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書寫奉獻愛心、服務社會的新篇章

譚日輝

2021年01月27日16:32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書寫奉獻愛心、服務社會的新篇章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天津朝陽裡社區時強調:“志願者事業要同‘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同行。”他勉勵廣大志願者、志願服務組織、志願服務工作者立足新時代、展現新作為,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繼續以實際行動書寫新時代的雷鋒故事。志願服務是人們奉獻愛心、服務社會的重要方式,是“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高尚事業。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迫切需要全社會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

在奉獻中成就出彩人生

奉獻,是不求回報地付出,是志願服務的精神基礎。中華民族是一個崇尚奉獻的民族。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奉獻精神熠熠生輝,一直激勵著無數仁人志士為了國家、民族和社會的發展而無私奉獻。“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等經典名句中都內蘊著奉獻的意涵。對奉獻的贊美映照著一個民族的偉大,體現著中國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追夢需要激情和理想,圓夢需要奮斗和奉獻。”逐夢新時代,需要大力弘揚這種偉大的奉獻精神。一方面,用奮斗書寫奉獻。奉獻與奮斗相融相生,奉獻靠奮斗書寫,奮斗體現著奉獻,要想奉獻越多就必須奮斗越多,奮斗越多就必然奉獻越多。“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新時代是屬於奮斗者的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從積貧積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發展繁榮,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頑強拼搏,靠的就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我們的志願者,無論在哪個崗位,隻要不懈奮斗,就一定能書寫人生精彩篇章。另一方面,要淡泊名利甘於奉獻。“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千千萬萬個默默耕耘的奉獻者和腳踏實地的實踐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要奮斗就會有犧牲,我們要始終發揚大無畏精神和無私奉獻精神”。我們共產黨人講奉獻,就要有一顆為黨為人民矢志奮斗的心,有了這顆心,就會“痛並快樂著”,再怎麼艱苦也是美的、再怎麼付出也是甜的,就不會患得患失。這才是符合黨和人民要求的大奉獻。

共創團結友愛的良好社會氛圍

友愛是志願精神的本質所在。友愛提倡志願者要欣賞他人、有愛無礙、平等尊重,強調志願者在社會服務中去關心人、愛護人。志願精神語境下的友愛,挖掘的是人內心向真、崇善、唯美的一面,是基於平等原則,相互理解信任,相互支持幫助之愛,對於弘揚社會正氣,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社會樹立良好社會風尚具有重要作用。大力弘揚友愛精神,一是與人為善、平等待人。與人為善、平等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孔子明確提倡“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老子提倡推己及人、廣發善心﹔孟子強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在中國傳統美德中,我們不難發現“友愛”之線一直貫穿其中。為此,我們在志願實踐中,要大力弘揚這種美德,針對不同階層、不同群體的需求,在關愛和互助中善待他人。二是團結合作、彼此關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團結精神的人民。從“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到“能用眾力,則無敵於天下”,幾千年來,團結合作始終被視為中華民族“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義”。在志願服務實踐中,團結合作、彼此關愛,我們就能產生個人無法產生的巨大力量,就能使大家充分感受到團隊的溫馨、團結的力量,就能有效激發社會活力,釋放人民群眾中蘊藏的追求美好生活的巨大能量,共創團結友愛的良好社會氛圍。

助力彼此實現人生夢想

互助體現為助人與自助的協同統一,是志願精神的具體體現。志願者憑借自己的愛心、知識和雙手開展各種志願服務活動,幫助那些處於困難和危機中的人們走出困境,自強自立。志願組織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很多服務對象受到感染而成為志願服務的提供者,從而實現了愛的接力傳遞。奮進新時代,一方面,要並肩同行,守望相助。孟子曾用“鄉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則百姓親睦”來描繪他心目中百姓和睦共處的美好圖景。“一箭易斷,十箭難折。”廣大志願者積極參與志願服務,伸出援助之手,齊心協力,與志願服務對象同舟共濟,在守望相助中實現共同發展,體現的正是這種民族傳統中的德性追求和道義境界。“千人同心,則得千人之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要使全體人民過上美好生活,既需要大家並肩同行、休戚與共,也離不開大家的守望相助、心手相連。另一方面,不計得失,助人自助。志願服務具有非常典型的無償性特征。志願者參與志願服務,從來不計任何個人得失,不以獲得某種物質獎勵或回報作為動機與目的。但志願者在幫助服務對象克服困難,贏得新的發展機遇的同時,也會客觀上增強自己的社會責任感,提升自己的服務意識,提高自己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這種主觀上助人,客觀上實現自助的過程,正是互助的本質所在。

實現個人成長與國家發展的同向同行

進步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目標追求,是志願精神的歸宿。志願活動中的進步是指志願者在志願服務實踐中通過幫助他人既提高了個人能力,又促進了社會進步。在志願服務中,愛心和善舉,可以相互傳遞。凡人善舉層出不窮,向上向善就會蔚然成風。一個個感動中國的故事,一個個感動中國的人物,一個個向上向善的好少年、好青年、好公民、好榜樣,成為推動社會前行的強大正能量。一是爭當社會文明的積極建設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積小善為大善,善莫大焉。”每一個志願者的傾心付出,讓文明的力量在志願服務實踐中不斷凝聚。他們聚沙成塔,自願貢獻個人的時間和精力,不追求物質報酬,主動服務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他們的這些行為,必將為整個社會形成崇尚公益、禮贊奉獻的氛圍產生正面示范作用,有力促進社會的進步。二是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在為黨、為祖國、為人民多作貢獻中實現自身的進步。“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歷史証明,個人的成長成才與國家的發展進步總是同向同行的。億萬個“個人”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從來都不是抽象的,而是與每個人的成長成才息息相關。社會“大善”的形成也是一樣,它總是始於日常生活中“小善”的積累。當有人需要幫助時,鄰裡搭把手,愛心得以傳遞,文明得到彰顯,社會自然也將變得更加美好。對於積極獻身於志願服務事業的個體來說,隻有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砥礪奮進,創造出無愧於時代的業績,才能實現自身的進步。

(作者:譚日輝,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科研處處長)

(責編:吳兆飛、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