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切實加強人民政協凝聚共識工作(人民要論)

中共政協全國委員會機關黨組

2021年03月02日08:0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協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把大家團結起來,思想引領、凝聚共識就必不可少”。人民政協要提高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水平,更好凝聚共識。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作出的戰略部署,明確了加強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建設的著力點,為人民政協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更好服務國家治理指明了方向。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抓好貫徹落實。

  充分認識人民政協開展凝聚共識工作的重大意義

  形成推動發展的強大合力,必須增進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人民政協做好凝聚共識工作,有利於團結引導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增進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廣泛匯聚攜手奮進新征程、同心共筑中國夢的智慧和力量,有效發揮專門協商機構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重要作用,更好服務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

  凝聚共識是對人民政協事業發展進步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從成立之日起,人民政協就致力於鞏固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礎。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了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其起草和通過過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通過民主協商形成和凝聚共識的生動實踐。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政協為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鞏固新生人民政權、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改革開放以來,人民政協圍繞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努力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民政協充分發揮代表性強、聯系面廣、包容性大的優勢,積極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不斷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凝心聚力。

  凝聚共識是把握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職能定位的內在要求。專門協商機構綜合承載政協性質定位。在協商中促進廣泛團結、推進多黨合作、實踐人民民主,既秉承歷史傳統,又反映時代特征,是新時代賦予人民政協職能定位的新內涵。一方面,人民政協作為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是中國人民大團結大聯合的象征,本身就是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礎上形成的具有共同目標追求的政治共同體,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是其職責的題中應有之義﹔另一方面,人民政協作為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發揚民主、參與國是、團結合作的重要平台,需要在深入、坦誠、平等的協商討論中反映各方訴求、增進了解共識,更好服務科學民主決策和決策實施,為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厚植政治基礎和社會基礎。

  凝聚共識是人民政協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現實需要。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我國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多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前所未有,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任務艱巨。謀劃推進“十四五”和今后一個時期發展,需要人民政協聚焦黨和國家中心任務凝聚共識、增進團結、爭取人心,最大限度地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共襄偉業。

  深刻把握加強凝聚共識工作的重要原則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政協要發揮統一戰線組織功能,堅持大團結大聯合,堅持一致性和多樣性統一,不斷鞏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礎。人民政協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堅持發揚民主和增進團結相互貫通、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通過加強學習明共識、協商交流聚共識、團結—批評—團結增共識,在履職實踐中不斷深化規律性認識,把握做好凝聚共識工作的重要原則。

  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包括各民主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各界人士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選擇,是成立政協的初心所在,是人民政協事業發展進步的根本保証。要通過有效工作和民主程序,推動把黨的主張轉化為社會各界共識,把黨中央決策部署和對人民政協工作的要求轉化為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的思想自覺與行動自覺,推動人民政協更好成為堅持和加強黨對各項工作領導的重要陣地。

  切實強化理論武裝。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黨和國家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是新時代人民政協工作的行動指南和根本遵循。要綜合運用常委會會議集體學習、主席會議成員務虛會、專題研討班等形式強化思想理論武裝,抓好以自我教育為主旨的黨外委員專題視察、寓思想政治引領於團結民主之中的談心談話等工作,不斷深化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理解和貫徹落實,推動人民政協更好成為用黨的創新理論團結教育引導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

  著力把握豐富內涵。樹立正確履職觀,深刻認識建言資政是履職成果,凝聚共識也是履職成果,甚至是更重要的成果。在政協協商中,各黨派團體、各族各界人士接受中國共產黨的主張是凝聚共識﹔中國共產黨採納並集中大家的意見建議,體現在黨和國家大政方針中,也是凝聚共識。通過有效的說理說服,在界別群眾中增信釋疑,是凝聚共識﹔在不同場合運用不同方式理順情緒、化解矛盾、克服極端,也是凝聚共識。要堅持求同存異、聚同化異,在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上搭平台、建機制,在建言成果、思想收獲上一體設計、一體落實,推動人民政協更好成為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礎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識的重要渠道。

