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行動指南

王一鳴

2019年07月22日07:5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在“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一章中,集中闡釋了習近平同志關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重要論述。這些重要論述系統回答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發展理念、發展階段、體制基礎、發展路徑和根本任務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建設實踐的理論結晶,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行動指南,對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作出了原創性貢獻。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實踐的理論結晶

理論在回答時代之問中創新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一個鮮明特征就是我國進入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發展階段,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在新時代我國波瀾壯闊的發展進程中、在恢宏卓絕的豐富實踐中,習近平同志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與時俱進地回答和解決了我國經濟建設面臨的一系列重大課題,成功駕馭我國經濟巨輪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國內外環境的深刻復雜變化,習近平同志科學把握世界發展大勢和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征,先后作出三期疊加、經濟發展新常態、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科學判斷,提出新發展理念,作出推動高質量發展、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主線、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等重大戰略決策,引領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一系列歷史性成就。我國經濟實力再上新台階,成為世界經濟增長主要動力源和穩定器﹔經濟結構發生重大變革,最終消費和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明顯提高。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引領經濟全球化朝著正確方向發展。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實踐証明,習近平同志關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重要論述,在實踐中發揮了根本指導作用。

引領新時代我國經濟建設不斷開創新局面

《綱要》所呈現的習近平同志關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重要論述,深刻反映了習近平同志是怎樣回答和解決新形勢下我國經濟建設的重大課題、引領我國經濟建設不斷開創新局面的。

樹立新發展理念。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東西。習近平同志強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按照新發展理念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的總要求和大趨勢,要把新發展理念作為指揮棒、紅綠燈,真正做到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新發展理念順應時代和發展實踐的新要求,對發展內涵作了具有時代特點的全方位拓展,明確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進一步科學回答了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的問題,賦予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更加鮮明的時代特征和人民取向,推動我國發展理念、思路、方式、體制深刻變革,改變和重塑我國發展格局,開創發展嶄新局面。

推動高質量發展。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是對我國經濟發展階段的重大判斷,與三期疊加和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判斷具有內在邏輯一致性。三期疊加和經濟發展新常態更多是闡明經濟階段性變化的新特征,而高質量發展不僅是對發展階段的概括,還體現了發展的價值取向和戰略取向。習近平同志指出,高質量發展,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國經濟發展質量有所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率持續回升﹔經濟效益繼續改善,居民、企業、政府收入保持穩定增長﹔發展動力加快轉換,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快成長﹔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准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取得明顯成效。

把握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習近平同志強調,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市場經濟本質上就是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經濟。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並不是起全部作用。我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仍然要堅持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發揮黨和政府的積極作用。這就從理論上系統闡明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厘清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就要進一步明確政府與市場的邊界。習近平同志指出,“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不是要更多發揮政府作用,而是要在保証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前提下,管好那些市場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這就明確了政府“應該做什麼”和“不應該做什麼”。凡是市場能做的事情都盡量讓市場去做,隻有市場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才由政府來做。政府的職責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推動可持續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彌補市場失靈。

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主線。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雖然有周期性、總量性問題,但結構性問題最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國經濟運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給側結構性的,必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更多採取改革的辦法,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提升供給體系的質量,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個字上下功夫。這不僅深化了對經濟形勢的認識,而且進一步明確了經濟發展的主攻方向和重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途徑。近年來,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使增強市場配置資源功能與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形成良性循環,促進了全要素生產率回升。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習近平同志明確指出,國家強,經濟體系必須強。要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經濟體制。必須按照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要求,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筑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堅實基礎﹔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積極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優化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空間布局﹔著力發展開放型經濟,提高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國際競爭力﹔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完善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制度保障。

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原創性貢獻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立足我國國情和發展實踐,深入研究世界經濟和我國發展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提煉和總結我國經濟建設實踐的規律性成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對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作出了原創性貢獻,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

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習近平同志創造性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豐富和發展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規律的認識﹔創造性提出我國經濟增長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豐富和發展了對我國經濟發展階段和戰略的認識﹔創造性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豐富和發展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創造性提出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經濟發展和經濟工作的主線,豐富和發展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宏觀經濟管理的規律性認識﹔創造性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豐富和發展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理論。這些重要論述,為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開辟了廣闊道路。

書寫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篇章。習近平同志關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重要論述,更加鮮明地強調用新發展理念引領我國發展全局的深刻變革,加快形成落實新發展理念的體制機制﹔更加鮮明地強調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整體躍升﹔更加鮮明地強調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破除阻礙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更加鮮明地強調要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經濟發展和經濟工作的主線,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更加鮮明地強調科學把握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目標和重點,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煥發新活力、邁上新台階。這些重要論述,產生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豐富和發展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作者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 人民日報 》( 2019年07月22日 17 版)

(責編:任一林、曹淼)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