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理軒
2021年02月23日08:0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內容提要
貧困是困擾人類社會的重大問題,消除貧困是各國人民夢寐以求的共同理想。中國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不僅是中國歷史上亙古未有的偉大跨越,更為人類減貧事業、為人類社會發展作出偉大貢獻、帶來深刻啟示。中國脫貧攻堅取得偉大成就,譜寫了人類反貧困歷史新篇章﹔中國脫貧攻堅實現理論突破,拓展了人類反貧困新思路﹔中國脫貧攻堅具有世界價值,開辟了人類社會發展新天地。
貧困是困擾人類社會的重大問題,消除貧困是各國人民夢寐以求的共同理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堅決完成這項對中華民族、對人類都具有重大意義的偉業”。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組織推進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脫貧攻堅戰。經過8年持續奮斗,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中國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不僅是中國歷史上亙古未有的偉大跨越,更為人類減貧事業、為人類社會發展作出偉大貢獻、帶來深刻啟示。
中國脫貧攻堅的偉大成就——譜寫人類反貧困歷史新篇章
作為人類社會的一個頑疾,貧困及其伴生的飢餓、疾病、社會沖突等一系列難題,是人類追求美好生活的嚴重阻礙,人類與貧困的斗爭一直在持續。古今中外,凡追求善治者,大都致力於解決貧困問題,但真正能解決好貧困問題的卻少之又少。
近代以來,工業化、現代化進程極大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發展,物質財富急劇增長,但貧富分化、發展鴻溝等問題也更加嚴重。根據聯合國人居署《2016年世界城市狀況報告》,發展中國家貧民窟居民數量一直在上升,1990年約為6.9億,2000年約為7.9億,2014年達到8.8億。發達國家的貧富差距呈顯著擴大趨勢。聯合國極端貧困與人權問題特別報告員菲利普·奧爾斯頓在2018年發表的訪美報告中指出,美國約有4000萬人生活在貧困中,1850萬人生活在極端貧困中。當今世界,消除貧困依然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巨大挑戰。
中國曾長期飽受貧困問題困擾,豐衣足食一直是中國人民最朴素的願望。舊中國積貧積弱,人民缺衣少食、一貧如洗。根據聯合國統計資料,1949年中國人均國民收入隻有27美元,遠低於亞洲平均數44美元。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帶領人民為消除貧困進行了不懈努力。改革開放后,我們黨在全國范圍開展有組織有計劃的大規模開發式扶貧。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充分發揮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採取了許多具有原創性、獨特性的重大舉措。習近平總書記深入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在脫貧攻堅的每一個階段,直面難點、把脈開方。脫貧攻堅取得重大勝利,極大增強了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徹底改變了貧困地區的面貌。
中國脫貧攻堅的偉大成就,譜寫了人類反貧困歷史新篇章。據世界銀行測算,按照人均每天支出1.9美元的國際貧困標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減少貧困人口8.5億多人,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過70%。也就是說,全球范圍每100人脫貧,就有70多人來自中國。按照中國現行貧困標准,從2012年到2019年,中國每年有1000多萬人穩定脫貧。作為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顯著縮小了世界貧困人口的版圖。在近年來全球貧困人口不降反增、世界減貧事業遭遇瓶頸的背景下,中國脫貧攻堅取得的成就尤為可貴,給世界上為減貧事業而奮斗的人們注入了信心和力量。聯合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執行秘書巴爾塞納評價,中國始終致力於自身消除貧困,積極開展南南合作,中國的脫貧攻堅大大加速了世界減貧事業發展。
中國創造的減貧奇跡,不僅為世界減貧事業作出重大貢獻,而且有力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為世界和平穩定、繁榮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中國脫貧攻堅的理論突破——拓展人類反貧困新思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幫助這麼多人脫貧,這對中國和世界都具有重大意義。”中國脫貧攻堅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拓展了人類反貧困新思路。
人類在長期反貧困斗爭中,進行了各種各樣的理論和實踐探索。有人認為,隨著物質財富的不斷增加,即使沒有社會政策干預,貧困問題也會自然得到解決。但現實中,一些發達國家貧富差距卻越拉越大。這表明,單純增加物質財富而沒有科學有效的反貧困舉措,是不可能消除貧困的。還有人認為,依靠福利救助就能消除貧困。但實踐中,過分依賴福利救助反而會導致經濟效率下降、減貧內生動力減弱等問題,並不利於減貧脫貧。人類要擺脫貧困,亟須以新的理論開拓新的實踐。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扶貧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這些重要論述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創新發展了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指導,中國脫貧攻堅既強調黨的領導,又注重發揮人民群眾主體作用﹔既做好頂層設計,又注重及時總結基層經驗﹔既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又注重充分利用市場力量﹔既加大投入進行“輸血”,又注重激發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內生動力進行“造血”﹔既加快經濟發展,又注重生態環境保護……中國脫貧攻堅的非凡智慧、高超方略,極大豐富了人類減貧理論,為人類減貧事業貢獻了可資借鑒的寶貴經驗。
