現有的研究結果表明,距今5800年前后,黃河、長江中下游以及西遼河等區域出現了文明起源跡象。距今5300年以后,中華大地各地區陸續進入文明階段。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區形成了更為成熟的文明形態,並向四方輻射文化影響力,成為中華文明總進程的核心與引領者。中華文明起源多元一體格局的發展模式不斷得到一系列重要考古新發現的証實。

言之有理:如何理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考古工作是一項重要文化事業,也是一項具有重大社會政治意義的工作”?

卜  工:“考古工作是一項重要文化事業”,是因為要深刻認識中國歷史文化,離不開考古學。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構建中華民族歷史、中華文明瑰寶的重要工作。”那些埋藏於地下的古代遺址、掩埋於地下的文物遺跡,被考古學家發掘出土后,不僅能“活起來”“動起來”,更能將塵封的歷史揭示出來,進而不斷深化我們對歷史的認識。

趙斌福:從“具有重大社會政治意義的工作”的高度來認識考古學,要求考古學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提供堅強支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現實的根源,任何一個國家的今天都來自昨天。隻有了解一個國家從哪裡來,才能弄懂這個國家今天怎麼會是這樣而不是那樣,也才能搞清楚這個國家未來會往哪裡去和不會往哪裡去。”當今中國正在經歷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正在進行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做好考古和歷史研究工作正當其時,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和現實意義。

言之有理:面向未來,應該如何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

徐昭峰:面向未來,我國考古學界要繼續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實施好“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考古中國”等重大項目,加強考古資源調查和政策需求調研工作,提高考古工作規劃水平,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提供堅強支撐。

趙賓福: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正確運用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中把握以下幾點:

一是為通古今變化奠定堅實基礎。

二是把發思想先聲作為學科擔當。

三是把啟人類智慧作為社會責任。

四是把講好中國故事作為光榮使命。

(言之有理工作室  劉學編輯)

(責編:萬鵬、秦華)
相關專題
· 言之有理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