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偉偉
2019年11月12日09:20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推薦閱讀
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現代化是人類文明發展與進步的標志。20世紀60年代,中國共產黨首次提出“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正式將“四個現代化”確定為國家發展總體戰略目標。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10月31日剛剛閉幕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將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確定為全黨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
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提出,既是對以往“四個現代化”的提升,又是在全球治理競爭背景下推進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然選擇。國家治理現代化是人類政治文明發展的標志,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動力。概括起來,國家治理現代化對人類文明發展的貢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國家治理現代化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標志。西方發達國家在實現經濟現代化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付出了沉重代價。例如,西方國家的早期工業現代化經歷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后來在西方主導的世界經濟體系中,成功地將經濟現代化的代價轉移到發展中國家,順利實現了產業轉型和升級。我國的現代化也經歷了不斷探索與反思的過程。現代化應該是一個包括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態文明等在內的全面現代化,應該是一個有機的、協調的、動態的和整體的系統,特別是作為政治文明現代化的國家治理現代化能夠為物質層面的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國家治理現代化包括治理體系現代化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兩個方面。強調體系,意味著國家治理現代化是系統性、整體性和全面性的現代化,不是過去那種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的碎片式的現代化發展模式。強調能力,意味著國家治理現代化以建立高效運作的制度體系為核心,以提高制度的整體治理績效以及提高國際競爭力為目的,不是過去那種低效率的粗放式發展模式。國家治理現代化將為國家的發展提供整體性、全面性、系統性的發展戰略,統籌解決現代化進程中的不均衡、不協調問題,從而實現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
其次,國家治理現代化為人類文明的傳承作出重要貢獻。20世紀90年代以來,治理理論開始興起並向全球傳播。治理涉及權力的轉換和權威在社會的運作方式,它所關注和解決的問題是人類社會由誰來治理以及如何治理。治理是人類追求政治文明進步和社會發展的新理念和新思路。治理競爭也逐漸成為統領人類文明發展的新的競爭模式,同時一種超越國界的全球治理也日益興盛。相互學習和借鑒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基本規律,也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實現高速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經驗。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意味著要樹立全球戰略視野,在立足國情的基礎上,以積極主動的開放心態,廣泛學習和借鑒人類社會優秀文明成果,並在此基礎上發展創新。鄧小平說過:“我們的制度將一天天完善起來,它將吸收我們可以從世界各國吸收的進步因素,成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具有顯著優越性和強大生命力的制度,在堅持和鞏固的同時,需要不斷發展和完善,把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以治理效能彰顯制度優勢。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無疑將會為人類文明的傳承做出重要貢獻。
第三,國家治理現代化為人類文明的多樣性作出開創性貢獻。現代化道路具有多樣性是被人類文明發展歷程所反復証明的,選擇何種現代化道路是各國人民的自由權利。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就是要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模式。為此,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不能要求有著不同文化傳統、歷史遭遇、現實國情的國家都採用同一種發展模式。中國在漫長的歷史時期曾為世界貢獻了燦爛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僅給人類社會貢獻物質文明,而且要貢獻政治文明,特別是制度文明,為人類文明的多樣化做出開創性的貢獻。
(作者系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研究員)
系列解讀
相關專題 |
· 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系列解讀 · 聚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