  大力弘揚協商理念。凝聚共識不是無區別的強求一律,而是有方向的啟發引領﹔不是單向度的灌輸說教,而是互動式的協商討論﹔不是表面的附和敷衍,而是內心的深刻認同﹔不是快餐式的立竿見影,而是長期性的潤物無聲。要採取正確方針和有效方法,在各種協商會議、視察考察調研、提案辦理、反映社情民意中,多謀促進發展、戰勝挑戰的良策,多做宣傳政策、解疑釋惑的工作,多鼓提振信心、團結奮斗的干勁,使政協協商成為增進了解、消除誤解、加深理解的過程,推動各方面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對重大形勢的科學判斷和對重大工作的決策部署上來。

  在總結實踐經驗基礎上不斷提高凝聚共識工作水平

  凝聚共識本質上屬於思想政治工作,是“潛績”“慢活”,必須下足“繡花”功夫,久久為功、善作善成。要堅持思想政治引領的方向,深入學習黨的創新理論,積極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座談會制度,落實全國政協黨組要求,認真實施關於加強和促進人民政協凝聚共識工作的意見,及時總結實踐經驗,不斷豐富平台載體,進一步提升從黨內到黨外、從委員到界別群眾的凝聚共識工作水平。

  把凝聚共識貫穿履職全過程各方面。在視察考察、調查研究、協商議政、民主監督等工作中,緊扣國之大者、民生關切,引導委員認真履職,及時了解情況、分析問題,匯集民意、反映訴求,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廣集良策促進決策優化,廣聚共識推動決策實施。在專題議政性常務委員會會議、專題協商會、提案辦理協商、雙周協商座談會、遠程協商會等工作中,把發言、提問、回應、討論作為重要環節,鼓勵認真討論而不各說各話、各抒己見而不偏激偏執,在交流中完善建議,在共商中集思廣益,推動實現反映意見建議和解疑釋惑良性互動、民主氛圍和協商效果有機統一。大力推進政協協商民主實踐,在協商中尋求最大公約數、增進最大共識。

  認真做好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凝聚共識工作。強化團結合作理念,以道交友、以情感人、以理服眾、以商求同,通過協商履職、界別聯誼、政協書院、重點關切問題情況通報會、委員活動日等平台,耐心細致地做好凝聚人心和力量的工作。發揮中共黨員委員先鋒模范作用,鼓勵黨員委員廣交、深交黨外朋友,通過協商討論、談心交流、走訪座談等途徑加強經常性聯系,以豐富學識、人格魅力、良好作風影響人、團結人。積極同各民主黨派開展聯合調研、聯辦協商活動,加強同黨外知識分子、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的溝通聯絡,做好少數民族界和宗教界委員的專題學習考察、界別協商等工作,加強同港澳同胞的團結聯誼,拓展同台灣島內有關黨派團體、社會組織、各界人士的交流交往,團結聯系海外僑胞,匯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正能量。深入貫徹《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更好促進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和諧。

  積極面向社會廣泛傳播共識。通過委員講堂、重大專項工作委員宣講團、專委會媒體見面會、全國政協機關公眾開放日活動等機制化平台,面向社會各界闡釋黨和國家大政方針、傳播政協協商形成的共識。通過政協信息專報等載體,暢通各界人士表達訴求、反映意願渠道,在一些敏感點、風險點、關切點問題上強化思想政治引領。鼓勵委員在履職工作中和關鍵時刻亮明身份,利用自身專業知識和影響力主動發聲,協助黨和政府做好協調關系、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的工作。進一步落實好關於強化政協委員責任擔當的意見,鼓勵委員加強同界別群眾的聯系,更好發揮橋梁紐帶作用。

  不斷豐富凝聚共識平台載體。優化完善政協新媒體宣傳模式和工作機制,推動凝聚共識工作的方法手段更好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要求。深入開展委員讀書活動,通過在媒體開設專欄、主題交流會、讀書簡訊、政協委員活頁文選、專委會簡報等轉化讀書成果,既推動委員思想認識水平提升,又擴大面向社會各界的影響。及時總結地方政協“委員會客廳”“社情民意懇談”等做法,推廣經驗,推動凝聚共識工作不斷上台階、見實效。


  《 人民日報 》( 2021年03月02日 09 版)

(責編:趙晶、萬鵬)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