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強化就業優先政策(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張紀南

2021年01月19日07:4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我國有14億人口、9億勞動力,解決好就業問題,始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大任務。“十三五”時期,我國就業局勢保持總體穩定,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城鎮新增就業人數超過6000萬人,就業結構持續優化,就業質量穩步提高。“十四五”時期,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科學研判大勢,把握發展規律,將促進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提出一系列新要求,明確一系列重大任務。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其重要意義,准確把握其基本內涵。

  堅持經濟發展就業導向

  解決就業問題根本要靠經濟發展。《建議》提出,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堅持經濟發展就業導向,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質量,促進充分就業,保障勞動者待遇和權益。這充分表明堅持就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優先地位,是我們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具體體現。落實這一要求,需要構建經濟增長和促進就業的良性循環,在保持經濟總量穩定增長、經濟結構不斷升級的同時,努力實現就業規模擴大、就業結構優化、就業質量提升。

  堅持經濟發展就業導向,就要在宏觀政策上堅持就業優先。堅持實施以穩定和擴大就業為基准的宏觀調控,切實把就業指標作為宏觀調控取向調整的依據,推動財政、金融、投資、消費、產業等政策聚力支持就業。在組織實施發展規劃、調整經濟結構和優化產業布局、規劃區域發展和實施重大工程項目過程中,注重強化對就業影響的評估。健全就業需求調查和失業預警監測機制,推進就業信息化建設,動態觀察和研判就業走勢,為宏觀決策和制定政策措施提供有力支持。

  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質量,就要突出就業帶動效應,推動實現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在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構建新發展格局過程中,優先發展吸納就業能力強的行業產業﹔在實現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過程中,培育就業新增長極,推動勞動者實現體面勞動﹔在深化改革、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過程中,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穩定崗位、擴大就業。

  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

  就業公共服務是促進市場供需匹配、實施就業失業管理、落實就業政策的重要載體。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就業公共服務體系逐步健全,目前全國縣(區)以上普遍設立了就業公共服務機構,超過98%的街道、鄉鎮建立了服務窗口,提供登記招聘、登記求職、職業指導、職業介紹、創業指導等免費服務,對於政府調節市場、幫助困難群體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仍然存在均等化不足、信息化不強、精准化不夠等問題。《建議》提出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就是要在已有基礎上,針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持續打造覆蓋全民、貫穿全程、輻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就業公共服務體系,滿足社會求職招聘創業等多方面的需求。

  一要推進基本服務均等化,提升城鄉公共服務能力,打破體制、部門、地域等限制,使勞動者不論來自何方、去哪裡就業和創業,都能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務。二要推進信息服務智慧化,建立全國統一的信息系統,推進信息互聯互通和數據共享,實現供求雙方即時匹配、智能匹配。三要推進重點群體服務精准化,根據不同勞動者的自身條件和服務需求,構建精准識別、精細分類、專業指導的服務模式,提供個性化服務措施和解決方案。四要推進服務主體多元化,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廣泛深入參與就業服務,探索建立創業指導專家、就業指導專家等志願者團隊,為勞動者多渠道提供專業化服務。同時,制定發布新職業標准,積極引導勞動者參加培訓和市場主體招聘用工。

  更加注重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就業總量壓力依然存在,但結構性就業矛盾更為凸顯,突出表現為招工難和就業難並存,這一問題正在成為就業領域的主要矛盾。招工難主要是一線生產服務人員和技工“兩頭短缺”,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長期保持在1.5以上。就業難主要是部分高校畢業生和大齡勞動者求職就業困難。這種“兩難”並存,是因為勞動力需求與供給不匹配,其症結在於部分勞動者技能不足、技能人才短缺。隨著發展質量效率提高,經濟結構不斷調整、產業轉型升級,這一現象將更趨凸顯。《建議》提出,更加注重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加快提升勞動者技能素質。這既是當務之急,也是長遠之計,具有非常強的現實針對性。落實這一要求,需要以提升勞動者技能水平、能力素質為核心,貼緊社會、產業、企業、個人發展需求,加快推進技能人才發展。

