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人民要論:以辯証思維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教育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2020年03月04日08:0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內容提要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緊密聯系、相互影響。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堅持在防控中發展、在發展中防控,以辯証思維處理好突出重點與統籌兼顧、當前與長遠、"危"與"機"、"常"與"變"的關系,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努力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雙勝利。   

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指出,“隻要我們變壓力為動力、善於化危為機,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強化‘六穩’舉措,加大政策調節力度,把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充分釋放出來,就能夠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這一重要論述,為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密切聯系、相互影響。在確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動非疫情防控重點地區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關系到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物質保障,關系到民生保障和社會穩定,關系到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關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完成“十三五”規劃,關系到我國對外開放和世界經濟穩定。當前,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復雜,防控正處在最吃勁的關鍵階段。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首先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沒有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經濟社會發展就無從談起。反過來,如果經濟社會發展長時間停擺,疫情防控乃至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也會失去物質保障。這就意味著,必須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持在防控中發展、在發展中防控,努力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雙勝利。

處理好突出重點與統籌兼顧的關系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疫情防控成為重中之重。同時應看到,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需要堅持“十個指頭彈鋼琴”的認識論、方法論,既突出重點又統籌兼顧,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統籌抓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如何在較短時間內整合力量、全力抗擊疫情,這是很大的挑戰﹔在疫情形勢趨緩后,如何統籌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這也是很大的挑戰。”

在處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關系的問題上,要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統一的辯証思維。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行﹔顧此失彼,隻見樹木不見森林也不行。運用辯証思維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一方面,要繼續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既看到疫情形勢出現的積極變化,又看到疫情防控形勢仍然嚴峻復雜,按照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准施策的總要求,咬緊牙關、毫不放鬆,抓緊抓實抓細各項防控工作。另一方面,要下更大氣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既不能對不同地區採取“一刀切”的做法、阻礙經濟社會秩序恢復,又不能不當放鬆防控、導致前功盡棄。隻有這樣,才能把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降到最低,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處理好當前與長遠的關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會對經濟社會造成較大沖擊。越是在這個時候,越要用全面、辯証、長遠的眼光看待我國發展,越要增強信心、堅定信心。”事實表明,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關鍵要有長遠的眼光、堅定的信心,看到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疫情的沖擊是短期的、總體上是可控的。

我國是個大國,韌性強、潛力足、回旋余地大。這次疫情對宏觀經濟運行的影響是階段性、暫時性的,不會改變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在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同時,努力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突出工作的前瞻性,對於疫情可能帶來的經濟社會發展問題早有研判之思、早拿應對之策、早施落實之舉,時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謹慎、見葉知秋的敏銳,多一些未雨綢繆,完成好疫情防控階段性任務,堅定不移朝著經濟社會發展長遠戰略目標穩步邁進。

處理好“危”與“機”的關系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造成的沖擊,要避免兩種恐慌症:一種是疫情恐慌症,談“疫”色變﹔另一種是發展恐慌症,擔心經濟社會發展會因疫情而中斷。要看到疫情這一危機中並不隻有“危”,同時蘊含著“機”。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就是要變壓力為動力、善於化危為機。

隨著疫情防控工作的深入開展,從“危”到“機”轉變的可能性正在增大。一方面,經濟社會發展空間更為寬廣。疫情對一些傳統行業造成較大沖擊,而智能制造、無人配送、在線消費、醫療健康等新興產業則展現出強大成長潛力,將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增長點。此外,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我國在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等方面存在明顯短板。經歷這次疫情,通過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我國公共衛生法治保障將進一步強化,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統一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等將更加健全和完善,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將進一步提高。另一方面,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更為旺盛。受疫情影響,一些企業在資金周轉和用工等方面可能會面臨一些困難,但這些影響畢竟是短期的。疫情過后尤其是隨著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以及新增長點的出現,新的需求又會創造出來,從而形成對經濟新的拉動力。疫情防控期間,居家群眾積累了巨大的消費需求,如對健康生活相關產品與服務的需求,對互聯網經濟、線上服務的需求等,一經有序釋放,必將形成新的產業牽引力。諸如此類的機遇和潛力,隻要善於利用和發掘,就會成為未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能。

也要看到,由“危”向“機”的轉化不會自動完成,而是需要我們善於發現和把握機遇。沒有敏銳的眼光,就難以在疫情防控中發現機遇﹔不能及時、有效把握機遇,機遇也會悄悄溜走。這就要求廣大黨員、干部努力提高工作本領,不斷增強綜合能力和駕馭能力,學習掌握自己分管領域的專業知識,使自己成為行家裡手。隻有主動擔當、積極作為,才能履險如夷、化危為機。

處理好“常”與“變”的關系

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雙勝利,需要處理好“常”與“變”的關系,善於從“變”中看出“常”、從“常”中看到“變”。這裡所講的“常”,是指發展趨勢和規律﹔“變”,則指事物的發展變化。

首先,對“常”要有正確的認識和把握。從發展趨勢來看,盡管我們現在遇到比較嚴重的困難,面臨諸多難題,但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隻有堅定信心,保持戰略定力,才能因勢利導、推動發展。從發展規律來看,面對當前的疫情,當然需要應急性的處置措施,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還要堅持實事求是,尊重規律、把握規律,嚴格按規律辦事,否則就會好心辦壞事,犯主觀主義錯誤。

其次,對“變”要有合理的應對。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對於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予以精准、靈活對待與處理。各地疫情和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不同,應“變”的策略、手段和方法決不能千篇一律,而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特別是對於復工復產不能搞“一刀切”,要根據實際情況找到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最佳平衡點、結合點,周密安排、精准施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低風險地區要盡快將防控策略調整到外防輸入上來,全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中風險地區要依據防控形勢有序復工復產。高風險地區要繼續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符合條件的省份要適時下調響應級別並實行動態調整。”合理運用“常”與“變”的辯証思維,就能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需要深刻認識到:疫情防控不放鬆,經濟社會發展不停步,二者緊密相關、相互促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疫情對經濟運行的影響還會持續,主要會體現在加劇工業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延緩投資項目建設進度、抑制內外商務經貿活動、加大穩就業壓力等方面。對這些現實問題和潛在影響,要做到心中有數,積極進行應對。”積極應對,必須爭取主動、迎難而上,在防控好疫情的同時為經濟社會發展贏得先機,在統籌謀劃中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進一步激發經濟社會活力,形成積極健康的發展態勢,保持我國經濟社會良好發展勢頭,確保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

(執筆:豐子義) 

《 人民日報 》( 2020年03月04日 09 版)

(責編:任一林、萬鵬)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