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03日07:1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並作出重大工作部署。
“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這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階段,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帶來一系列新機遇新挑戰。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決策。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是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戰略謀劃。我們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准確把握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構想。
從根本上說,新發展格局是適應我國發展階段新要求、塑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必然選擇。黨中央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是對我國客觀經濟規律和發展趨勢的正確把握,是掌握發展主動權的先手棋,是有深厚的實踐基礎的。以前,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外部環境下,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對我國加快提升經濟實力、改善人民生活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當前全球市場萎縮的外部環境下,我們必須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通過繁榮國內經濟、暢通國內大循環為我國經濟發展增添動力,帶動世界經濟復蘇。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遭遇過很多外部風險沖擊,最終都能化險為夷,靠的就是辦好自己的事、把發展立足點放在國內。我國有14億人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經突破1萬美元,是全球最大和最具潛力的消費市場,具有巨大增長空間。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我國經濟已經在向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轉變。未來一個時期,我國國內市場主導國民經濟循環特征會更明顯,經濟增長的內需潛力會不斷釋放。隻要順勢而為、精准施策,我們完全有條件構建新發展格局、塑造新競爭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發展格局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我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將持續上升,同世界經濟的聯系會更加緊密,為其他國家提供的市場機會將更加廣闊,成為吸引國際商品和要素資源的巨大引力場。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正是要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要科學認識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關系,主動作為、善於作為,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還要認識到,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以全國統一大市場基礎上的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不是各地都搞自我小循環,各地區要找准自己在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位置和比較優勢,有條件的地區可以率先探索有利於促進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發揮引領和帶動作用。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一個系統工程,既要加強戰略謀劃和頂層設計,也要把握工作著力點。要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強,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建設科技強國。要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要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改善人民生活品質,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牢牢守住安全發展這條底線,把安全發展貫穿國家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奮進新時代、開啟新征程,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保持戰略定力,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危中尋機、化危為機,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不斷向高質量發展邁進,我們就一定能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 人民日報 》( 2020年11月03日 02 版)
相關專題 |
· 重要評論 ·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