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人民觀察:增強育新機開新局的戰略思維

顧海良

2020年09月25日08:0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增強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的戰略思維,應從歷史和現實、國際和國內、經濟過程和環節的結合中把握危機和新機、變局和新局的辯証關系,從過程中把握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趨勢和規律,立足經濟環節變化總體性和經濟過程變化持續性,化危機為新機,應變局開新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用全面、辯証、長遠的眼光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重要論述,彰顯高超的戰略思維,為正確看待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危機、困難和挑戰,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正確看待當前經濟發展中的危機、困難和挑戰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從國內看,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經濟發展前景向好,但也面臨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帶來的困難和挑戰。從國際看,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因非經濟因素而面臨沖擊,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發生深刻調整。

面對國內國際多方面新機遇和新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辯証認識和把握國內外大勢,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展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准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勇於開頂風船,善於轉危為機,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從歷史和現實、國際和國內、經濟過程和環節的結合中,可以把握危機和新機、變局和新局的辯証關系。首先,我國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困難和挑戰,既有短期因素影響又有長期因素困擾,既有周期性變化原因又有結構性矛盾制約,而將危機轉化為新機,從某種程度上說也為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提供了時機。其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大力推進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推動經濟發展結構優化、質量提升、效益升級、動力變革取得顯著成效。面對各種風險沖擊和困難挑戰,我國制度優勢顯著,治理效能提升,經濟長期向好,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源豐富,市場空間廣闊,發展韌性強大,社會大局穩定,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這些為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提供了堅強保障。

增強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的戰略思維,重點在於深刻認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新特征新要求,增強辯証分析能力,科學把握經濟過程及其基本趨勢,勇於育新機、開新局,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點上交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合格答卷。

從過程分析中增強機遇意識、把握發展大勢

從過程中把握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趨勢和規律,是馬克思主義辯証思維和戰略思維的基本特征。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其中各個似乎穩定的事物同它們在我們頭腦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一樣都處在生成和滅亡的不斷變化中,在這種變化中,盡管有種種表面的偶然性,盡管有種種暫時的倒退,前進的發展終究會實現”。

對經濟形勢的不斷變化和發展,一方面,要從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及其總體過程來理解。馬克思說過:“一定的生產決定一定的消費、分配、交換和這些不同要素相互間的一定關系。當然,生產就其單方面形式來說也決定於其他要素。”這一重要論述,揭示了社會經濟運行的過程特征和趨勢。另一方面,要運用實踐邏輯和歷史邏輯分析看待經濟過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要把黨的十八大確立的改革開放重大部署落實好,就要認真回顧和深入總結改革開放的歷程,更加深刻地認識改革開放的歷史必然性,更加自覺地把握改革開放的規律性,更加堅定地肩負起深化改革開放的重大責任。”科學運用實踐邏輯和歷史邏輯認識把握經濟過程的內在趨勢和根本特征,才能准確識別每一階段的工作重點和主要矛盾,根據時與勢的不同而靈活調整,做到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

增強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的戰略思維,正確認識和把握經濟過程,既要防止僅從單一環節或局部過程武斷地得出結論,又要避免隻依一時經濟局面靜止地或片面地作出判斷,而要著眼於全局和長遠,著力暢通經濟過程中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在形成更多新增長點、增長極的過程中推動形成經濟發展新格局,拓展新形勢下育新機、開新局的新路子、新優勢。

在經濟環節作用的總體性中育新機、開新局

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的戰略思維,也是一種總體思維。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穩步復蘇,但也應看到經濟形勢仍然復雜嚴峻,其中很多問題是中長期的。有效應對和解決這些問題,必須立足經濟環節變化總體性和經濟過程變化持續性,努力化危機為新機、應變局開新局。

在經濟過程的各環節中,生產起決定性作用。馬克思指出:“在一切社會形式中都有一種一定的生產決定其他一切生產的地位和影響,因而它的關系也決定其他一切關系的地位和影響。”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生產的決定性作用具體體現和落實在市場主體上,市場主體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經濟過程的生機活力。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和世界經濟造成巨大沖擊,很多市場主體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和壓力。在這種情況下,保市場主體就是保生產,就是保經濟過程的生機活力。2018年7月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今年4月,面對疫情防控嚴峻形勢,中央提出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六保”任務。“六穩”的基礎在於生產及市場主體,“六保”則進一步凸顯生產的決定性作用,因為“六保”的對象主要是生產環節和市場主體。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就抓住了經濟環節變化和經濟過程變化的“牛鼻子”,就能夠把我國發展的巨大潛能和強大動能充分釋放出來。

還要看到,在經濟過程各環節中,其他環節對生產具有重要的反作用。例如,生產為消費創造外在的對象,即提供可供消費的產品,而消費為生產創造內在的對象,即規定生產內在的動力和目的。總體上看,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體現對經濟過程中各經濟環節辯証關系的深刻思考、科學把握和戰略謀劃,為育新機、開新局提供了有力保障。

運用戰略思維開拓經濟發展新格局

面對深刻變化的國際經濟環境,保持戰略定力,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是戰勝各種風險挑戰的關鍵,也是育新機、開新局的立足點和著力點。當前,我們遇到的很多問題都是中長期的,需要科學運用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的戰略思維,從歷史、現實和未來結合的角度來看待和處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就是運用這一戰略思維取得的重要成果。

恩格斯在對事物過程的闡釋中,十分注重運用辯証思維明晰事物變化過程的“種種表面的偶然性”,高度重視厘清“前進的發展終究會實現”的內在機理和本質規定。看待新發展格局,同樣要堅持這種辯証思維。從長遠看,經濟全球化仍是歷史潮流,各國分工合作、互利共贏是長期趨勢。新發展格局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但絕不是把經濟過程局限在封閉運行中,也不是關上對外開放的大門,割裂國內和國際經濟環節的總體關系與相互聯系,而是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堅持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加強科技領域開放合作,在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

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重點在於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及其他各方面創新,加速發展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增長極,根據經濟過程變化實際推動形成新發展格局。同時,著力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推進新形勢下國內經濟過程和環節之間持續性、整體性發展,確保“六穩”工作和“六保”任務得到全面、系統貫徹落實,進一步培育和發揮我國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的新優勢,在推動形成新發展格局中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間。

(作者為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研究員)

《 人民日報 》( 2020年09月25日 13 版)

(責編:任一林、任佳暉)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