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大家手筆:為制度自信奠定堅實基礎

桑玉成

2019年09月20日08:0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制度的形成離不開具體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環境。一個國家實行什麼樣的制度,走什麼樣的發展道路,必須與這個國家的國情和性質相適應。習近平同志指出,“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治理體系,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決定的,是由這個國家的人民決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在我國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

制度自信體現為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人們對一系列體制機制安排的贊成、支持、擁護,以及自覺在制度框架內謀事干事。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來說,制度自信表現為對這一制度體系的積極認同和評價。制度自信雖是一種主觀心理狀態,但建立這種自信卻不只是主觀努力的結果,而需要堅實的客觀基礎。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認同和擁護,正是源於這一制度行之有效,是符合中國實際、能保障我國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好制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實現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中逐步建立和完善的,體現了對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正確把握,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弘揚,對人類其他社會制度和發展經驗的吸收借鑒,以及對改革開放實踐經驗的總結和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能有效解決我國現實問題、促進生產力持續發展、維護社會團結穩定。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高度重視制度建設,推動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良性互動、有機結合。既支持改革試點、鼓勵基層創新,又注意及時總結改革經驗,將其上升為行之有效的制度,鞏固和保障改革成果。改革不是單個領域體制的調整和修補,而是各方面體制與制度的創新﹔不是某個領域體制改革的單向推進,而是各領域、各層次改革的系統推進﹔不止步於改革體制機制,而是著眼於制度聚合與集成,形成總體性的制度成果和制度文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發展。實踐不斷變化發展,制度則具有相對穩定性。隨著時間推移、形勢變化,一些具體制度總會存在與實踐發展要求不相適應之處。這就需要不斷對制度進行調整,以保持其對社會發展的適應性。特別是對於我們這樣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國情復雜的社會主義國家來說,在構建和完善制度方面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照搬,更不能聽信他人的指手畫腳。我們需要在實踐中反復摸索,不斷革除體制機制弊端,將適合經濟社會發展的有益做法固定下來,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制度更富生命力,讓制度本身的功能和優勢更充分地發揮和展現出來。

新的時代條件下,我們需要不斷拓展制度完善的空間,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功能和優勢更加彰顯。用制度建設鞏固改革成果,也通過制度建設進一步激發改革動力。通過完善制度來提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讓制度更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為社會充滿生機活力提供重要保障,為國家與社會創新發展提供不竭動力。完善制度要始終把握人民利益這個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制度保障人民參與改革發展進程、共享改革發展成果,讓制度獲得廣大人民群眾的理解與支持,為制度自信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作者為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政治學會副會長)  

《 人民日報 》( 2019年09月20日 09 版)

(責編:任一林、萬鵬)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