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推動法理學與國家治理現代化同頻共振

公丕祥

2020年03月09日08: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對我國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建設具有重大影響。法理學研究應及時反映和解讀時代提出的重大法律問題。

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時代背景下,找准與黨和國家制度建設緊密結合的法理學研究方向,才能更好推動中國法理學創新發展。

當代中國法理學研究要堅持從我國國家治理與法治建設的實際出發,聚焦服務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大法理問題,深入闡述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建設的基本法理邏輯。

馬克思指出,問題就是時代的口號,是它表現自己精神狀態的最實際的呼聲。法理學研究隻有密切關注時代的重大問題,才能不斷創新發展。習近平同志強調,“要加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的理論研究,總結70年來我國制度建設的成功經驗,構筑中國制度建設理論的學術體系、理論體系、話語體系,為堅定制度自信提供理論支撐。”這一重要論述對當代中國法理學研究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前進方向。

把握當代中國法理學研究的使命任務

法理學以法的現象和運動的普遍規律與一般理論為研究對象。這決定了法理學不能成為游離於現實世界的主觀臆想,必須立足生動的社會現實,反映並解讀時代提出的重大法律問題。體現時代精神,是永葆法理學學術生命力的關鍵。

當代中國正經歷著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對我國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建設具有重大影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是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國家與法的理論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人類制度文明史上的偉大創造,是在長期革命、建設、改革的艱辛探索中形成的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制度體系。當代中國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現代化進程所折射的是整個中國社會大變革大發展的歷史潮流,所要確立的是同人類制度文明進程相協調而又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

因此,中國法理學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就是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認識和把握當代中國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現代化的本質屬性、戰略目標、功能特征、結構體系、運行機理、價值取向、動力機制、實現路徑、模式選擇、發展方向等問題。自覺思考和回應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所提出的這些嚴肅的法理問題,是當代中國法理學研究的歷史使命。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關於國家與法的理論中國化最新成果為指導

馬克思主義國家與法的理論以其鮮明的歷史唯物主義國家觀與法律觀,構建了理解國家與法的現象運動規律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隨著中國社會的發展變革,馬克思主義國家與法的理論中國化取得了豐碩成果,表現為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進程中對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形成一系列與時俱進的重要理論成果。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高度,對堅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當代中國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現代化進入新時代。習近平同志著眼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科學論述我國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總體目標、內在機理、主體力量、工作布局、重點任務和條件保障,系統闡述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法治,如何全面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如何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一系列根本問題。這些重要論述是當代中國法理學研究的根本遵循。

習近平同志深刻闡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特征,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堅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各方面體制機制等具體制度有機結合起來,堅持把國家層面民主制度同基層民主制度有機結合起來,堅持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結合起來,符合我國國情,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是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重要內容,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載體。我們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國家與法的理論中國化最新成果指導法理學發展,加強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研究,回答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產生的一系列重要理論和實踐問題,努力揭示當代中國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現代化的客觀規律。

推動法理學在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創新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法理學研究在理念更新、范式轉換、空間拓展、原理闡釋、方法創新、體系重構等方面日益煥發出蓬勃的學術生機和活力。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時代背景下,隻有深入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論和實踐問題,找准與黨和國家制度建設緊密結合的法理學研究方向,才能更好推動中國法理學創新發展。

在法理學體系中,本體論具有核心地位。它所探究的是一定的國家與法的現象賴以存在的根基。對此,許多思想家力圖通過復雜的法學思維,為自己的法理學體系尋求本體論意義上的理論根據。當代中國法理學本體論的深厚根基,就在於對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建設的經濟社會條件進行深入探究,把握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由此確立當代中國法理學的歷史和邏輯基石。

從法理學價值論來看,對國家與法的現象進行價值分析,是指一定社會主體對一定國家與法的現象的價值評價和價值選擇。這種價值評價和價值選擇,反映了社會主體的價值判斷,反映了社會主體的法治觀念。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要求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建設彰顯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也需要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日益增長的要求。因此,中國法理學價值論的時代含義,就是在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建設中,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作為推進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現代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從法理學功能論來看,法理學研究基於對國家與法的現象的認識,對法律能否滿足社會生活需要等問題進行功能分析,涉及功能性質、功能取向、功能類型、功能狀態、功能評價等諸多發展層面的問題。當代中國社會發展對制度與法治的需求日益豐富多元。當代中國法理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不僅要深入探討國家制度、法律制度與發展之間的關系,而且要深刻把握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現代化在保障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中的作用,充分展示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建設對實現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高質量發展的意義,著力分析解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問題,走出一條體現中國特色的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現代化道路。

不斷深化和拓展當代中國法理學研究

建立和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法理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艱巨任務,已經擺在當代中國法理學研究者面前。當代中國法理學研究應堅持從我國國家治理與法治建設的實際出發,聚焦服務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法理問題,深入闡述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建設的基本法理邏輯,推動研究不斷深化和拓展。

研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國家治理和法治建設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植根於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所積澱的深厚歷史文化傳統。在綿延不斷的中華文明發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獨特的、博大精深的國家制度文化與法律文化,形成了關於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的豐富思想,如大同、大一統、德治、民本等。我們可以從研究古代國家制度與法律制度建設的成敗得失中提煉和概括我國古代國家治理與法律發展的智慧,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總結新中國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建設的基本經驗。實踐証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是一套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制度體系。當代中國法理學研究應系統回顧新中國成立以來黨領導人民推進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建設所走過的道路,深入分析各個歷史時期國家治理面臨的突出問題、選擇的治理方略及其實際效果,認真總結其中的寶貴經驗。

著眼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把握法理學創新發展的主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當代中國法理學研究應以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戰略引領,樹立強烈的問題意識,科學認識和准確把握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和問題,適應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的新要求,深入探討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現代化所蘊涵的法理命題,促進當代中國法理學在新的時代條件下豐富發展,為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法理支撐。

(作者為南京師范大學中國法治現代化研究院院長、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

《 人民日報 》( 2020年03月09日 09 版)

(責編:任一林、萬鵬)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