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時習之

勇於開頂風船、善於轉危為機……習近平“開門問策”部署“新發展”

2020年08月26日18:05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人民網北京8月26日電 (萬鵬、任一林)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8月24日下午在中南海主持召開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

如何認識“新發展”?怎樣理解中長期規劃指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人民網理論頻道記者採訪了多位專家學者進行解讀。

一個關鍵詞:“新發展”

勇於開頂風船,善於轉危為機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新發展、新優勢、新機遇……習近平總書記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的講話始終圍繞著“新”這個字,進入新發展階段的中國,面對更多逆風逆水的外部環境,如何研究新情況、作出新規劃,至關重要。

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戰略全局出發,深刻闡述了需要正確認識和把握的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強調要以辯証思維看待新發展階段的新機遇新挑戰,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構建新發展格局,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以深化改革激發新發展活力,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會發展新局面。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胡敏表示,這一重要講話用全面、辯証、長遠的觀點審視當今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從六個方面解析了究竟怎麼看新發展階段、適應這個階段我們又怎麼干的問題。以辯証思維看待新發展階段的新機遇新挑戰,要鼓足發展信心,增強機遇意識、風險意識,做到准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切實把握主動權,適應新的變局,就要及時主動做出重大戰略抉擇。催生新發展動能、激發新發展活力、打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拓展社會發展新局面強調了創新、改革、開放、社會治理的重要作用,這幾個方面正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重點,回答了我國經濟發展正處在哪裡、要向什麼方向走、如何走穩、走好、走實每一步的問題,是實現“新發展”的基本路線圖。

“這六個方面全面論述了當前中國發展之方位、世界發展之潮流,面向未來中國發展之路徑。”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馬峰談到,六方面內容涵蓋經濟社會主要方面和領域,通篇貫穿了辯証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光輝。一方面科學回答了怎麼看待當前形勢與未來發展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用辯証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透過現象看本質分析問題、謀劃長遠。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深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深化改革,敢於刀刃向內自我革命,為更高層次、更高水平、更可持續的發展提供制度的保障,促進社會發展公平正義,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獨特優勢﹔必須堅持全面對外開放,建設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格局﹔必須堅持新發展理念,以新發展理念統領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求進,辦好中國自己的事情。

“綱舉則目張,這六點是理解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特別是‘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總綱。”吉林大學中國國有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李政談到,“新發展階段”是“十四五”時期開展一切工作的基礎和條件,也是出發點和落腳點。這其中既有新機遇,也有新挑戰。我們要沉著應對,搶抓機遇,辦好自己的事情﹔勇於開頂風船,善於轉危為機。要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構建新發展格局,把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作為催生新動能、激發新活力的“兩個輪子”,把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與制度優勢作為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保障與突破口,通過實際行動支持並踐行多邊主義,以開放、合作、共贏精神同世界各國共謀發展。

“十四五”規劃:開門問策

著眼長遠把握大勢 研究新情況作出新規劃 

“用中長期規劃指導經濟社會發展,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種重要方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1953年開始,我國已經編制實施了13個五年規劃(計劃),其中改革開放以來編制實施8個,有力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綜合國力提升、人民生活改善,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實踐証明,中長期發展規劃既能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能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五年規劃編制涉及經濟和社會發展方方面面,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開門問策、集思廣益,把加強頂層設計和堅持問計於民統一起來,鼓勵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以各種方式為“十四五”規劃建言獻策,切實把社會期盼、群眾智慧、專家意見、基層經驗充分吸收到“十四五”規劃編制中來,齊心協力把“十四五”規劃編制好。

人民,始終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這次座談會“開門問策、集思廣益”,專家學者們從各自專業領域出發,對“十四五”時期發展環境、思路、任務、舉措提出了很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胡敏談到,實踐証明,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我們之所以能夠創造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其中一個重要優勢就是用中長期規劃引領經濟社會發展。既可以緊密結合階段性要求一步一個腳印,循序漸進向前推進,又能滿足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不斷實現更高的發展目標。“十四五”規劃將一如既往汲取過去的好經驗,但更重要的是立足新發展格局和新的國內外環境,著力在更高質量上布局謀篇,以此引領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邁上新的征程。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員、副教授周躍輝談到,編制五年規劃的過程,是發揚民主、集思廣益、科學決策的過程,也成為匯集眾智、反映民意、凝聚共識的過程。五年規劃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關系的重要制度創新,有利於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使各微觀主體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充分發揮活力,還可以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科學編制和實施五年規劃,已經成為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要方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模式的重要體現。隨著“十四五”規劃綱要的編制,必將為我國實現“十四五”時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十四五”時期,怎樣看待中長期規劃對我國經濟發展的作用,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李永勝表示,用中長期規劃指導經濟社會發展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歷史實踐証明,這種方式行之有效。“十四五”時期,我們要總結歷史經驗,繼續用好中長期規劃,在科學研究和准確把握客觀規律的基礎上,把中長期規劃做得更加全面精准和完善,充分發揮好中長期規劃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規范指導和調節作用。做好中長期規劃,既要統籌歷史現實和未來,也要統籌國際和國內,還要統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個方面。

四點希望:寄語經濟社會領域理論工作者

從中國實踐中來、到中國實踐中去

“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豐富實踐是理論和政策研究的‘富礦’,我國經濟社會領域理論工作者大有可為”。對經濟社會領域理論工作者,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四點希望:一是從國情出發,從中國實踐中來、到中國實踐中去,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使理論和政策創新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社會學。二是深入調研,察實情、出實招,充分反映實際情況,使理論和政策創新有根有據、合情合理。三是把握規律,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透過現象看本質,從短期波動中探究長期趨勢,使理論和政策創新充分體現先進性和科學性。四是樹立國際視野,從中國和世界的聯系互動中探討人類面臨的共同課題,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這是理論工作者必須遵循的方法論,首先要有問題意識,理論一定要能夠回答現實問題,必須深入實際、深入調研,切實掌握國情﹔其次,要掌握正確的思考方法,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就是理論工作者的基本思維武器,這樣才能把握規律,發現真理,提出實招,理論和政策創新才能得到檢驗﹔第三,要有歷史使命感,理論工作者既要把論文寫在中國大地上,又要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課題,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胡敏對記者說。

“這四點希望從根本上要求廣大經濟社會領域理論工作者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和研究精神﹔要及時總結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新的生動實踐,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同時又要不斷用這些創新性的理論,來指導和推動新的實踐。”周躍輝認為,要善於從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豐富實踐中,尋找理論和政策研究的“富礦”。隻有這樣,廣大經濟社會領域理論工作者才能無愧於時代、無愧於黨和人民。

李政談到,經濟社會領域理論工作者首先要扎根中國大地,面向中國實際,做更加有價值和意義的學術研究,提出具有中國氣派、更加具有現實指導作用的理論與學說,不斷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社會學新境界﹔其次,要更加注重調查研究,深入了解社會現實,用正確的研究方法研究問題,提出更加科學合理、經得起檢驗的理論與政策建議。再次,要堅持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透過現象看本質,把握前沿與大勢。最后,要有更加寬廣的格局和全球視野,要為世界發展、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與方案。

(責編:任一林、萬鵬)
相關專題
· 學習路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