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正確認識我國發展環境的“變”與“不變”

姜 輝

2021年02月16日09:10    來源:《求是》

原標題:正確認識我國發展環境的“變”與“不變”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堅持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國內和國際相結合,深入分析了我國發展環境面臨的深刻復雜變化,指明了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明確提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善於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抓住機遇,應對挑戰,趨利避害,奮勇前進。這一重大判斷創造性運用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方法論,用全面、辯証、長遠的眼光判明我國發展環境的“變”與“不變”,正確把握各方面重大關系,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當今世界發展大勢和當代中國發展大局的科學把握和有力駕馭,充分體現了我國發展進程中繼承與創新、量變與質變、連續性與階段性的辯証統一,對於動員和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把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從國際環境看“變”與“不變”,正確認識新矛盾新挑戰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習近平總書記以寬廣的世界眼光和深邃的歷史視野對世界發展大勢作出的重大戰略判斷,為我們看清紛繁復雜的國際形勢提供了時代觀照、歷史坐標和現實依據。我們既要看到我國發展外部環境長期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主要特征和全局面貌,又要准確把握其發展趨勢、豐富內涵、推動力量和演進方向。

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變,但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國際環境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堅信,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也是時代的命題,需要國際社會以團結、智慧、勇氣,扛起歷史責任,解答時代命題,展現時代擔當。”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相互影響,各國人民求發展、求和平、求團結、求進步的期待更加強烈。同時還要看到,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這成為大變局中主要的階段性特征。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推進,帶來技術進步和生產力躍升,將深刻改變人類社會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影響改變國際力量對比和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經濟全球化遭遇波折,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構成威脅。美國為維護其世界霸權,極力遏制發展中國家崛起,特別是公開宣稱把中國作為主要競爭對手,從科技、貿易等領域進行極限施壓。在疫情沖擊下,世界經濟低迷,甚至出現嚴重衰退。民粹主義、排外主義抬頭,意識形態領域沖突激化。總的看,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發生深刻調整,多種因素疊加交織、共同作用,加劇著國際環境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

經濟全球化根本方向沒有變,但發生波折和遭遇逆流,面臨的各種矛盾和推動力量發生了重大變化。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是不可逆轉的歷史大勢,經濟全球化符合經濟規律,符合各國利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經濟全球化是客觀現實和歷史潮流”,“世界退不回彼此封閉孤立的狀態,更不可能被人為割裂。”讓世界經濟的大海退回到一個一個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經濟全球化長期趨勢和根本方向不會改變。當前,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發生深刻變化。在世界經濟低迷衰退期,各種矛盾凸顯甚至激化,公平和效率、增長和分配、技術和就業等積累的矛盾更加突出,貧富鴻溝拉大,全球極端貧困率出現20年來首次上升,世界經濟不平衡加劇。部分國家出現內顧傾向,國際貿易和投資急劇萎縮,人員貨物流動嚴重受阻,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遭到沖擊。過去,美國等西方國家是經濟全球化的主要推手,今天,有的西方國家卻成為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主要障礙,甚至成為逆經濟全球化的策源地,給全球經濟治理造成混亂和難題,而中國被認為是推動國際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主要力量,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發展。總的看,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變”與“不變”,對於我國發展環境來說既有諸多嚴峻挑戰,又有許多新機遇和新空間。

世界多極化根本趨勢沒有變,但世界格局深度調整,國際力量對比發生重大變化。當前,世界多極化、國際關系民主化的大方向沒有改變,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呼聲日益高漲。與此同時,國際力量對比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世界格局進入轉型和重塑期,舊的體系和秩序難以為繼,新體系和秩序尚未形成,國際力量分化組合,世界格局深度調整,“東升西降”趨勢日益凸顯。中國持續快速發展成為推動世界格局演變的主要力量。在疫情沖擊和經濟低迷的背景下,“中國之治”和“西方之亂”的對比更加鮮明。也要看到,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仍然存在,損害國際公平正義,不僅不利於從根本上解決各類矛盾沖突,還會侵蝕世界和平的根基。全球治理和國際規則制定主導權的爭奪日趨激烈。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發展赤字仍然是人類亟需解決的主要問題。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給我國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關鍵是准確把握大變局中的新矛盾新挑戰,善於在日趨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中准確認識“變”與“不變”並正確應對,既做到臨變不亂、保持定力,又善於變中尋機、主動作為,積極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沖擊挑戰,防范化解各類風險隱患,增強國家綜合實力和抵御風險能力,營造有利於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和條件。

