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系列解讀(15)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歷史實踐、內在邏輯和現實路徑

韋安寧
2019年10月08日09:03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推薦閱讀

習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習近平: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 確保主題教育取得扎扎實實的成效

習近平:全黨必須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在新時代把黨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這是黨的十九大的主題。而我們黨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已經成為新時代的最強音,是中國共產黨對人民的需求作出的鄭重回應。

一、歷史實踐:造福人民的行道之旅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始終把人民的幸福和國家的復興作為自己的使命和責任,在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中,不斷地回應民眾新的價值需求、解決新的時代課題、創造新的偉大飛躍。回望歷史起點,重溫原初之心和歷史使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我們黨把握歷史變遷大勢,確立的立黨之本﹔是我們黨順應歷史發展情勢,明誓的立民之心﹔是我們黨肩負改造歷史重任,宣示的立新之意。審視歷史節點,勿忘初心依舊,使命在肩。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開啟民族振興之路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開啟了中國革命新的歷史起點。在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正確領導下,中國共產黨以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當家作主為使命,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觀點、立場和方法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正確分析了中國革命的性質、對象、任務、方式,創造性地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回答了“中國革命向何處去”的時代課題。經過28 年艱苦卓絕的斗爭,帶領中國人民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的偉大意義在於中華民族以獨立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東方,站在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國以磅礡氣勢展示大國國威,彰顯歷史底蘊,中國人民以昂揚的斗志和沖天的雄心走上了民族振興的歷史征程,“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二)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時期,開拓民族發展之路

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正確分析了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明確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產主義。以發展生產建設小康社會、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提升國家綜合國力為使命,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性進程,鄭重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時代課題。改革開放偉大戰略的實施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打破了舊有體制機制的束縛﹔極大地解放思想,沖破藩籬,激發人民勇於創新的意識﹔極大地改變貧窮和落后的面貌,激勵人民走向富強,實現共同富裕。中國共產黨以自我革新的勇氣懷揣初心,以改革開放的意志肩負使命,奮力開拓民族發展之路。改革開放 40 年的實踐充分証明,科學發展是最硬的道理,全面發展是最高的追求,可持續發展是最好的路徑。

(三)社會主義建設奮斗新時代,開辟民族強盛之路

在社會主義建設奮斗的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使命,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進程。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描繪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至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藍圖,明確了新時代黨和國家奮斗的目標和實現路徑,進一步指明了黨和國家事業的前進方向,鄭重地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課題,對人民作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庄嚴承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意味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產生新飛躍,理論思維更加成熟,話語表達更加自信,實踐邏輯更加縝密﹔意味著“中國道路”的價值目標、“中國方案”的價值參照、“中國智慧”的價值追求越發彰顯時代意蘊和當代意義﹔意味著人民群眾的創造精神、奮斗精神、團結精神和夢想精神前所未有地迸發出來,為實現中國夢,“中國人民相信,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

二、內在邏輯:造福人民的道統傳承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一個理論命題,蘊含著“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的內在邏輯。追本溯源,共產黨人的“初心”源於馬克思主義,源於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信黨的根基在人民、黨的力量在人民,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斷把為人民造福事業推向前進。”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成功帶領中國人民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和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就是因為我們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立場和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價值目標。

(一)探尋初心中的文化脈絡,展現黨內政治文化的引領性

初心中的黨內政治文化伴隨黨的歷史征程不斷孕育和成熟,形成了源頭清晰、主旨鮮明、內容豐富的黨性政治文化思想體系。毛澤東1942年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立場問題。我們是站在無產階級的和人民大眾的立場。對於共產黨員來說,也就是要站在黨的立場,站在黨性和黨的政策的立場。”正是始終堅持人民立場,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找到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任務。鄧小平始終把“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作為改革開放的出發點,鮮明提出了“三個有利於”的標准,強調改革開放的根本判斷標准,歸根結底是為了給人民以最大的實惠和利益。正是基於這樣的人民主體論,中國共產黨人先后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強調“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強調“核心是以人為本”,即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破除阻礙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一切思想和體制障礙,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把“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價值取向貫穿於改革發展穩定、治黨治國治軍、內政外交國防等治國理政的現實實踐之中,不斷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在完成初心,實現使命的進程中發揮著引領作用。加強政治文化修養能夠增強使命意識,牢固樹立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堅定理想目標,牢記歷史使命﹔加強道德文化修養能夠傳承優秀傳統思想文化的歷史底蘊,彰顯當代理想價值的時代意蘊﹔加強理論文化修養能夠拓寬理論視野,提升思想境界,始終堅持問題導向,把握理論精髓,實現新飛躍,達到新高度。

