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談談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何毅亭

2021年03月11日08:57    來源:《紅旗文稿》2021/4

原標題:談談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2020年1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雲南考察時前往騰沖和順古鎮的艾思奇紀念館參觀,高度贊揚艾思奇為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作出的突出貢獻,他明確指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大批能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講好的人才,講人民群眾聽得懂、聽得進的話語,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這是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需要廣大理論工作者勇擔歷史使命、承繼優良傳統、高揚思想旗幟、努力走在前列。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同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結合起來,用人民群眾普遍接受的方式普及科學理論,使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為人民群眾理解和接受、認同和信仰、掌握和運用,進而轉化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物質力量。馬克思主義的全部學說都立足人民、關乎大眾,大眾化是馬克思主義與生俱來的本質規定。主動貼近大眾、服務大眾、依靠大眾,正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色,也是馬克思主義永葆生機活力的根本路徑。

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隻有大眾化才能實現其孜孜以求的人類解放的崇高目標。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博大精深,歸根到底就是一句話,為人類求解放”。不同於以往為特定階級服務的理論,馬克思主義是為了實現全人類的解放而創立的理論。馬克思從物質生產實踐出發描述了人類社會歷史展開的真實過程,揭示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確認了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動歷史前進的人間正道。正是以人民作為全部理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馬克思主義佔據了道義制高點和理論最高峰。正是基於人民的立場,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真切地關心無產階級和勞動大眾的疾苦,以最公正無私的科學態度揭露了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尖銳對立的事實,指出了資本主義社會所謂自由、平等、正義的抽象性與虛偽性。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的理論、人民的理論,應當也必然要使自身為人民所理解、所接受、所運用,使人民在它的指導下贏得改造世界的最終解放。

馬克思主義是實踐的理論,隻有大眾化才能發揮其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功能。馬克思曾形象地表達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獨特品格:“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在馬克思看來,以往的哲學家總是滿足於以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自己的哲學不僅要揭開歷史之謎,更要喚起人民改變世界的歷史實踐,因為“對實踐的唯物主義者即共產主義者來說,全部問題都在於使現存世界革命化,實際地反對並改變現存的事物。”誠然,理論本身並不能直接改變世界,“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隻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隻有人民掌握馬克思主義這一思想武器,隻有人民明確意識到自身的階級地位與歷史使命,人民才能自覺地創造自身解放的條件,使自己成為馬克思主義的物質武器。馬克思主義作為實踐的理論,隻有內化為人民大眾自身的思想力量,隻有在人民改造世界的革命實踐中,才會得到自身價值的真正實現。

馬克思主義是開放的理論,隻有大眾化才能永葆其無窮的生機活力和創新能力。同那些“用頭腦立於世界”的理論不同,馬克思主義是“用雙腳扎根大地”的理論。馬克思認為,“哲學家並不像蘑菇那樣是從地裡冒出來的,他們是自己的時代、自己的人民的產物,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貴、最隱蔽的精髓都匯集在哲學思想裡”。也就是說,理論不是獨立於時代與現實生活過程的精神創造,那些在人民生活之外創造出來的所謂絕對真理體系一定會在時代與實踐的進展中崩塌。任何理論要保持其生機與活力,必須根據時代與實踐的進展,在開放中回應人們現實的需要與關切,把人民“最美好、最珍貴、最隱蔽的精髓”表達出來。馬克思主義是對人民大眾改變自身命運的現實訴求的理論回應,它創立以來始終保持與人民歷史實踐的本質性關聯,指導人民的革命與斗爭實踐,使自身在實踐中得到檢驗,也在不斷變化的實踐中得到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作為開放的理論,正是在與人民大眾具體實踐的緊密結合中,在對時代發展提出的新課題的研究探索中,始終保持著強大的生命活力、解釋能力和創新能力。

中國共產黨歷來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我們黨彌足珍貴的歷史創造和優良傳統。毛澤東明確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命題和任務,同時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也提出了明確要求,強調“洋八股必須廢止,空洞抽象的調頭必須少唱,教條主義必須休息,而代之以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正是因為我們黨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緊密結合起來,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用科學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凝心聚魂,黨的理論才不斷轉化為黨和人民不斷勝利奮進的歷史實踐。

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本質、實踐品格和崇高追求,決定了馬克思主義必須大眾化。馬克思主義怎樣才能大眾化,也是一個重大實踐課題。正是在這個重大課題的探索上,艾思奇作出了巨大貢獻,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示范和歷史啟迪。