堅持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打好脫貧攻堅戰,成敗在於精准。”貧困問題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致貧原因也呈現差異性和多元性,單一減貧舉措在應對復雜貧困問題時往往難以奏效。2012年,中國貧困發生率為10.2%。不同貧困地區、貧困縣、貧困村致貧因素和發展條件存在很大差異,每個貧困戶的致貧原因、發展能力各不相同。中國實施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綜合運用多種支持手段,使目標更明確、管理更精細、措施更具體、效果更顯著。這啟示人們,要擺脫貧困,必須根據不同地區、不同時期減貧形勢的特點,科學研判制約減貧和發展的瓶頸因素,堅持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找准釋放減貧動力的突破口,不斷完善貧困治理的政策工具、策略思路。
堅持政府作用和市場力量有機統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扶貧開發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要動員和凝聚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貧困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產業發展、政策扶持、社會保障、人力資源統籌等各個方面,既需要政府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做好頂層設計,將相關各方納入減貧事業總體布局﹔也需要充分利用市場力量,聚集資源要素,形成長效發展機制。中國在脫貧攻堅中始終堅持政府主導,把扶貧開發納入國家總體發展戰略,開展大規模專項扶貧行動,同時統籌運用政府和市場的力量,通過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等推進減貧事業。這啟示人們,要擺脫貧困,不能單純依靠市場力量,也不能片面地將希望放在政府福利救濟上,隻有綜合運用政府和市場的力量,實現優勢互補,增強減貧合力,方能提升減貧實效。
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擺脫貧困首要並不是擺脫物質的貧困,而是擺脫意識和思路的貧困。”致貧原因多種多樣,其中有兩個方面尤其值得關注:一是一些貧困人口“等、靠、要”思想嚴重,缺乏脫貧致富的精神動力﹔二是一些貧困人口文化素質較低,缺乏脫貧致富的實際能力。這兩方面原因導致一些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較弱。中國脫貧攻堅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採取一系列有效舉措,把扶貧與扶志扶智結合起來,高度重視精神脫貧、教育脫貧,增強貧困群眾自我“造血”的能力與信心。例如,著力推進教育資源均等化,努力阻斷貧困代際傳遞。這啟示人們,要擺脫貧困,必須不斷增強和激發貧困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和脫貧內生動力,充分發揮貧困人口的主體作用。
近年來,不少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政府官員來到中國考察減貧模式、學習扶貧經驗。中國減貧成功經驗已成為越來越多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研究樣本,並在一些發展中國家生根發芽、開花結果。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精准扶貧方略是幫助貧困人口、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設定的宏偉目標的唯一途徑,中國的經驗可以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有益借鑒。
中國脫貧攻堅的世界價值——開辟人類社會發展新天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唯有發展,才能消除沖突的根源。唯有發展,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權利。唯有發展,才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切向往。”貧困問題,說到底是發展問題。中國脫貧攻堅之所以能譜寫人類反貧困歷史新篇章、拓展人類反貧困新思路,根本原因在於不斷深化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立足國情探索和創新發展思路、策略、途徑,這也開辟了人類社會發展新天地。
中國脫貧攻堅的重大勝利昭示,人類社會必須走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有機統一的發展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一個國家的發展不能建立在少數人越來越富裕、多數人相對貧困的基礎上。人類社會應該也能夠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實現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有機統一。
所謂合規律性,是指社會實踐要符合、遵循客觀規律,以對客觀事物的真理性認識指導社會實踐﹔所謂合目的性,是指社會實踐及其結果要符合主體自身需要、利益等價值追求,增進人民群眾的福祉。人類社會發展要做到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有機統一並非易事,這是貧困成為世界性難題的重要原因。一些發達國家雖然經濟增長較快、社會財富總量龐大,但貧富分化日益嚴重,大量人口仍處於貧困狀態,導致經濟循環受阻、社會矛盾激化。這表明其發展沒有實現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有機統一,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始終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經濟總量不斷躍升,為大規模減貧提供了重要物質基礎。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中國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把公平和效率有機統一起來,把經濟發展和共同富裕有機統一起來。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調整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著力調節城鄉、區域、不同群體間分配關系,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解決好收入差距問題,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構建並不斷織密世界最大的社會保障網,針對貧困群體建立健全包括城市低保、農村低保、農村五保等的收入保障體系,教育、醫療、住房等多層次的福利保障體系,以及生活無著人員救助、醫療救助、臨時救助等社會救助體系。這一系列有效制度安排,既調動全體人民推動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又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良性循環,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中國脫貧攻堅的重大勝利昭示,人類社會必須走互利共贏的發展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隻有各國共同發展了,世界才能更好發展。”一國發展不能建立在其他國家貧困的基礎上,通過掠奪和打壓別國獲得自身發展絕非正途,更不可能持久。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各國經濟彼此依存,利益交融前所未有,以誠相待、普惠共享是根本之計。各國完全可以通過互利共贏的合作,實現自身發展、推動共同發展。
