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中國共產黨反貧困實踐研究(1978—2018)》連載(1)

以人民生活水平為標杆,設計中國現代化的“三部曲”

張瑞敏

2020年03月26日08:55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人民出版社

把人民生活逐年有所改善放在優先的地位

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中國共產黨在執政理念方面發生了一個重要的變化,這就是:在國家發展目標上不再把經濟指標、重工業的發展放在首位,而是以滿足人民生活基本需求為主要目標。這一轉變所產生的效應是巨大而顯著的。作為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最主要的決策人,鄧小平對此轉變作出了重要貢獻。這一時期,他不厭其煩地向黨內黨外反復灌輸一個道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總要通過生產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來體現,這是最起碼的標准,空頭政治不行。”“根據我們自己的經驗,講社會主義,首先就要使得生產力發展,這是主要的。隻有這樣,才能表明社會主義的優越性。社會主義的經濟政策對不對,歸根到底要看生產力是否發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這是壓倒一切的標准。空講社會主義不行,人民不相信。”他指出:四個現代化要有重點。實現四個現代化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徑。“我們必須加快四個現代化的步伐,改善人民的生活。”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央決定用3年的時間對經濟工作進行調整。到1980年年底,經過兩年的調整,已經初見成效,鄧小平和陳雲等主張1981年繼續大幅度地進行調整,全國計劃會議決定將1981年我國的基本建設投資由原來的550億元減少到300億元,比上年減少百分之四十。1980年7月,鄧小平在武漢聽取“六五”計劃匯報時,談到今后十年經濟發展目標時,他指出:建設目標,一定要反映人民生活在哪些方面受益,不能隻講平均工資每年增長百分之幾,必須把經濟的發展使人民生活得到的改善反映出來。人民生活要有相當增長,人民才能滿意。在談到今后十年的發展速度問題時,他指出:“要再研究一下,工農業總產值翻一番的時間能不能提前一點,這是個鼓舞人心的問題。”8月,鄧小平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指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主要應當努力實現三個方面的要求,從經濟上說,就是迅速發展社會生產力,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黨和國家的各項制度好不好,完善不完善,必須用是否有利於實現這個來檢驗。”1980年10月,鄧小平同胡喬木、鄧力群談話,在談到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時,他說:“年度計劃、五年計劃、十年規劃,中心和著重點不要多考慮指標,而要把人民生活逐年有所改善放在優先的地位。消費在國民收入中佔的比例,要逐步提高。總之,一定要使人民得到實惠,得到看得見的物質利益,從切身經驗中感到社會主義制度的確值得愛。經濟工作要接受過去的教訓,再也不要打腫臉充胖子,一定要搞扎實。”“為人民日常生活服務的行業都應當發展。”

頂層再設計,“三步走”:溫飽—小康—比較富裕

中國共產黨決定從1979年開始,把工作的著重點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上來。然而,中國的現代化是個什麼樣子?我們的發展藍圖又是怎樣的?其實並不十分明朗。我們提出的主要口號是到20世紀末,我們要達到比較接近世界的先進水平,並沒有規劃出具體的量化的指標。1979年年底,鄧小平在回答日本首相大平正芳關於中國整個的現代化藍圖是如何構思的時候,向世界公開了一個著名的、影響中國今后幾十年命運的設想——中國式的現代化。他說:“我們要實現的四個現代化,是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我們的四個現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們那樣的現代化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紀末,中國的四個現代化即使達到了某種目標,我們的國民生產總值人均水平也還是很低的。要達到第三世界中比較富裕一點的國家的水平,比如國民生產總值人均一千美元,也還得付出很大的努力。就算達到了那樣的水平,同西方來比,也還是落后的。”“小康”“一千美元”,鄧小平第一次用中國百姓所熟悉的語言和量化的數字,提出了中國現代化第一步所要達到的目標。人們注意到,他把到“本世紀末”實現四個現代化,達到世界發達國家水平,改為到“本世紀末”達到第三世界中比較富裕一點的國家的水平。這是中國經濟發展戰略的富有深刻寓意的重要變化。之后,鄧小平進一步將這個目標具體分解為兩步:即1990年國民生產總值在1980年的基礎上翻一番,基本解決溫飽問題﹔到20世紀末再翻一番,超過1萬億美元,人均達到800—1000美元,基本達到小康標准。1982年中共十二大正式提出了“兩步走”戰略,提出在整個80年代,用10年的時間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再用整個90年代實現人民生活的小康狀態。到了1987年,鄧小平在會見西班牙客人時,提出了中國現代化第三步發展目標,即在下一世紀用30年到50年再翻兩番,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均達到4000美元。這是鄧小平第一次提出到21世紀的長遠規劃。這一目標被寫進了黨的十三大報告中。

“三步走”戰略目標,是中國共產黨對現代化戰略目標的再設計,比之過去,有三點重要變化:一是根據我們中國的實際情況適當降低了目標要求。鄧小平多次講,過去我們開了一個大口,要在本世紀末實現四個現代化。現在,他重新闡釋了“小康”的概念,如1980年5月,鄧小平在會見英國前首相詹姆斯·卡拉漢時指出:我們的雄心壯志是實現四個現代化,經過摸索,肯定了一點,我們的四個現代化,不同於包括你們英國在內的發達國家的現代化,中國人口太多,要達到你們那樣的現代化,人均年收入五千至七千美元,不現實。我說中國平均每人年收入到達一千美元,變成“小康之家”,這就是我們的目標。在20年內大體上要增加三倍,這不容易。兩個月后,他對黨內的同志也談道:“講到中國式的現代化的概念,就是在本世紀末我們肯定不能達到日本、歐洲、美國和第三世界中有些發達國家的水平。在本世紀末我們隻能達到一個小康社會,日子可以過。”二是目標的設計具體而量化:“現在我們搞四個現代化,提的目標就是爭取20年翻兩番。到本世紀末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800—1000美元,進入小康社會。”1980年7月,鄧小平外出考察,看了幾個省。他說:“最讓他感興趣的問題就是如何實現農村奔小康,達到人均一千美元。他讓江蘇、廣東、山東、湖北、東北三省等省份,一個省一個省算賬。認為8億人口能夠達到小康水平,將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變化,就是以人民的生活狀態為標尺,以實際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概念“溫飽—小康—富裕”來設計和表述中國現代化發展的戰略步驟,這與之前以“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為發展目標的表述有了重要的區別。不再把國家的強大放在首位,而是先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再奔小康生活,再向中等發達水平發展,採取梯次發展戰略。

鄧小平用小變化、中變化和大變化來形容中國的“三步走”戰略,並把實現這個目標稱作中華民族的雄心壯志。鄧小平認為如果“三步走”戰略能夠順利實現的話,那時的中國就是很了不起的了,對世界來說都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鄧小平同時指出,要証明社會主義真正優越於資本主義,還要看“第三步”的實現,為此,還需要長時間的艱苦努力。

從調整發展戰略入手,以人民生活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重新規劃未來發展藍圖。把國家的強大建立在人民生活的改善和提高、經濟發展的基礎之上,真正體現人民富,國家強的理念。

(作者系中南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編:吳兆飛、任一林)
相關專題
· 理論書庫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