(二)厘清初心中的思想源頭,闡明新時代精神的開創性

黨的初心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也是激勵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前赴后繼、英勇奮斗的根本動力。黨的十九大閉幕僅一周,2017年10月31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一行,專程前往上海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到浙江嘉興南湖紅船,回顧建黨歷史,重溫入黨誓詞。中華民族經過近100年的奮斗,從積貧積弱、四分五裂,到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走向偉大復興,靠的就是共產黨人的初心。一個大黨誕生於一條小船,“紅船精神”成為中國革命精神之源,它同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伴隨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開創了一個又一個嶄新時代。以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始終立於歷史的潮頭,引領時代的發展﹔以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置身改革的前沿,推動偉大事業不斷前行﹔以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肩負職責和使命,實現人民的根本利益。初心中的思想源頭成為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歷史起點,成為中國共產黨改革精神的邏輯起點,成為中國共產黨新時代精神的夢想起點。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近100年歷史,無論是新中國成立前的約30年歷史,還是新中國成立后的70年歷史,都是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矢志不移、契而不舍,持之以恆、始終如一,前赴后繼、一往無前地奮斗、流血、犧牲的結果。順利、平坦、得勢的時候需要對勝利、對目標的恆心,坎坷、挫折、低谷的時候更是需要有恆心、有毅力,不動搖、不放棄。我們一代一代共產黨人正是始終堅守著馬克思主義的這一根本立場,不斷帶領和團結人民群眾進行革命、建設、改革和發展,從一個個勝利走向了更大的勝利。

(三)把握初心中的思維向度,明示理想坐標的標識性

初心中蘊涵著多軌跡的思維向度,對照目標的終點和理想的高點,標識度清晰,指向性鮮明。讓無產階級擺脫奴役和壓迫,成為這個世界的主人,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使命。這個使命就是讓人民大眾擺脫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想的奴役和壓迫,成為自由全面發展的人,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價值追求。實現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一以貫之的最高理想、價值追求和邏輯起點。馬克思主義就是關於無產階級革命和人類解放的理論和綱領體系。“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實現人的解放和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價值追求,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始終堅守的價值理性,更是中國共產黨“初心”的價值旨歸。馬克思在《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這篇作文中,就以非常優美的語言充滿激情地表達這一崇高理想,“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默默地、但是永恆發揮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洒下熱淚”。這就是人民的立場,就是為了人民大眾的自由和解放。在馬克思看來,資本主義社會中種種不公正、不合理現象產生的根源在於資本主義制度本身所具有的不平等、不自由以及人與人之間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生產條件和發展成果都不能由人民共享,因此,馬克思主義自產生之日起,就以推翻資本主義制度,建立共同富裕、人人共享的新社會為目標。在馬克思所設想的理想社會中,每個人在自由全面發展的基礎上,通過“自由人”的“聯合體”共建共享社會發展成果。

造福人民、以人民為中心是蘊含並貫穿於“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理論邏輯前提。理順理論邏輯,傳承和發揚不忘初心就是要謹記角色定位、責任擔當和使命要求﹔就是要抱定理想,認准來路,踐行使命﹔就是要沿著正確的航向,行穩致遠,駛向彼岸。以縝密的邏輯思維推演和表明初心中的基本理念和核心追求,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中國邏輯”的標注,展示新時代的發展思路﹔以理性的價值思維宣示和闡釋初心中的理想目標和現實意義,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中國價值”的標簽,展現新時代的發展導向﹔以清晰的理論思維明確和描繪初心中的實踐要求和美好願望,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中國道路”的標線,明示新時代的發展旨趣。

