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短板問題·學者聚焦(四)

在統籌整體與個體關系中完成全面小康補短板的硬任務

張瑞敏

2020年06月24日08:39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短板問題》。文章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有一些短板,必須加快補上”。這就要求工作中要把握好三個方面的關系:一是整體目標和個體目標的關系,二是絕對標准和相對標准的關系,三是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斷的關系。現階段,要把握好“三對關系”,就需要辯証地看待全面小康與脫貧攻堅的內在聯系與邏輯思路。就把握好整體目標和個體目標的關系而言,需要有以下幾點明確認識: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國家整體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總體而言,我國已經基本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成效比當初預期的還要好”。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我國國情,從綜合發展指標、人民生活水平、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多方面、多角度充分論証作出的重要判斷,是幾代人一以貫之、接續奮斗的重要成果。整體目標講求宏觀全面,是國家總體發展戰略的一個重要坐標位。牢牢把握整體目標,就是從全局上把握事物的聯系,立足於全面,統籌兼顧各方,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從而達到整體功能大於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全面小康的核心指標都是硬杠杠,是必須完成的硬任務。“基本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判斷,意味著我國第一個百年目標理想即將成為現實,其意義深遠。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的憧憬將變為現實,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

全面小康不是平均主義,不是人人同步同等小康。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社會整體穩中向好,取得了實實在在、有目共睹的優異成績,成為發展中國家的“優等生”。但是,建成了全面小康社會並不意味著人人都過上同樣的平均式的小康生活。我國文化風俗、發展基礎千差萬別,實現每個個體目標完全均等發展顯然是不現實的。就目前而言,在小康生活的實現程度上,如果生硬地用一把標尺來丈量每一個個體,很可能會得出不平等不公正的錯誤結論來。因此,在制定個體發展目標時,大到一個地區、一個省、一個縣,小到一個鄉鎮、一個村、一個家庭、一個貧困人口,都要量體裁衣、設定客觀實際的“小目標”﹔要避免好高騖遠、盲目攀比,防止不切實際吊高胃口。譬如就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階段而言,各地區的工作目標就應各有側重。中西部欠發達地區要繼續集中優勢兵力堅決啃下硬骨頭、完成硬任務。發展水平較高的一些東部地區,要走在前面,向更高目標進軍。

補短板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硬任務。在小康目標上,既不搞一刀切、整齊劃一,也要堅持底線目標、底線思維。畢竟整體目標具有長遠性,全局性,事關國家發展戰略。同時,整體目標又是所有個體目標的集合與有機構成體,表達的是一個休戚相關的命運共同體。為了更好地實現整體目標,就需要在一個個個體目標上下真功夫,補短板、抓重點、強弱項,不能把整體和個體目標對立、割裂開來。現階段,我國一些貧困地區群眾困難多,困難群眾多,同全國一道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難度還較大。為此,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讓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一個家庭、一個人都不能少”。今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的講話中,對脫貧攻堅進行再動員、再部署,要求凝心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表達了黨帶領全體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意志和決心。

每一個個體目標都是檢驗小康社會成色的試金石,脫貧攻堅中不能隻講整體目標的光鮮數字,不談或少談實現個體目標的困難。隻有跑好脫貧攻堅的“最后一公裡”,才能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整體目標,才能讓每一個中國人分享到全面小康帶來的獲得感、幸福感。

(作者系中南民族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中南民族大學分中心專家)

推薦閱讀

把握好“三個關系” 科學認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短板”

把握絕對標准與相對標准關系 筑牢全面小康社會堅實屏障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精准施策“補短板”

(責編:吳兆飛、任一林)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