當前,美西方一些政客竭力維護自身經濟和科技霸權,奉行你輸我贏、贏者通吃的零和思維,妄圖以犧牲別人利益為代價實現自身發展,不擇手段打壓和遏制他國發展。如果這樣的圖謀得逞,必將擴大發展不平衡的鴻溝,損害全人類的未來。中國依靠自身發展解決貧困問題,走出一條互利共贏的發展道路,開辟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光明前景。
從人均佔有的土地和資源來看,中國發展的條件並不優越。例如,中國人均耕地面積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的一半,卻要養活佔世界1/5的人口。因此,在世界上一些人看來,中國是不可能解決貧困問題的。新中國剛成立,時任美國國務卿艾奇遜曾斷言:中國歷朝歷代都沒有解決老百姓的吃飯問題,中國共產黨也解決不了。然而,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不懈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甩掉了積貧積弱的“窮帽子”,不僅成功解決14億人的溫飽問題,而且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正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國的發展沒有掠奪、沒有擴張,更沒有戰爭和殖民,而是把發展的基點放在自身,不斷改革體制機制,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深度參與經濟全球化和全球經濟治理,如今更是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國在與世界各國互利合作中,既不斷發展自己,又推動共同發展。
中國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積極同聯合國、世界銀行以及廣大發展中國家進行減貧交流與合作。不僅向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不附帶任何政治條件的援助,支持和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消除貧困,還推動構建“中非合作論壇”“中國—東盟社會發展與減貧論壇”等一系列國家減貧合作新機制,分享減貧成功經驗。倡導共建“一帶一路”,發起設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等,推動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合作,支持發展中國家開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幫助其增強內生發展動力。目前,中國已經為120多個發展中國家實施千年發展目標提供幫助。據世界銀行研究報告,“一帶一路”倡議全面實施將使相關國家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
中國脫貧攻堅的重大勝利昭示,人類社會必須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通過生態扶貧、易地扶貧搬遷、退耕還林等,貧困地區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實現了生態保護和扶貧脫貧一個戰場、兩場戰役的雙贏。”人類發展並不必然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可以有機統一起來。中國脫貧攻堅走出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道路,揭示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深刻道理,為人類永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人類在發展過程中,曾經走過一段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獲得發展的彎路。特別是在一些貧困地區,人們急於擺脫貧困,往往對自然界過度索取、對資源過度開發。事實証明,這是一條不可持續的發展道路,非但不能徹底解決貧困問題,反而會讓人們失去賴以生存的家園。
中國的很多貧困地區,生存條件惡劣、自然資源貧乏。一些深度貧困地區處於重要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脆弱,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矛盾十分突出。中國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決不走以犧牲生態環境換取發展的老路。在生存條件差但生態系統重要、需要保護修復的地區,結合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努力探索生態脫貧的新路。對居住在自然條件特別惡劣地區的群眾進行易地扶貧搬遷,在生態環境脆弱的禁止開發區和限制開發區增加護林員等公益崗位,通過實施荒山綠化、森林管護、經濟林提質增效、特色旅游等項目,既保護了綠水青山,又給貧困地區帶來了金山銀山,促進了產業發展、增加了群眾收入。
擺脫貧困、共同繁榮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夢想,也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夙願。中國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不僅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打下堅實基礎,也為世界減貧事業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給渴望擺脫貧困的各國人民以堅定信心、強勁動力,在人類減貧史上展現了大國擔當。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中國將一如既往攜手世界各國致力於消除貧困,為共建一個沒有貧困、共同發展的人類命運共同體而不懈奮斗。
《 人民日報 》( 2021年02月23日 09 版)
相關專題 |
· 人民日報理論版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