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14日11:19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言之有理工作室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將“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作為“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十四五”時期,如何進一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穩步提升教育質量,持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不斷夯實民生福祉的基石,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
《人民日報》理論版推出整版,約請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學術顧問李培林、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顧明遠、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與人力資源研究所所長李建偉,圍繞這一目標進行闡釋解讀。
言之有理:如何扎實推動共同富裕?
李培林:“十四五”時期,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需要繼續聚焦社會民生關鍵領域,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不斷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繼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對易返貧致貧人口實施常態化監測,重點監測收入水平變化和“兩不愁三保障”鞏固情況,繼續精准施策。對脫貧地區繼續實施產業幫扶,補上技術、設施、營銷等短板,促進產業提檔升級。強化易地搬遷后續扶持,多渠道促進就業,加強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搞好社會管理,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對現有幫扶政策逐項分類優化調整,合理把握調整節奏、力度、時限,逐步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繼續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差距,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推動人民生活水平躍上新台階。
言之有理:如何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李培林:“十四五”時期,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需要進一步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堅持經濟發展就業導向,努力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促進和規范就業新模式、新業態的發展,支持吸納就業較多的中小微企業的發展。注重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積極應對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減少的新趨勢,開展更加有效的職業技能培訓,大規模提高勞動力素質,創造新的人口紅利。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統籌做好農民工轉移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新增勞動力就業、去產能企業職工再就業等工作,統籌解決好周期性失業、結構性失業和摩擦性失業問題。完善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多渠道靈活就業的保障制度,鼓勵個體經營,增加非全日制就業機會,支持發展新就業形態,強化對靈活就業人員就業服務、勞動權益和基本生活保障。
言之有理:如何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李培林:“十四五”時期,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促進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斷提升,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事業,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深化教育改革,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補齊教育質量的短板,進一步促進教育公平,縮小城鄉和區域之間的教育水平差距。發展、完善和普及學前教育,逐步普及高中教育,進一步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和勞動者平均受教育年限,分類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使人才培養更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緊缺人才的需求。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培養和造就一大批我國未來發展關鍵領域和關鍵崗位的領軍人才。完善終身學習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形成發展的巨大人力資本潛力。
顧明遠: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十四五”時期,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需要深化教育體制和教育體系改革,進一步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縮小城鄉之間、地域之間的教育差距,讓廣大人民群眾享有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教育。
言之有理:如何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李培林:“十四五”時期,努力實現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需要進一步鞏固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為全體人民提供生活和生產的基礎性社會保障。提高社會保險統籌層次,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省級統籌。適應就業市場新業態的發展,健全靈活就業人員社會保險制度。適應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快速變化,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充分考慮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和財政承受能力,將提高福利水平建立在經濟和財力可持續增長基礎上,不斷增強社會保障能力,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切實增進人民福祉。
言之有理:如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李培林:“十四五”時期,必須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完善國民健康促進政策,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織牢國家公共衛生防護網。堅持基本醫療衛生事業公益屬性,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立穩定的公共衛生事業投入機制,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進一步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加快發展健康產業,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
李建偉: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面對多重疾病負擔並存、多重健康影響因素交織的復雜狀況,特別是突發急性傳染病傳播迅速、波及范圍廣、危害巨大的情況,面對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健康需求,隻有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項政策,加快發展衛生健康事業,擴大優質健康資源供給,才能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十四五”時期,我們要採取更加有力舉措,深入實施健康中國行動,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構建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把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進一步夯實增進民生福祉的健康基石。
(言之有理工作室 殷爍 編輯)
相關專題 |
· 言之有理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