艾思奇在青年時期即出版了《大眾哲學》《思想方法論》《哲學與生活》等多本通俗讀物,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從書本引向生活、從深奧引向通俗,架起了溝通馬克思主義和中國人民大眾的橋梁,展現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絢麗的東方曙光。尤其是他所撰寫的《大眾哲學》一書,深刻闡明了革命與哲學的辯証關系,開啟了馬克思主義哲學通俗化大眾化的先河。1935年李公朴在這本書的編者序中寫道:“這本書是用最通俗的筆法,日常談話的體裁,溶化專門的理論,使大眾的讀者不必費很大的氣力就能夠接受。這種寫法,在目前出版界中還是僅有的貢獻。”《大眾哲學》自1936年1月首次出版到1948年12月,十余年間印行達32次之多,發行上百萬冊,教育和激勵了大批中國知識分子尤其是青年人在波瀾壯闊的民族解放歲月中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

從延安時期開始,艾思奇投入到長期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工作之中。1948年到1966年,艾思奇在中共中央馬列學院、中共中央黨校任教,先后擔任哲學教研室主任和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在這一段歲月中,他忘我工作、口傳身授,在校內外講授了大量馬克思主義哲學課,向廣大黨員干部和社會各界宣講馬克思主義。艾思奇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主編的《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一本系統完整闡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教科書,成為各級黨校、干部學校和高等院校哲學教員講課和學員學習的重要教材,為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發揮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要貢獻。

艾思奇的卓越工作,為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提供了生動范本,也為黨的理論教育和思想武裝工作樹立了值得學習的標杆。他之所以能夠成為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先行者、開拓者和光輝典范,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至關重要。

堅持人民中心、服務大眾的立場。艾思奇在修訂《大眾哲學》時曾明確地說:“寫作這本《大眾哲學》,就是想在中國人民的文化、思想斗爭方面盡一點小小的力量。”可以看到,艾思奇的寫作和教學始終凸顯著以人民為中心、為大眾寫華章的堅定價值導向,他總是緊緊地盯著那些干部群眾關心的問題,運用中國人特別是普通群眾熟悉的語言和事例,幫助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掌握科學的理論。無論是在《申報》《讀書生活》《生活學校》工作的上海時期,還是在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教學的延安時期,時刻關注人民大眾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解答人民大眾的現實困惑始終擺在艾思奇日常工作的突出位置,他的《大眾哲學》《民族解放與哲學》《哲學與生活》等著作就是在“答讀者問”的過程中寫作完成的。

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統一。實踐已經証明並將繼續証明:馬克思主義要為中國人民所接受,就必須和中國實際相結合,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要為處在不同時代、不同歷史階段的中國人民所接受,就必須與時俱進,實現馬克思主義時代化。這就決定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不能滿足於形式上的通俗化,而必須在內容上也要與時代、與中國的現實緊密結合起來,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統一中完整地展現馬克思主義能夠科學回答和正確解決中國問題的真理本質、理論光芒和話語力量。我們看到,在艾思奇的整個理論生涯中,他始終注重從中國人民關心的重大時代問題出發來闡釋和傳播馬克思主義,始終注重在直面和回應“中國向何處去”這一當時中國最重大的時代課題中來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從而真摯真切、生動深刻地回應了人民大眾特別是廣大青年關於民族前途命運的關切。在我們黨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歷程中,艾思奇給我們留下的最重要啟示就是: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必須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必須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隻有在高揚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旗幟的前提下,著眼並著力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有機統一中去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才能使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元氣充沛、神清目爽、基礎充實。

堅持通俗化道路,創新方式方法,改進話語體系。要使馬克思主義為人民大眾所掌握,必須對馬克思主義進行通俗化解讀。正如列寧所經典概括的:“最高限度的馬克思主義=最高限度的通俗化”。通俗化,意味著既要使高深的理論變得簡單、具體,又要避免任何理論上的誤差與扭曲。艾思奇深知這一工作的高難度,更明了這一工作的大格局。他主動放棄了“專門研究者”的姿態,拋棄了學究氣的語言與表達,轉而從人們熟悉的日常生活事例出發,用比喻、類比和講故事的方法,用人民群眾生動有趣的語言,來說明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范疇、基本思想、基本觀點。無論寫作還是教學,艾思奇都十分注重語言表達的通俗易懂、事例列舉的生動形象、道理闡發的深入淺出。正是如此的大眾化堅持與努力,有效地消除了普通大眾對馬克思主義的神秘感,使馬克思主義成為一種可親可愛可信的理論,從而極大地激發了普通大眾的情感共鳴與學習興趣,加速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

