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人民時評:看清“AI算命”的“算錢”真面目

周珊珊

2019年10月10日07:4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破除網絡迷信,監管必須與時俱進,找准病灶、標本兼治

通過手機上傳一張正面照片,給出一些個人信息,短短數秒就能收到面相評分和命運報告,號稱“准確率達95%”“能看透你的一生”……最近一段時間,“AI算命”風靡網絡,引發關注。

置身於移動互聯時代,“算命”把戲正在不斷變換形式,在網絡空間潛滋暗長。現實中,在微博微信上隨手一搜,就能找到諸如“AI相面”“人工智能看手相”等內容。從在線相面、算卦,到電話號碼、車牌號查吉凶,人們似乎隻需點點鼠標、動動指尖,就能預判前程、掌握命運。

與傳統形式的迷信相比,披著“大數據、人工智能”外衣的網絡迷信,因其打著科學的旗號、宣揚技術的加持,往往更具有欺騙性、迷惑性,潛在危害不容小視。更有甚者,宣稱網絡算命、佔卜等同於科學預測,將重拾封建糟粕的行為美化為弘揚傳統文化。事實上,根據媒體報道,“AI算命”披著算命的皮,實則是在“算錢”。各種形式的“AI算命”並非完全免費,用戶想要看到詳細完整的內容,往往需要付費購買增值服務,或以“邀請好友”“看廣告”等增加下載量或廣告收益。此外,用戶在算命時授權個人信息、上傳照片以及分享指定動作的視頻,也存在隱私泄露的風險。

從表面上看,以“AI算命”為代表的網絡迷信,借助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進行圖像統計分析,並按照程序輸出模板結論。但仔細推究,其內核依然是迷信,本質仍是依靠籠統的、一般性的描述來讓人信服,對應著心理學上的“巴納姆效應”。正因此,對待不斷改頭換面的網絡迷信,既應強化“硬”的一手,加強治理,堅決懲治相關違法違規行為,也應注重“軟”的方面,加強引導,從根源上鏟除封建迷信的土壤。

破除網絡迷信,監管必須與時俱進,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前不久,安徽某地公安機關偵破了特大系列網絡迷信詐騙案,抓獲涉案人員100名,涉案金額逾5000萬元。這啟示我們,無論迷信生成多少新變種,一旦滋生危害,相關監管措施都應及時跟進,徹底斬斷黑色利益鏈。與此同時,除了事后的懲處,也應強化網絡平台的主體責任,對用戶進行必要的提醒和約束,努力做到防患於未然。

破除網絡迷信,防止“算命”這類迷信活動卷土重來,還得找准病灶、標本兼治。在嚴厲打擊違規線上迷信活動的同時,我們還應弘揚積極向上的價值理念,大力倡導科學精神,讓“算命”把戲無所遁形、沒有市場。《荀子》有言:“相形不如論心,論心不如擇術。”相面、算命,改寫不了命運,隻有頑強拼搏、艱苦奮斗,用汗水去澆灌夢想,才能夢想成真。也應看到,公民的科學素質是衡量創新型國家的重要標准。調查顯示,近年來公民整體科學素質水平穩步提升,但全民科普仍需久久為功。

破除網絡迷信是一場持久戰。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億萬人民的科學素質、文明素養必將持續提升,不斷激發相信科學、破除迷信的正能量。

《 人民日報 》( 2019年10月10日 05 版)

(責編:劉尤罕、萬鵬)
相關專題
· 重要評論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