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視湘
2020年05月04日13:44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2020年4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的會議上強調:“要有序推進學校復學復課,壓實學校主體責任,確保師生身心健康。”
在黨中央堅強領導和各方面大力支持下,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疫情在全國范圍內得到有效控制,各地中小學積極推進開學復課工作。與此同時,疫情防控這根弦仍需時刻繃緊,決不能前功盡棄。
復學之后,經過超長“假期”的學生、教師、學校管理者出現不適應的狀況在所難免,這種不適應狀況主要有四個方面。
首先,學生的學習方式需要調整。疫情期間,中小學普遍採用網絡授課形式進行教學。由於中小學生每天電子產品的用眼時間不宜過長,所以許多學校對課程內容進行了整合,網上授課的課時大大壓縮。而且,由於教師管控力度減弱、考試測驗難以嚴格進行、作業布置量有所減少等,學習進度和知識掌握程度就打了折扣。一旦回到正常的課堂教學,課程內容將會增加,授課進度將會加快,這就需要學生盡快調整。同時,網絡授課形式依賴於中小學生的自覺性、自控性,其授課時間相對彈性,聽課方式相對靈活,難以與正常的課堂教學相比。一旦回到學校進行正常的課堂教學,學習方式、作息時間也需要馬上調整,學生需要重新啟動有些生疏的學習方式和時間管理模式,如果適應過程中遇到障礙,將對其心理健康造成影響。
其次,學生的生活方式需要適應。由於常態化疫情防控的需要,一段時間內,有些學校可能規定在校需戴口罩,這給學生的學習、生活、運動都會帶來不便,需要學生盡快適應。上課時,師生交流、同學交流可能會因為戴口罩而引起不便﹔午餐時,師生可能會因為戴口罩而遇到麻煩﹔運動時,已有學校出現學生戴口罩呼吸不暢事例,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同時,由於疫情防控需要,同學聚會、交流、活動、運動等都會受到一定的控制,如果溝通不當,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很容易引發不必要的矛盾,造成學生心理困擾。
第三,學生的情緒困擾需要疏導。超長“假期”裡,學生由於人際交往不暢、親子關系緊張、心理活動課不能正常開展等原因,積壓了較多的負面情緒。這些負面情緒短期內不會隨著復學而自然消散,而且還可能會因為復學見面后互相影響而升溫。如果不能有效疏導和干預,將會形成新的積累,影響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同時,由於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差異,復學后,學生學習上的表現會加大差距,造成部分學生的心理落差。尤其是原來不相上下的學生,經過漫長的網絡授課,自控性所導致的差異變得明顯,如果不能及時調整心態,疏導情緒,將會增加心理負擔。
第四,學校管理者和教師的工作方式需要改變。復學后,常態化疫情防控將成為學校管理者的重要任務之一。疫情防控措施與師生學習生活便利性之間會有沖突,如何化解兩者的矛盾,讓師生理解並發自內心地接受,需要學校管理者的智慧。同時,面對急劇增長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如何利用有效資源,開發新的渠道,整合校內校外力量,也需要學校管理者進行思考。對於教師而言,復學后,落下的教學進度需要逐步回歸正常,學生習慣的網絡授課模式需要改變,教學計劃需要調整,學校疫情防控需要參與,教師各方面的壓力驟增,如果處理不當和不及時,都會影響教師的職業幸福感。
復學之后,學校、教師、家長、學生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在常態化疫情防控期間,採取措施,凝心聚力,促進師生心理健康。
一是做好師生心理普查工作。疫情期間,師生都積壓了不少負面情緒,這些負面情緒如果帶到復學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將嚴重影響師生心理健康。因此,學校在復學前后要及時了解師生心理健康狀況,以便採取針對性措施。開學前可通過電話、網絡調查等方式,開學后可通過心理測評、行為觀察等方式,及時發現問題,做好心理危機預警工作,防止出現極端狀況。
二是做好網絡授課與課堂教學的銜接。復學之后,學生學習方式需要調整,學校要在教學安排上給予學生調整的時間,讓學生從網絡授課平穩過渡到課堂教學。可提前公布復學后的教學安排,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可引導學生分享、總結網絡授課的體會和感悟,為即將到來的課堂教學提出建議﹔復學第一周可以延續網絡授課時用到的一些好的方法,讓學生在心理上逐漸過渡,慢慢回歸課堂教學。隨著學習慢慢適應,學生心態也會逐漸好起來。
三是做好疫情防控與學習生活的銜接。復學之后,學生生活方式需要適應,戴口罩等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會對學生的學習、生活、運動等帶來影響。學校可在復學之初,利用班會活動等形式進行生命教育、責任教育、生活教育﹔可開展疫情防控與學習生活關系的討論,讓學生說出可行的學習生活適應方法﹔要時刻關注學生身體狀況,檢查口罩材質,教會戴口罩的正確方法,不要因為戴口罩等措施影響到學生身心健康,尤其是小學生。隨著生活方式的適應,學生會平復煩躁心態,調整好自己的情緒。
四是整合資源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常態化疫情防控需要常態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般以心理活動課、個別輔導、團體輔導、心理講座、校園心理活動等形式開展,包括自我成長、學會學習、情緒調適、人際交往、生涯規劃、生活和社會適應等內容。在常態化疫情防控期間,可以針對過度焦慮、恐懼、失眠、游戲時間過長等相關內容設計活動課程,有的放矢,緩解中小學生的心理壓力,增進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離不開優秀的心理教師隊伍。由於復學后心理健康教育需求激增,現有的心理教師隊伍不一定能夠滿足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建議學校整合校內和校外資源,基於心理教師勝任特征選拔和培訓出一支心理教師隊伍。勝任特征包括特質、動機、專業知識、自我形象、認知或行為技能、態度或價值觀等。校外資源是指中小學校與高校之間、中小學校與中小學校之間的聯合,引入高校、其他中小學校等心理專家資源,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校內資源是指基於心理教師勝任特征,培訓班主任、學科教師,讓他們加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來,在班主任工作、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及時得到心理疏導。
五是提升教師職業滿意度。復學之后,教師面臨授課方式調整、教學計劃變更、教學進度改變、學生學習狀況了解、網絡授課和課堂教學銜接、疫情防控與學習生活銜接等任務,面臨較大壓力。所以,學校要切實關注教師心理健康,幫助他們解決教學和生活中遇到的難題,給予心理支持。可以開放心理輔導室,組織各種形式的活動,協助教師積極調整情緒,建立樂觀的生活態度,提升職業滿意度。因為教師是學生心理健康的守護神,隻有教師心理健康,才能保証學生心理健康。
六是成為良好親子關系的橋梁。居家網絡授課期間,家長如不能妥善處理生活壓力、教育孩子的壓力,極易造成親子關系緊張。尤其是自我管理能力弱的學生,更容易受到家長的批評、呵斥,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因此,良好的家校溝通是平穩復學非常重要的一環。心理教師、班主任和學科教師要做好家校溝通工作,及時向家長通報教學安排,解答家長遇到的問題,爭取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共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開展線上家長學校活動,加強家校互動,當好親子之間的橋梁,促進良好親子關系的建立。
(作者系北京聯合大學師范學院心理學系教師)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