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科學的互聯網思想指引我國網絡強國建設穩步前行
——學習《習近平關於網絡強國論述摘編》的思考

於春暉

2021年03月05日09:11    來源:三江學堂

原標題:科學的互聯網思想 指引我國網絡強國建設穩步前行 ——學習《習近平關於網絡強國論述摘編》的思考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互聯網是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當前已經滲透到經濟社會各個領域,極大提升了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成為世界各國科技、經濟、綜合國力競爭的焦點和制高點。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高度,從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出發,圍繞網絡強國建設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深刻回答了事關網信事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我國網絡強國建設穩步前行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把握新的生產力和新的發展方向,推動高質量發展

網信事業代表著新的生產力和新的發展方向。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時強調,當今世界,信息技術革命日新月異,對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軍事等領域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信息化和經濟全球化相互促進,互聯網已經融入社會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我國正處在這個大潮之中,受到的影響越來越深。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指出,從社會發展史看,人類經歷了農業革命、工業革命,正在經歷信息革命。農業革命增強了人類生存能力,使人類從採食捕獵走向栽種畜養,從野蠻時代走向文明社會。工業革命拓展了人類體力,以機器取代了人力,以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了個體工場手工生產。而信息革命則增強了人類腦力,帶來生產力又一次質的飛躍,對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軍事等領域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網信事業代表著新的生產力和新的發展方向,應該在踐行新發展理念上先行一步,圍繞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加快信息化發展,整體帶動和提升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發展。

當今世界,信息化發展很快,不進則退,慢進亦退。習近平同志深刻洞察科技經濟發展趨勢,引領我們緊緊抓住千載難逢的信息革命歷史機遇,激發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澎湃動力,培育發展新動能,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如今,我國互聯網基礎設施加快建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核心技術“彎道超車”、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我國狠抓信息產業體系建設,加速推動信息領域核心技術突破,加大對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等前沿技術的研究,在量子通信、高性能計算機、5G網絡技術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我國多項5G技術方案進入國際核心標准規范,推進速度、質量均位居世界前列。我國積極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引導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各行各業以信息流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加快制造業、農業、服務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雲計算、工業互聯網成為驅動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動力,大型互聯網平台企業持續通過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賦能實體經濟,形成一批行業領先的工業互聯網平台。1994年,互聯網誕生25年后,中國才第一次實現與國際互聯網的全功能鏈接。又過了25年,今天的中國數字經濟正在實現“彎道超車”。通過數字基礎設施、數字消費者、數字產業生態、數字公共服務、數字科研五方面綜合評價數字經濟的水平、結構與發展路徑,我國在全球排名第二。

盡管國際經濟環境復雜多變,特別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因素增多,但在供給端,信息技術與各行各業的深度融合並未受到阻礙,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加速,數字經濟帶來的發展新動能逐漸壯大,新產品、新業態加速孕育。在需求端,網絡購物充分發揮促消費、助轉型、保市場等作用,為打通國內經濟循環提供了有力支撐。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我國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國家。“十四五”時期,我國將強化創新驅動發展,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推動‘兩化’深度融合,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激發市場活力,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的產業生態。數字經濟的發展將催生更多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提高供給端與需求端的匹配度,為擴大國內需求提供規模可觀的增量。同時,利用數字經濟突破地域界限的優勢,繼續開拓國際市場、引進優質資源,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讓人民群眾在信息化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是我們黨領導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牢牢抓住信息化發展的歷史契機促進經濟發展、增進人民福祉,是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推動網信事業發展中的具體體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網信事業發展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信息化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人民群眾在信息化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網信事業加快釋放“數字紅利”,推動民生水平再上台階,億萬人民在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上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我國加快建設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持續推進信息化服務普及,不斷為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務。“互聯網+”深入生活,深刻地改變著每個人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互聯網+”帶動創業熱潮,培育新經濟業態,催生了新的就業機會和就業方式,自主就業、靈活用工等生機勃發,網約車、快遞小哥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農民們把手機、自拍杆當作“新農具” ,在朋友圈叫賣山貨、拍短視頻推銷農產品、在鏡頭前直播原生態的鄉村生活,城鄉人民群眾收入水平穩步增加。“互聯網+教育”方興未艾,上課用的電子白板換成了觸摸屏﹔戴上VR眼鏡在虛擬平台上做化學實驗……5G、VR等智能技術助力課程體系豐富,授課方式創新,推動我國學校教育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提升。此外,“互聯網+醫療健康”“互聯網+文化”等廣泛運用,使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不斷提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相比城市,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是我們的短板。” “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農村互聯網建設步伐,擴大光纖網、寬帶網在農村的有效覆蓋。可以做好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這篇大文章,發展智能制造,帶動更多人創新創業﹔可以瞄准農業現代化主攻方向,提高農業生產智能化、經營網絡化水平,幫助廣大農民增加收入﹔可以發揮互聯網優勢,實施‘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文化’等,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可以發揮互聯網在助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推進精准扶貧、精准脫貧,讓更多困難群眾用上互聯網,讓農產品通過互聯網走出鄉村,讓山溝裡的孩子也能接受優質教育﹔可以加快推進電子政務,鼓勵各級政府部門打破信息壁壘、提升服務效率,讓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解決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的問題,等等。”我國統籌實施網絡強國戰略與鄉村振興戰略,釋放數字技術普惠效應,加快農村互聯網建設、農村電子商務綜合示范基地建設,促進數字經濟與鄉村振興密切結合,網絡扶貧取得明顯成效,農村創新發展活力得以充分激發。目前,貧困村通寬帶比例達到97%,納入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的貧困縣網絡零售額超過1700億元。“點單式”播放名師課程、偏遠地區的孩子通過在線教育平台可以和北京的老師互動交流……借助互聯網,很多鄉村學校與發達地區共享優質教育資源,不僅顯著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還促進了城鄉教育公平。

