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歷史唯物主義研究的深化和拓展

趙家祥

2019年10月21日07:2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歷史發展的動力是多方面的,這些動力緊密聯系、互相制約,構成一個歷史發展的動力系統。

■實踐觀點不僅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而且是整個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觀點。

■對歷史發展客觀規律性的認識和揭示,為人們創造歷史的能動活動開辟了廣闊天地,使人的主體能動性得以更自由、更充分的發揮。

■人類社會是一個結構極其復雜的系統,在各種要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下,社會發展往往呈現出不同發展階段和發展類型。

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的重大發現之一,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新中國成立70年來,歷史唯物主義研究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有很大進展,取得了豐碩研究成果。

主要研究課題和總體進展

1961年艾思奇主編的《辯証唯物主義 歷史唯物主義》教科書,是當時我國一部影響最大、使用最廣的教材。該書的歷史唯物主義部分在緒論之外,講了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階級和國家、社會革命、社會意識及其形式、人民群眾和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六個方面內容。

改革開放以來,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研究的領域不斷拓展,對概念和原理的闡發不斷深化。除了繼續研究上述六個方面內容,還對實踐基礎上人、自然、社會的統一,社會實踐的本質、形式及其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地位,社會發展規律的性質、特點及其實現形式,歷史過程論和歷史動力論,歷史決定論和主體選擇論,歷史進步論和歷史代價論,普遍交往論和世界歷史論,歷史認識論和歷史方法論,人類社會的時空結構,人的本質和人類解放等重大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我國學術界對《資本論》及其手稿中的歷史唯物主義理論、馬克思恩格斯的東方社會發展道路理論以及《古代社會史筆記》《歷史學筆記》對歷史唯物主義的貢獻作了深入研究,大大豐富了歷史唯物主義體系。此外,一些學者還將眼界從國內擴展到國外,注重借鑒、吸收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有益成果。

深化和拓展對歷史發展動力的認識

歷史發展動力理論是歷史唯物主義體系的重要內容。20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們主要講歷史發展的三大動力,即社會基本矛盾是歷史發展的基本動力,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決定性力量。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學者極大地深化和拓展了對歷史發展動力的研究,認為歷史發展的動力是多方面的,這些動力緊密聯系、互相制約,構成一個歷史發展的動力系統。截至目前,學者們概括的歷史發展動力主要有:地理環境和人口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社會基本矛盾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個人和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社會意識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分工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需要和利益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交往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革命和改革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科學技術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等。伴隨世界新科技革命的興起和深入發展,我國學術界加強了對科學技術在歷史發展中作用的研究。

深化和拓展對實踐觀點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地位的認識

習近平同志指出:“實踐的觀點、生活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觀點,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區別於其他理論的顯著特征。”這科學概括了實踐觀點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地位,深化了對馬克思主義實踐性的認識。

我國學術界對實踐觀點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地位的認識,有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一些學者首先認識到,實踐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觀點,這是由於列寧說過“生活、實踐的觀點,應該是認識論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此后認識到,實踐觀點不僅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觀點,而且是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的基本觀點,因為馬克思說過“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再后來認識到,實踐觀點不僅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歷史觀的基本觀點,而且是整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經過真理標准問題大討論,學術界進一步認識到,實踐觀點不僅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而且是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在內的整個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觀點。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人民的理論、實踐的理論、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這四個特點是有機統一的。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性與科學性是統一的,它在實踐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性與人民性是統一的,它是通過革命實踐實現人民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性與開放性是統一的,它在實踐基礎上不斷探索和回答時代發展提出的新課題,回應人類社會面臨的新挑戰。

深化和拓展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

歷史唯物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學者從多個層面和角度深化和拓展了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

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建立在實踐基礎上。正如恩格斯所說,社會發展規律就是“人們自己的社會行動的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不是人類之外某種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創造的,它就產生於、存在於人的社會實踐活動中,並且通過人的社會實踐活動來實現。

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具有客觀性。人類的活動是有意識、有目的的,而且正是人類有意識、有目的的實踐活動創造了人類歷史,形成了人類歷史發展規律。但不能因此就否定歷史發展規律的客觀性,人類創造歷史的活動是受客觀條件制約的,任何人都不能隨心所欲地創造歷史。

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具有抽象性和非直接實現性。它隱藏在各種社會現象的背后,是看不見摸不著的,需要通過抽象思維來把握。馬克思指出:“分析經濟形式,既不能用顯微鏡,也不能用化學試劑。二者都必須用抽象力來代替。”分析經濟形式是如此,分析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也是如此,必須通過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進行深入分析才能揭示人類社會的本質和發展規律,並用以指導人類的實踐活動。

歷史決定論和主體選擇是統一的。歷史唯物主義決定論是一種承認社會發展具有客觀規律性、必然性和因果制約性的理論,它不僅不否認和排斥主體選擇的作用,而且認為它是歷史決定論得以實現的前提。在歷史唯物主義決定論看來,對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性的認識和揭示,為人們創造歷史的能動活動開辟了廣闊天地,使人的主體能動性得以更自由、更充分的發揮,從而能夠以日益合乎規律的活動更加自覺地創造自己的歷史。

深化和拓展對社會形態劃分理論的認識

社會形態及其劃分理論,是歷史唯物主義最基本的理論之一。人類社會是一個結構極其復雜的系統,在各種要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下,社會往往呈現出不同發展階段和發展類型。人們可以根據實踐需要,從不同角度、根據不同標准、運用不同方法劃分社會形態。

以生產關系的不同性質為標准,可以把人類歷史劃分為依次更替的五種社會形態,即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是共產主義社會的第一階段,這是歷史唯物主義劃分社會形態的基本方法。隨著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學者們發現,在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除了五種社會形態劃分法,還有三種社會形態劃分法。三種社會形態劃分法以人的發展狀況為標准,把人類歷史劃分為依次更替的三大社會形態:人的依賴性社會、物的依賴性社會、個人全面發展的社會。三種社會形態劃分法和五種社會形態劃分法,在本質上是一致的。人的依賴性社會包括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三種社會形態,物的依賴性社會是資本主義社會,個人全面發展的社會是共產主義社會。我們既不能用三種社會形態劃分法否定五種社會形態劃分法,也不能用五種社會形態劃分法否定三種社會形態劃分法,二者都是直接或間接以生產關系性質為標准劃分的,均屬於經濟的社會形態范疇。此外,還可以用生產力和技術發展水平以及與此相適應的產業結構為標准來劃分社會形態。這樣劃分出來的社會形態,可以稱之為技術社會形態。人類歷史發展至今,經歷了漁獵社會、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信息社會這一技術社會形態序列。

關於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以后的社會發展分期,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將其分為三個大的階段:從資本主義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時期,共產主義社會的第一階段即社會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高級階段。黨的十三大報告系統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認為“我國從五十年代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到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基本實現,至少需要上百年時間,都屬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對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以后社會發展階段劃分理論的重大貢獻,也是對整個社會形態劃分理論的貢獻。習近平同志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但必須認識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習近平同志強調,“我們推進改革發展、制定方針政策,都要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都要充分體現這個基本國情的必然要求,堅持一切從這個基本國情出發。任何超越現實、超越階段而急於求成的傾向都要努力避免,任何落后於實際、無視深刻變化著的客觀事實而因循守舊、固步自封的觀念和做法都要堅決糾正。”所有這些,都是對歷史唯物主義社會形態劃分理論具體而重大的貢獻。

(作者為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 人民日報 》( 2019年10月21日 13 版)

(責編:王靜、呂騰龍)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