三、現實路徑:造福人民的實踐要求

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首要的基本觀點,在包含著“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第一文件”《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 中,馬克思指出:“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實踐是永葆初心,踐行使命的現實保証。新時代堅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是要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踐中,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為指導,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一)走精准扶貧攻堅之路,攻堅克壘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第一個百年目標的戰略高度,對如期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意志之堅、力度之大、影響之深,前所未有。今年4月15日至 17日在脫貧攻堅進入決勝的關鍵階段,總書記走進重慶石柱縣的學校、農村,向群眾面對面地實地了解脫貧攻堅情況,並主持召開解決“ 兩不愁三保障” 突出問題座談會,擂響了催征的戰鼓,吹起了沖鋒的號角。廣西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在 2017年 4月親臨視察時指出,廣西是革命老區,是貧困地區,也是邊境地區、民族地區。脫貧攻堅工作做好了,邊疆穩定、民族團結就有了堅實基礎。在自治區成立 60周年之際,親自題詞“建設壯美廣西 共圓復興夢想”。這無不飽含著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親切關懷和殷切期望。打好脫貧攻堅戰的關鍵是克服“意識貧困”“思路貧困”的消極思想,崇尚“精准扶貧,功在不舍,精准脫貧,志在必得”的實干精神,著力挖“貧”根,尋“困”源,既有政策兜底,又有措施保本﹔既能對症下藥,又能實現增收﹔既要因地施策,又要符合民意,堅持精細化管理、精確化配置、精准化扶持的實踐理念,保証“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

(二)擇全面小康決勝之路,兌現承諾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要實現的第一個百年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從現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所謂決勝,就是舉全黨全國之力,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而奮斗,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從時間來看,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之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是一個“數字游戲”或“速度游戲”,而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目標。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在2019年4月22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進展,要正確認識面臨的短板問題,聚焦短板弱項,實施精准攻堅。因此,決勝期必須堅持底線思維,既要對扶貧、脫貧的困難和復雜情況保持清醒的認識,又要在扶貧攻堅中積極作為,敢於擔當﹔堅持辯証思維,抓住主要矛盾,著力解決發展進程中不充分不平衡的問題,既不能擅自拔高標准,吊足胃口,又不能隨意降低標准,敷衍了事﹔堅持系統思維,實現全面小康是一項系統性建設工程,既有脫貧攻堅任務,還有高水平小康建設要求,既有局部的階段性舉措,還有全局的總體性目標,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三)定現代化強國復興之路,實現夢想

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有鮮明的問題意識,針對當代中國面臨的實際問題,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堅持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運用戰略思維和辯証思維,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行戰略思考、戰略謀劃和戰略安排,科學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証等一系列基本問題,對經濟、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民生、生態文明、國家安全、國防和軍隊、“一國兩制”和中國統一、外交、黨的建設等各方面工作作出理論分析和實踐要求,涉及到了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方方面面,繪制了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戰略路線圖。

強國的標志體現在綜合國力日益強盛,不僅保持體量大、總量大,而且要求發展質量高,社會效益好﹔體現在新時代話語體系日臻成熟,不僅要傳播好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而且要向全世界推介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中國理念”和“中國智慧”﹔體現在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感召力越發強大,不僅要傳承民族優秀傳統思想文化,而且要發揚新時代改革精神、創新精神,把握中華民族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機遇,努力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個宏偉藍圖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根據實踐經驗和實踐要求而繪制的,也是在永不懈怠的偉大斗爭和接續奮斗中變成現實的。當前,我們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從黨內看,我們面臨著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等四大考驗﹔從領導干部看,我們面臨著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等四大危機。越是“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越是“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越是要堅守信仰,堅持信念,堅定信心。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強調,小到一個人、一個集體,大到一個政黨、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隻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會愈挫愈奮、愈戰愈勇,否則就會不戰自敗、不打自垮。正是在歷史性的實踐中,我們沿著科學的路線圖,引領承載中國人民偉大夢想的航船破浪前進,勝利駛向光輝的彼岸,不斷實現事實與價值的統一、現實與理想的統一、實然和應然的統一。

(作者系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工業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


相關解讀

從三個維度理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深刻內涵

從“四個統一性”辨析“初心”與“恆心”的關系

認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重大意義的三個維度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忘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譜寫新時代新篇章

對標檢視找差距,牢牢把握主題教育總要求

將思想建黨、理論強黨貫穿於主題教育全過程

結合新時代新要求牢牢把握黨的初心和使命

從“三個需要”出發深入開展主題教育

弘揚“紅船精神”堅守以人民為中心的“初心”

以真摯的人民情懷滋養初心

以響當當的堅定立場,執著的精神追求堅守“初心”

共產黨人要以擔當作為踐行初心使命

百姓的幸福是黨的事業蓬勃發展源源不斷的動力

(責編:吳兆飛、任一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