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02日08:41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人民網北京10月2日電 (萬鵬、任一林)國家主席習近平30日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強調,在聯合國成立75周年之際,在各國致力於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推動經濟高質量復蘇這一特殊時刻,聯合國舉辦生物多樣性峰會,大家共同探討保護生物多樣性、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課題,具有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面對全球環境風險挑戰,如何同心協力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世界?怎樣從保護自然中尋找發展機遇、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雙贏?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訪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智庫理論部主任黃承梁,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許勤華,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王義桅等多位專家進行解讀。
4點建議凝聚“四力” 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世界
當前,全球物種滅絕速度不斷加快,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生態系統退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構成重大風險。新冠肺炎疫情告訴我們,人與自然是命運共同體。我們要同心協力,抓緊行動,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習近平就此提出4點建議:一是堅持生態文明,增強建設美麗世界動力。二是堅持多邊主義,凝聚全球環境治理合力。三是保持綠色發展,培育疫后經濟高質量復蘇活力。四是增強責任心,提升應對環境挑戰行動力。
“習近平主席的講話著眼於全球經濟復蘇的大局,提出了增強建設美麗世界動力、凝聚全球環境治理合力、培育疫后經濟高質量復蘇活力、提升應對環境挑戰行動力這些非常具有前瞻性的重要理念,對今后如何統籌發展工作、特別是維護生物多樣性具有現實意義。生態文明理念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有機組成部分,所以要將人類的活動發展和環境目標有機結合在一起、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不能顧此失彼。”阮宗澤對記者說。
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黃承梁表示,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必須要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保護地球的生命力和生物多樣性,必須將人的活動同遵循自然規律聯系起來。堅持生態文明、保持綠色發展,培育經濟高質量復蘇活力,要著眼長遠、保持定力,堅持綠色、包容、可持續發展,全面增強建設美麗世界的經濟動力。
許勤華表示,4點建議形成了合作、實踐和繁榮的全球生態文明建設行動綱領,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依然是時代主題,疫情為人類敲響了警鐘,迫使人們更深入地思考全球發展面臨的共同挑戰。新形勢下,如何提升發展能力、選好發展方向、走好高質量保護生態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已經成為擺在世界各國面前的共同命題。在人與環境、人類社會發展與生態保護問題上,需要各國共同推動生態環境領域全球治理體系的完善和發展,形成共同的生態文明建設綱領和行動。
王義桅認為,“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很大程度上體現了中國的辯証法的思維。發展是第一要務、是解決問題的基礎和關鍵,但是要在發展過程中增強發展能力、保護自然環境,不搞大開發、要搞大保護,這種辯証的思維方式蘊含了中國傳統文化精神,也體現了中國發展經驗。疫情對全球化帶來影響,綠色發展、綠色復蘇需要國際合作來共同應對這些挑戰。踐行生物多樣性、人與自然和諧的理念,關鍵是要有信心、要有信任、要有行動,我們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不僅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還主動承擔公共產品的建設,提出了中國主張、中國建議,不僅自己落實、而且號召全球來一起共同合作,這也是非常鼓舞人心的。
推動綠色發展實踐 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
“中國用生態文明理念指導發展”“中國採取有力政策行動”“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習近平主席這樣總結中國貢獻和行動。從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智慧,到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中國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中國著力以生態文明建設引領經濟社會發展與發展模式轉型,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從戰略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通過頂層設計,牢牢把握生態文明建設的航向。
以自然之道,養萬物之生。許勤華談到,中國在全球環境治理中提供了中國經驗,作為負責任大國與為全球環境治理提供支持的立場相一致。中國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為引領,生態文明頂層設計和制度體系建設不斷健全,基層進行實踐探索取得豐碩成果和寶貴經驗。中國的綠色發展道路兼顧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將生態環境資源納入到經濟系統中,把生態環境與自然資本看成經濟增長的內生資源和重要要素,在利用生態文明思想與綠色發展理念指導國內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同時,在全球氣候治理與國際環境合作中發揮積極建設性作用,為區域與全球綠色發展提供公共產品、貢獻中國智慧。中國積極推動綠色“一帶一路”建設,利用雙邊或區域合作等方式為其貢獻解決方案,深度參與全球生態治理。
黃承梁表示,中國切實履行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等環境相關條約義務,已提前完成2020年應對氣候變化和設立自然保護區相關目標,一系列行動表明,中國作為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實踐中走出了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可以共贏共生的發展之路,實現了“越保護、越發展”的綠色發展,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及其理念逐漸成為人類社會繼可持續發展理念之后、可為全人類所共享的綠色發展觀。
中國將於明年在昆明舉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同各方共商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新戰略。習近平強調,“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既是明年昆明大會的主題,也是人類對未來的美好寄語。作為昆明大會主席國,中方願同各方分享生物多樣性治理和生態文明建設經驗。
“於中國而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僅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將生態文明寫入憲法,而且形成了新的綠色發展觀。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中國生態文明理念為引領,繼續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全面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既是破除制約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環境危機的現實需要,更是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需要,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崛起、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歷史願景。於全人類而言,生態文明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永續存在的前提,這次疫情更加凸顯了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緊迫性,要以明年在昆明舉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為契機,建設美麗中國和美麗世界,共同守護地球家園。”黃承梁對記者說。
相關專題 |
· 學習路上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