今天的互聯網既是人們獲取公共服務的新平台,又是參與社會治理的新平台。“我們要深刻認識互聯網在國家管理和社會治理中的作用,以推行電子政務、建設新型智慧城市等為抓手,以數據集中和共享為途徑,建設全國一體化的國家大數據中心,推進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實現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要強化互聯網思維,利用互聯網扁平化、交互式、快捷性優勢,推進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務高效化,用信息化手段更好感知社會態勢、暢通溝通渠道、輔助決策施政。”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隨著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發展,社會治理模式正在從單向管理轉向雙向互動,從線下轉向線上線下融合,從單純的政府監管向更加注重社會協同治理轉變。這些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信息技術對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的重要影響。在這一科學思想指引下,我國“互聯網+政務服務”深化發展,各級政府依托網上政務服務平台,加強建設線上線下集成融合,全國統一、多級互聯的數據共享交換平台,通過“數據多跑路”實現“群眾少跑腿”。從“最多跑一次”到“不見面審批”……政務服務創新層出不窮,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當今時代的社會治理是一個多元主體協作的動態過程,各種主體隻有在黨的領導下通力合作,才能形成社會治理合力。我國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和利用全媒體傳播體系,更好地宣傳黨和政府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思路和舉措,更好地把握社會發展情況、暢通溝通渠道,不斷提升社會治理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比如,利用全媒體傳播體系進一步暢通公共服務供需交流渠道,准確把握人民群眾的公共服務需求,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需求。

合力加固網絡安全防線,建設充滿活力安全清朗的網絡空間

利用互聯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讓廣大人民群眾分享信息化的成果,前提是保証網絡安全。互聯網是社會發展的新引擎,也是國際競爭合作的新高地。因此,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同時,網絡安全威脅和風險日益突出,並逐漸向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領域傳導滲透。面對這個令世界各國普遍感到棘手的難題,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 “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 “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必須統一謀劃、統一部署、統一推進、統一實施。做好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處理好安全和發展的關系,做到協調一致、齊頭並進,以安全保發展、以發展促安全,努力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把網絡安全提升到國家安全的層面,為推動我國網絡安全體系的建立,樹立正確的網絡安全觀指明了方向。

我國高度重視運用法律手段加固網絡安全防線,網絡安全法治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2016年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高票通過,成為我國網絡安全領域的首部專門法律,為依法治網、化解網絡風險提供了法律武器﹔2017年3月,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民法總則》,明確對個人信息、數據、虛擬財產予以保護﹔最高法、最高檢出台一系列司法解釋,闡明相關法律問題﹔中央網信辦、公安部、工信部、文化部等出台多個部門規章,對互聯網信息搜索、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等及時依法規范。同時,一批基於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的網絡安全技術逐漸成熟,網絡安全產品和服務的國際競爭力進一步增強,網絡安全產業領跑全球。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等各類新型網絡社會組織紛紛成立,“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在多所大學落地,“網絡空間安全”成為一級學科,產學研緊密結合,專業人才梯隊建設走上快車道。開展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提升全民網絡安全意識和防護技能……政府、企業和社會各方齊抓共管,形成了加固網絡安全防線的整體合力。