  一要實施“技能中國”行動,推動落實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開展常態化大規模多方式的職業技能提升行動並建立長效機制。二要完善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和激勵機制,加強技能人才培養基礎能力建設,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建立健全技工院校和中等職業學校支持政策,暢通技能人才職業發展渠道。三要積極採取措施使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技工院校招生規模保持大體相當,從源頭上提高技能人才培養比例。四要健全職業技能競賽體系,舉辦綜合性的全國技能競賽,形成以全國競賽為主體、崗位練兵技術比武為基礎的中國特色競賽體系,更好發揮以賽促學、以賽促訓、以賽促評的作用,在全社會積極營造崇尚技能、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

  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

  穩住了重點群體,就穩住了就業基本盤。《建議》提出,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這就要求採取更加有效的舉措、更加有力的工作,分類幫扶,因人施策,全力以赴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工作。

  一要著力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工作。高校畢業生是國家的寶貴財富,解決好他們的就業問題,既關系實現個人價值和家庭幸福,更關乎國家長遠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今后一個時期,我國高校畢業生規模仍將保持在高位。要在改善需求上下功夫,創造更多適合畢業生的知識型、技術型、創新型崗位﹔在優化供給上下功夫,增強畢業生適應市場和企業實際需要的能力﹔集中開展專項活動,加大對離校未就業、困難畢業生幫扶力度,幫助畢業生更好擇業、更快就業。二要積極促進農民工就業。農民工是我國產業工人的主體,是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要進一步強化就業服務、職業培訓和權益維護“三位一體”工作機制,加強跨區域勞務協作,引導農民工有序外出求職就業﹔支持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落實返鄉入鄉創業政策。三要扎實做好退役軍人就業工作。實施優惠扶持政策,強化針對性就業創業服務,穩定和拓寬就業渠道﹔增強職業技能培訓實效性,給予政策支持,提升退役軍人就業能力。四要健全困難群體就業援助制度。暢通失業人員求助渠道,提供針對性公共就業服務和職業培訓,促進失業人員盡快實現就業。對於殘疾人、零就業家庭成員等就業困難人員,深入摸排、建立台賬、動態管理,提供“一對一”精細化服務。對通過市場渠道難以實現就業的,利用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加強就業困難人員基本生活保障,把困難群眾的民生底線兜住兜牢。

  統籌城鄉就業政策體系

  統籌城鄉就業,對於積極引導農村勞動力就業增收、推進新型城鎮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意義重大。我國城鄉勞動者平等參與市場競爭的就業制度正逐步建立,覆蓋城鄉的就業組織體系、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職業培訓體系日趨完善,維護城鄉勞動者的用工管理和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健全。但數量龐大的農民工工資水平總體偏低,就業穩定性較差、保障較弱的問題依然存在。《建議》提出,統籌城鄉就業政策體系。這是針對城鄉發展不平衡提出的明確要求。落實這一要求,需要健全相關制度,增強政策措施的公平性。

  一要推進就業制度平等,消除戶籍、地域、身份、性別、行業等一切影響平等就業的制度障礙,營造城鄉一體化公平就業環境。二要推進就業服務平等,實行農民工在就業地平等享受就業服務政策,和本地居民一視同仁、公平對待。三要加強權益維護,健全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強化勞動糾紛調處,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執法,擴大社會保險覆蓋范圍,推進社保制度銜接。

  完善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多渠道靈活就業的保障制度

  創業是就業之源,靈活就業是就業的重要渠道,對於穩定和擴大就業具有重要意義。《建議》提出,完善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多渠道靈活就業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這是根據新形勢新情況作出的部署,需要積極採取措施加以推進。

  一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積極拓寬投融資渠道,實施包容審慎監管﹔加大對初創實體支持力度,提供場地支持、租金減免、稅收優惠、創業補貼等政策扶持。二要持續釋放創業帶動就業倍增效應。支持建設一批高質量創業孵化載體和創業園區,提升線上線下創業服務能力,打造培訓學習、創業實踐、咨詢指導、跟蹤幫扶等一體化創業培訓體系﹔精心組織各級各類創業推進活動,培育構建區域性、綜合性創業生態系統。三要持續推動多渠道靈活就業。鼓勵個體經營,增加非全日制就業機會,支持發展新就業形態,清理取消不合理限制靈活就業的規定。強化對靈活就業人員就業服務、勞動權益和基本生活保障。

  強化就業優先政策、穩定和擴大就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充分調動各方面的力量。我們要按照《建議》的要求,將促進就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強組織領導,加大投入,健全就業工作目標責任制,切實把這個民生頭等大事抓好。


  《 人民日報 》( 2021年01月19日 09 版)

(責編:宋子節、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