二、從國內環境看“變”與“不變”,正確認識新特征新要求

“十四五”時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局起步的第一個五年,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們要深刻認識新發展階段的內涵和特點,正確認識和深刻把握國內環境中的“變”與“不變”,以更高要求解決發展中的主要矛盾,更好地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

既要看到我國仍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也要看到我國已進入新發展階段。正確認識黨和人民事業所處的歷史方位和發展階段,是我們黨明確階段性中心任務、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依據,也是我們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經驗。黨的十八大以來,一方面,習近平總書記經常強調,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當代中國的最大國情、最大實際,“不僅在經濟建設中要始終立足初級階段,而且在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中也要始終牢記初級階段﹔不僅在經濟總量低時要立足初級階段,而且在經濟總量提高后仍然要牢記初級階段﹔不僅在謀劃長遠發展時要立足初級階段,而且在日常工作中也要牢記初級階段。”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發展仍然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另一方面,在長期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隨著我國發展進步和綜合國力的提高,不同歷史時期必然會有不同的階段性特征和主要任務。黨的十九大根據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政治判斷。當前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這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的一個階段,同時也是經過幾十年積累、站到了新的起點上的一個階段,是我們黨帶領人民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歷史性跨越的新階段。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在新發展階段,面對新的發展環境和條件,必須堅定不移堅持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既要看到我國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也要看到新發展階段面臨更復雜問題和更嚴峻挑戰。一方面,我國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的優勢和條件,我國經濟持續發展、健康穩定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長期向好的總體勢頭沒有改變。經過長期發展積累,我國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源豐富,市場空間廣闊,發展韌性強勁,社會大局穩定,這是推動經濟發展和抵御各種風險的重要基礎和根本保障。我國抗擊疫情和經濟恢復取得重大戰略性成果,成為全球唯一恢復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經濟總量突破100萬億元,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在逆境中實現提升,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和治理效能。另一方面,我國發展也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經濟面臨周期性因素和結構性因素疊加、短期問題和長期問題交織、外部沖擊和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等多重影響。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農業基礎還不穩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生態環保任重道遠,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會治理還有弱項。構建新發展格局、催生新發展動能、激發新發展活力、打造國際競爭新優勢、拓展發展新空間的任務艱巨繁重。

既要看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作用的全局性和長期性,也要看到新發展階段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和新要求。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社會主要矛盾發揮作用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貫穿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整個過程,解決主要矛盾不可能一蹴而就,既要積極有為,又要持之以恆。關鍵是根據不同發展階段的新特點和新問題,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著力解決突出問題,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從社會主要矛盾的兩個方面看,“十四五”時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制約整體發展水平的提升﹔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還不能得到充分滿足,發展的任務還十分繁重,需要解決的問題越來越復雜。當前,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總體上已經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解決矛盾的著力點轉向高質量發展。人民群眾的需求不僅提高了,而且有些以往不太緊迫的問題現在亟需及時解決。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原則方針始終不變,著力增強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系統性、針對性,提升人民生活品質。

新發展階段國內環境錯綜復雜,要求我們深刻把握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正確認識和處理“變”與“不變”的關系,准確把握新機遇、沉著應對新挑戰。既要看到我國擁有的獨特政治優勢、制度優勢、發展優勢和機遇優勢,經濟社會發展依然有諸多有利條件,又要看到發展中諸多矛盾凸顯、風險挑戰增多,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必須堅定不移、排除萬難,朝著既定目標持續不斷地邁進,奮力譜寫“兩大奇跡”新篇章。