“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絡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我們要本著對社會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依法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加強網絡內容建設,做強網上正面宣傳,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人類優秀文明成果滋養人心、滋養社會,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為廣大網民特別是青少年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我國堅持依法治網,形成黨委領導、政府管理、企業履責、社會監督、網民自律等多主體參與,經濟、法律、技術等多種手段相結合的綜合治網格局,讓網絡空間既充滿活力又安全清朗。出台《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互聯網用戶公眾賬號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等規范性文件,為依法治網、辦網、用網提供基本依據。依法治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讓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組織開展“淨網”“劍網”“清源”“護苗”等一系列專項治理行動,有效整治網絡亂象。實施“中國好網民工程”“網絡媒體走轉改”等一批項目,大幅提升公民網絡文明素養。

互聯網是億萬網民獲得信息、交流信息的社會大平台、大空間。網絡空間交互式、共享式的信息發布和傳播,影響著廣大網民的求知途徑、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網民們表達自己對國家、對社會、對工作、對人生的看法形成的輿論場,成為社會輿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深入廣泛的社會影響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媒體不斷發展,出現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導致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化,新聞輿論工作面臨新的挑戰。“我們要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使主流媒體具有強大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形成網上網下同心圓,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讓正能量更強勁、主旋律更高昂。”宣傳思想戰線按照“正能量是總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的總要求守正創新,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不斷創新理念、內容、形式、方法、手段,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網上宣傳不斷往深裡走、往心裡走、往實裡走,黨的創新理論通過互聯網“飛入尋常百姓家”,全國各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的思想基礎更加堅實。

積極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更好造福世界各國人民

虛擬的網絡空間,讓全世界緊密相連。因為互聯網,世界各國人民視野更加開闊,信息充分傳遞,交流日益深入,生活更加豐富。習近平主席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指出,“縱觀世界文明史,人類先后經歷了農業革命、工業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產業技術革命,都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巨大而深刻的影響。現在,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引領了社會生產新變革,創造了人類生活新空間,拓展了國家治理新領域,極大提高了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互聯網讓世界變成了‘雞犬之聲相聞’的地球村,相隔萬裡的人們不再‘老死不相往來’。可以說,世界因互聯網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聯網而更豐富。”在這次會議上,他率先提出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應堅持尊重網絡主權、維護和平安全、促進開放合作、構建良好秩序的原則。他還就共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提出5點主張:加快全球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互聯互通﹔打造網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進交流互鑒﹔推動網絡經濟創新發展,促進共同繁榮﹔保障網絡安全,促進有序發展﹔構建互聯網治理體系,促進公平正義。在致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賀信中,習近平主席進一步發表了推進全球互聯網發展與治理的重要主張。“世界各國雖然國情不同、互聯網發展階段不同、面臨的現實挑戰不同,但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願望相同、應對網絡安全挑戰的利益相同、加強網絡空間治理的需求相同。各國應該深化務實合作,以共進為動力、以共贏為目標,走出一條互信共治之路,讓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更具生機活力。”習近平總書記洞悉全球互聯網發展趨勢,為全球互聯網發展治理提供了中國方案、貢獻了中國智慧,表達了中國同世界各國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真誠願望,體現了中國讓互聯網發展成果更好造福世界各國人民的大國擔當,得到國際社會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廣泛認同,網絡主權、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等重要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從《網絡空間國際合作戰略》的發布,到杭州G20峰會《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的簽署,從共同推動互聯網關鍵資源管理權完成轉移,到積極助推互聯網域名地址分配機構的國際化進程,我國不斷深化網絡空間國際合作,推動世界各國共同搭乘互聯網和數字經濟發展的快車,在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以更自信、更有力的步伐邁向網絡強國的中國,將繼續同世界各國人民分享互聯網發展經驗,探索互利共贏互聯網發展模式,在造福世界人民中推動人類社會邁向新的更高的發展水平。

(作者系中組部團中央第21批來青博士服務團成員)

(責編:劉尤罕、宋鶴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