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在加速演變,當今中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面對新的歷史任務和風險挑戰,我們更加需要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根本的理論指導,更加需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更加需要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力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馬克思曾經指出:“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的程度,總是取決於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理論大眾化的前提,是理論必須回應時代問題、與人民的歷史實踐緊密結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這一思想是對時代之問的深入回答,是對當代中國面臨的一系列全局性變化的系統性應對,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性和實踐偉力,已經在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中得到充分証明。這一思想具有深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底蘊,也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習近平總書記不僅善於引用闡發中國傳統文化觀念來解讀今天的事物,而且善於吸收和運用生動的群眾語言講明白深刻的大道理,能夠引起群眾的共鳴。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鮮活的語言、生動的案例,高超的膽識、堅定的意志,強烈的問題意識、真切的個人經歷等素材十分豐富,為向人民大眾進行傳播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新時代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中心任務是圍繞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個根本目標,面向基層群眾、面向實際生活,努力構建接地氣、有生氣、富有吸引力的大眾話語體系,架起科學理論通向人民大眾的橋梁,提升宣傳教育的針對性、時代性和實效性,從而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轉化為改造世界的強大物質力量。

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必須堅守以人民為中心。馬克思主義認為,“理論隻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隻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真正徹底的理論必然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理論,真正以人民為中心的理論必定能說服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核心價值,蘊含著鮮明的人民立場、真摯的為民情懷。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大眾化,在理論內容上,就要傾聽人民群眾的呼聲意願、掌握人民群眾的思想狀況、尊重人民群眾的創新創造、回答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使這一思想深深根植於人民之中﹔在理論表達方式上,就要自覺地將學術話語、政治話語轉化為人民群眾的生活話語,充分運用各種新的宣傳手段和平台,使理論宣傳與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相融合,易於入耳、入腦、入心,讓人民群眾能看、想看、愛看,使這一思想能夠更好地為人民群眾所理解、所掌握﹔在實踐維度上,就要真正解決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重點難點問題,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不斷以實際舉措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必須抓住抓好黨員干部這個關鍵和廣大青年這個主體。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主體對象是全體人民,必須深入基層、面向群眾,組織開展分眾化、對象化的理論宣傳普及,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進企業、進農村、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進軍營、進網站。在工作中,尤其要抓好對黨員干部和廣大青年的理論教育和宣傳普及。

黨員干部是推進當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要力量,對黨員干部的集中培訓和日常自學的督促,是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要切入點。黨員干部自覺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錘煉理論品格,對普通群眾會形成明顯的示范效應﹔黨員干部以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規范自身行為、提升自身能力,可以更好地履行職責使命,以工作實效增強科學理論的感召力。

青年是黨和人民事業的接班人,用科學理論武裝青年頭腦,以正確思想引領青年成長,關系黨和人民事業前途,高度重視對青年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是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大任務。他們隻有得到正確的引導,真正接受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才能成為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程中最有活力和最具創造性的力量。

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必須打造高質量的理論人才隊伍。正如毛澤東所精辟指出的:“無產階級沒有自己的龐大的技術隊伍和理論隊伍,社會主義是不能建成的。”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也必須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學風優良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隊伍,充分發揮他們在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中的主力軍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艾思奇故居時指出:“我們現在就需要像艾思奇那樣能夠把馬克思主義本土化講好的人才。我們要傳播好馬克思主義,不能照本宣科、尋章摘句,要大眾化、通俗化。”這既為廣大理論工作者承擔起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時代重任寄予厚望,也提出了明確的導向:我們的理論工作者必須是心懷人民、信念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者,能夠以極大的熱情投入為人民立言、為時代立傳的事業之中﹔我們的理論工作者必須是理論功底扎實、知識廣博和切實面向“中國問題”的馬克思主義研究者,能夠努力講清楚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邏輯和當代中國的實踐邏輯﹔我們的理論工作者必須是貼近群眾、走進群眾、具有良好表達能力的馬克思主義宣傳者,能夠用簡單明了的語言和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闡述深刻的中國理論,講好精彩的中國故事。

(作者: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原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長、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責編:劉尤罕、宋鶴立)
相關專題
· 《紅旗文稿》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