三、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深刻復雜變化的國內外環境,要求我們堅持用全面、辯証、長遠的眼光正確看待應對各種矛盾挑戰。當前最為重要和關鍵的,就是更好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領導干部要胸懷兩個大局,一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一個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我們謀劃工作的基本出發點。”要按照黨中央要求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部署,認識和把握發展規律,發揚斗爭精神,樹立底線思維,准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抓住機遇、應對挑戰、開辟新局。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和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的第一條。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首要原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能不能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從根本上講取決於黨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領導核心作用發揮得好不好。”越是形勢嚴峻復雜,越是矛盾風險挑戰增多,越是要有堅強的領導核心來保証我國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必須充分發揮黨的領導這個最大優勢,堅持和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確保黨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中充分發揮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作用,確保黨的領導貫徹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

維護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善於化危為機、變挑戰為機遇。“來而不可失者,時也﹔蹈而不可失者,機也。”進入21世紀之時,我們黨作出本世紀頭二十年對我國來說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判斷。我們緊緊抓住這一重要戰略機遇期,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綜合分析國內外形勢,作出新的重要判斷,即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當前,機遇更具有戰略性、可塑性,挑戰更具有復雜性、全局性。挑戰前所未有,應對好了,機遇也就前所未有。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就是成功化危為機的例子。要辯証認識機遇和挑戰的關系,增強風險意識和機遇意識,在應對風險挑戰中捕捉機遇、創造機遇。既要善於順勢而上、積極作為,又要勇於頂風而上、直面挑戰,勇於開頂風船,善於化危為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堅持系統觀念,全面協調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強調要堅持系統思維、全局謀劃,統籌兼顧、綜合平衡,突出重點、帶動全局。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堅持系統觀念”作為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具有重大現實意義。越是形勢復雜多變、風險挑戰增多,越是逆風逆水、風高浪急,越要系統謀劃、協同推進。按照中央部署,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辦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堅持全國一盤棋。發揮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獨特優勢,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新型舉國體制優勢,確保全國上下步調一致、團結奮斗。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更好發揮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積極性,實現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

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保持戰略定力,樹立底線思維,發揚斗爭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我們確立的奮斗目標,我們既要有‘亂雲飛渡仍從容’的戰略定力,又要有‘不到長城非好漢’的進取精神。”在重大危機挑戰面前,要保持戰略方針的穩定性、延續性,保持戰略定力、歷史耐力,否則就會猶豫不決、搖擺不定、隨波逐流、進退失據。要謀全局、謀長遠,把謀事和謀勢、謀當下和謀未來統一起來,因應情勢發生變化,及時調整戰略策略,牢牢掌握戰略主動權。樹立底線思維,凡事從壞處准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增強憂患意識,防范風險挑戰要一以貫之,絕不能犯戰略性、顛覆性錯誤,特別是注重防范化解任何可能遲滯或中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的重大風險挑戰。清醒認識實現民族復興征程上進行偉大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發揚斗爭精神,提高斗爭本領,既要敢於斗爭、勇於碰硬,又要善於斗爭、靈活應變。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不斷奪取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勝利。

始終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在世界動蕩變革期,中國秉持的根本立場就是始終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堅持順應歷史前進的邏輯,堅持為世界大多數人謀繁榮、謀和平、謀光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在國際上保護主義思潮上升,但我們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堅持多邊主義和國際關系民主化,以開放、合作、共贏胸懷謀劃發展,堅定不移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堅持把正確處理中國和世界的關系作為重大問題,促進中國發展與世界發展的良性互動,更好地把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統一起來,把中國發展與世界發展聯系起來,把中國人民利益同各國人民共同利益結合起來。推動構建更加公平、更富效率的全球治理體系。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無論人類社會面臨怎樣的挑戰、世界形勢發生怎樣的變化,中國始終不渝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堅定不移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堅定不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斗,為促進世界和平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責編:吳兆飛、鄧志慧)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